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2014-02-12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文职业

高职教育理研

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

陈晓雁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高职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关键途径,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南,更是集中体现和反映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要载体,所以,高职课程居于高职教育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素养是关键。那么基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就要相应地调整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对高职教育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高职;课程体系;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而文化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基础。当今社会,随着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许多职业或岗位都会有较大变动,一个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已不现实,而学生又很难提前把握未来的就业方向。因此,只掌握一种技能已不适应现代就业市场的需要。高职教育务必要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深层次的受教育机会,甚至能够帮助学生终生学习。在专业技能课中不仅要实施“职业素养培养”,还要将整个教学体系和“职业素养培养”进行融合,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身探究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将目标岗位、工作需要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进而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职业素养的理性解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在《辞海》中则为“经常修习培养”。从上述两个解释来看,“素养”本意指的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某个方面达到的层次;“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Quality)意为相关人员在自身所从事的行业或职业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及其内在的品质,职业素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二是对所在行业的认识、以及相对应的思维方法。

2011年教育部提出《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二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涵,在课程体系中纳入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培养综合素质。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一种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也是职业能力中必备的要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职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从业者职业素养越高,他获得的就业以及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越丰富,所以从业者提升相对应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对专业技能进行考量,而且对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多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专业方面,还有思想意识方面,使学生的劳动态度更加端正,社会价值观、职业能力更加健全,并根据自己的就业目标培养工作能力。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教育导向,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树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

综合能力课程观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观念结合过程,其中包含了教育观还有哲学观,同时又将心理、社会以及科技等多个学科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对课程学习的对应看法,诸如什么样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协调方法。课程观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释:

1.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达到每个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观的构建应该以能力为核心,而不能单纯地把知识和学科放在核心地位;同时,从高职教育的就业现状来看,不具备职业素养、没有知识储备的毕业生通常不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能力和就业应该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2.以能力为主的课程观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职业教育所关注的,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理念。目前,社会对于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技术岗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于从业者的技术能力也有了更新的要求,甚至有些岗位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直接对从业者进行培养,而他们的需求实际上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二)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专业知识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往往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保障,职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在工作中完成一些一成不变的程序化过程,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紧跟科技前进的步伐,适应其所从事的工作发生的变化,同时还要有与之对应的专业知识作为积淀。故而,高职教育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时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企业非常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员工,但是员工能够掌握更多的行业基础知识,会更让管理者满意,因为他们并不仅仅需要一些加工的“机器”。一直以来,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匮乏,动手能力也较弱,这就使得招聘企业不相信他们的能力,或是不认可他们的知识水平。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就要在实用性、适用性等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他们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塑性。不过,这样做并不是使高职教育转变为学术型,而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更好的社会发展潜力。无论什么行业,只有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因此,理论知识是高职教育不可缺乏的内容,掌握这一内容,就可以在学习中对职业的技能以及操作工序有更深刻的体会,诸如各个工序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涉及的专业词汇;资料和数据所摘取的范围;该行业中的一些有助于进行判别的知识等等。技术学习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应该根据行业的类型来决定,毕竟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不单单是擅长于某一个学科。因此,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甚至还有生命科学等都可能是需要学习的。而教学的重心也必须要将学科知识和行业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学科的内在原理,让他们能够在职业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到行业可能发生的变化。

(三)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专业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高职教育更看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也具有相当难度。实践离不开理论支撑,实践和理论学习要彼此适应,不可互相孤立。高职教育中的实践课程和中等教育相似,但又存在区别,主要是在课程的内容以及结构层面。同时,财经院校类和工科院校的实践课程又不同,它可以类似于一种岗位培训,或者是对于职业的相关技术和证书进行培训的内容。

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下,实践课程不仅仅需要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根据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认识事物的变化,而不被传统的形式所累,对实践课程的设计、结果的评定制定一个开放灵活的计划。而实践课程的核心恰恰就在于高职教育相对应的专业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从而提升其功能。

(四)培育职业人文素养课程特色

职业人文素养课程表现为职业和人文两方面,也是这两方面素养共同培育的主要方式。该课程意在将人文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增强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拥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鉴别能力,以及对于善恶的分辨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特质。

1.课程定位准、标准新。课程标准要符合客观规律,要满足人文特点;对课程的内容要有“立足职业需求、突出人文特色”这样的定位。

2.课程设计理念新。在课程设计上更加关注素养方面培养,适当放松学科体系内容。与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同,新的课程要求能够形成从做人到人格的完善再到社会中,结合相关的人文知识,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像之前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重理论,而素养形成不够完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人文素养结合职业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学生能够将良好的人格以及职业特质表现出来,从而成为一个满足职场需要的人。

3.课程教学方案新。教学方案要求做到知识和行为统一,从而能够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依照认知方面的特点,将人文教育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大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创新式的改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类型转变。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竞争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融入儒家文化和企业文化。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的核心融入课程中,同时将企业文化包含在内,其具体内容涵盖了以下几点:企业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企业家精神及企业的特质;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创新的运作模式;学生结合企业的要求所需要必备职业素质。

结束语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必须通过长期的系统教育来实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善。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能够找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能够自己拥有求知的意识,知道该如何做事情,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在职业方面要有相对应的职业意识、态度和理念,拥有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从教师方面也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思维模式,不能墨守成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通过将整个学校和区域的情况进行综合,从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全面的教育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1]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职教论坛,2008,(1).

[2]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3]李子华.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及其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4]万秀兰.肯尼亚公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转型与高校市场筹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5]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6]姚云,周学军.历年教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7]陈亮,朱德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与教学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8]胡弼成,周琼花.大学课程体系演变的动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9]朱晓刚.我国大学三种课程改革之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10]李爽,刘向红.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教育装备,2011,(11).

责任编辑:张旭 周晓华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at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Occupation Quality Cultivation

CHEN Xiao-yan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anjin 300221)

Vocational curriculum is the core of ou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vital to our education end and serves as the guideline for teaching,and it is even more an important carrier reflecting higher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dea.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alents is the key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calls curriculum reform to adjust the design thinking.

vocational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ism;cultivation

G642.3

A

2095-5537(2014)03-00023-03

2014-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财经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2537)。

陈晓雁(1967—),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文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人文绍兴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