数字化学习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2014-02-12郝连科赵丽霞
王 淼,郝连科,赵丽霞
(通化师范学院 物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1 引言
我国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由此明确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型社会中,公民具有终身学习的机制保障与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满足个人工作与发展的需要.数字化学习是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在线学习,学习者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获取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手段,符合学习型社会中终身学习的特点,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条件
2.1 公民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特定阶段的学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个人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进行新的学习,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习过程伴随个人发展的一生.个人能够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是在学习型社会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终身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本身,学习者只有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是个体在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要求而进行持续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等.具备了终身学习能力,个体能够意识到生命本身即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个人的能力要求[1].公民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只有学习成为公民自觉进行的贯穿一生的活动时,学习型社会才能真正形成.
2.2 构建完备的终身学习体系
目前,学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阶段,个人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学历教育只是个人学习的一部分,个人在其工作和生活中会因为环境要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这就要求社会和教育部门要为公民构建较完备的终身学习体系,才能满足学习型社会中不同类型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要[2].
构建较完备的终身学习体系包括制定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科技馆等的教育作用,提高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数量及参与度,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借助电视和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开通各种形式的在线学习等.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可以突破学历教育的限制,打破教育的封闭性,对学习进行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为社会成员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渠道和不同层级的教育,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使每位社会成员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3 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集体学习的形式,能够突破个体思维与学习能力的限制,帮助个人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学习型组织的成员之间拥有共同的学习愿望与目标,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对个人的知识、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等进行共享,成员之间相互激励,使个人和整个组织具备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应用与创新.学习型组织能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个人对知识的收集、管理与运用能力[3].
学习型社会以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不同层次的学习组织构成了整个学习社会系统,包括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组织,与其他成员共享学习资源,相互沟通借鉴,充分发挥集体组织对个人学习的帮助.不同类型学习组织的建立能够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促进全民学习与个人终身学习.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途径.
2.4 减少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促进教育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
目前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差异和教育经费投入不同等原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明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教育投入少,教育资源贫乏,学习者缺乏有效学习的制度保障和师资环境.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因为级别不同而存在着教育投入的巨大差异,优秀的学习资源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和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使一些学习者失去了公平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造成了学习资源的巨大浪费.
减少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包括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与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建立开放的公共学习资源库与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信息资源,避免优秀的学习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与教育机构,促进学习资源在全社会的共享.减少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条件和任务之一,是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的前提.只有学习资源在全社会共享,对公民具有普遍的开放性,公民才能充分享受到完备的学习服务体系与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个人学习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3 数字化学习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它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一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即计算机网络支撑的在线学习环境,包括数字化设施、平台和工具等;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能够在各种设备终端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种学习软件、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者不依赖于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平等的在线交流与合作.
3.1 数字化学习方式提高了个人终身学习能力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个人进行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习者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在数字化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教材与教师的单纯讲授,而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主动获取数字化资源,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进度与学习时间,在线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因此,学习者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终端的能力;学习时间地点灵活不固定,需要学习者有效安排与管理自身的学习进度;在线学习资源具有随意性与非线性,需要学习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网络资源浩瀚无边,学习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存储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在线学习中,学习者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不在同一时空内,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因此,学习者要具备和他人在线进行即时与延时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新问题随时出现,学习者还应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进行在线沟通协作的能力逐渐得到锻炼与提高,而这些能力都是终身学习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网络时代,终身学习离不开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方式促进了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与工具.
3.2 数字化学习平台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持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通过丰富与完善多种学习阶段与学习形式对传统学历教育进行补充,主要包括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和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增长与变化的学习需要.而在个人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的情况下,很多学习者难以安排集中的时间与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习者灵活的学习要求.而数字化学习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能使学习者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与地点,符合终身学习的特点,是个人进行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应该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支持,通过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实施、发展和完善各种类型的教育.
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通过超链接以非线性的结构提供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同时,数字化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在线协作交流工具,使学习者可以与他人进行在线或离线的沟通合作.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范围可以大到整个社会,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社区甚至一个家庭.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满足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全社会公民进行终身学习[4].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持下,终身学习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满足全社会公民灵活的学习需要.
3.3 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数字化学习主要是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学习者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不在同一时空内,主要通过网络课程或其他平台进行远程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与远距离的其他学习者在线进行沟通、讨论、竞争或合作,从而建立了学习伙伴关系.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以使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认识的学习者形成在线的学习组织,促进了虚拟学习组织的形成.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能突破现实中人际关系与学习网络的限制,通过网络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具有共同学习需要与学习目标的学习伙伴,同他们建立在线学习组织.在线学习组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可以方便地吸收具有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同时,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加入不同的学习型组织,满足多样化的个人学习与发展需要.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知识共享平台与沟通交流的技术手段.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知识共享是核心内容[5].数字化学习方式把知识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在线传递,学习者可接收到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课件、数据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知识资源.学习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学习愿望下,选择共同的在线资源,或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资源向其他成员进行推荐,有效地促进了成员间知识的共享.同时,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习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在线通讯工具.组织成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即时与非即时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管理系统与同伴进行在线讨论、竞赛、合作等多种方式的沟通.数字化学习环境增强了学习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对成员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数字化学习的科技手段提供了全社会共享的学习资源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丰富与开放的学习资源,而数字化学习是促进学习资源在全社会共享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唾手可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和专业教育机构,无法满足每一位公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在数字化学习方式下,学习资源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转化为可以被网络快速传输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通过各种技术平台传递给学习者,提供了各类学习软件、课件、网络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要.
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设备的普及与价格的下降,使用便捷的微型电脑与智能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公民具有了随时随地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网络终端.教育教学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与社会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公民提供传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与不同媒体形式的数字化资源,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下学习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阶段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数字化学习的技术手段使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享受到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使学习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资源支持与保障.
4 结语
数字化学习提高了个人终身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全社会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持平台,同时促进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数字化学习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是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帆,穆肃.终身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2(1):100-109.
[3]邬适融.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特征与构成要件[J].上海管理科学,2005(1):46-47.
[4]陈海强.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0(34):34-38.
[5]王士红,彭纪生.学习型组织对于知识共享以及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