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博客的设计理念分析
——以建筑学科博客为例

2014-02-12郑学军付德宇

图书馆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博客学科图书馆

郑学军,付德宇

学科博客的设计理念分析
——以建筑学科博客为例

郑学军,付德宇

学科博客的设计应以图书馆2.0理念引领学科服务,需融入用户环境,提高图书馆在线资源的可见度。文章以建筑学科博客为例做实例分析,通过对用户环境分析构建学科资源环境,提出了学科博客信息服务创新的具体做法。

学科博客 服务理念 案例分析

博客于2002年开始在我国出现,2003年我国开始博客应用研究[2]。2012年初,国际图联发布大都市图书馆委员会对25个国家的59个城市图书馆进行的调研报告,指出76%的图书馆利用博客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国外图书馆博客以高校最多,美国排名前120位的高校,有40所开设了图书馆博客。美国图书馆博客学科专业化程度高,而我国图书馆博客则以馆员个人博客为主,较少有为学科专业设立的主题讨论板块。国内学科博客大部分始于2007年,2010年学科博客的数量迅速增加[3]。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个人博客创立最早、历史最久,是图书馆博客的主体。在图书馆界,与个人博客繁荣相比,学科博客没有形成潮流,这不仅仅是数量多少的比较,更多的是影响力大小的差异。用“学科博客”和“服务博客”在CNKI做篇名检索发现,最早的论文发表于2007年,至今只有1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学科博客的实例研究较突出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事实上,用户对学科专业类信息需求并不少,如对专业指导的需求为77.4%,学科资源导航为71.5%,学科专题博客为66%。如何适应网络环境下学科服务的需求,促进学科博客的发展与繁荣?理念的更新很重要,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的基础问题是技术路线,而学科服务内容的主题设计和表达,更多的是理念问题。美国图书馆界很重视理念研究。图书馆学科服务与新理念、新技术的紧密结合,将引领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

2 学科博客设计理念

2.1 融入用户环境

国内高校图书馆博客站点主要分两种: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博客平台和利用新浪、搜狐等现有的博客平台。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博客平台可将学科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学科博客的功能设计中,更适合学科服务的需要。

图书馆2.0不是各类Web2.0工具的简单集成,而是对思想观念和参与方式的培养。图书馆网站本质上是研究型网络网站,而不是一个社会型网络网站,其主要功能仍是信息咨询,不宜去复制社区空间或百科全书式的网站,此类领先者服务成熟,用户已形成路径依赖[4]。F.W.兰开斯特在《生存无从强制》中指出:“我们不停地向人们说明,作为图书馆员我们是网页设计师、信息构建师……不一而足,实际上,这里的每一种职业作为专业都已人满为患,而他们在这些领域的发言权比我们理直气壮得多。”图书馆应探索的是用户需要什么,而不是Web2.0有什么就移植什么。博客的“用户化理念”是图书馆学科服务选择它的首要理由。

不论图书馆自主开发还是利用外部平台,都隐含虚设的理想用户环境:用户在图书馆提供的博客平台上注册,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实现信息交流的功能。事实上并非如此,用户已形成网络路径依赖,不太可能“搬家”到图书馆提供的平台,只能是图书馆融入用户环境。与信息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类似,信息传递空间也是由建筑研究人员提出的,它是一种校园中的小型图书馆便利设施或合作虚拟空间。图书馆不仅可将资源和服务推送给用户,馆员也可在用户空间中传递。其理念是移动的服务思想,快捷满足用户需求。

图书馆无法选择用户,但用户可选择服务。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用户数和用户满意度。目前学科服务仍是传统的模式,图书馆有什么资源和服务,就介绍给用户什么。

学科服务应更多站在用户角度去提供服务,而不能再习惯于以馆员工作流程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如图书馆改造OPAC系统,嵌入学校教学系统,学生利用选课或课程管理系统时,直接提供教参书目信息,获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目前,上海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已参与了豆瓣读书图书馆合作项目,将OPAC信息放在相应的豆瓣图书页面上。图书馆网站已不是用户的唯一选择,图书馆将会成为提供服务的终点,而不是目前提供服务的起点。用户可在自己的主页、课程管理系统、虚拟学习或科研环境中,甚至在社会网络网站中获得图书馆资源和信息服务[5]。

2.2 提高在线资源的可见度

图书馆在线资源相对Google搜索引擎的优势,很少被用户认识。除了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外,图书馆应从Google的公司哲学中学到更多。图书馆在组织、评估信息和提供信息方面的传统优势是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策略,最大限度挖掘信息和选择、收集信息,拓展图书馆的馆藏。然而,鲜有图书馆着力维护一个高质量的网站以服务于用户,因此,图书馆当务之急是提高在线资源的可见度,使之容易被用户发现和使用。图书馆必须提倡从“接入”开始的易用性。梁灿兴的“可获得性”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适应网络环境进行的有益探索。数字图书馆研究已深入到文化可用性的探讨,可就理念而言,图书馆员普遍还没有意识到要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图书馆的可见度。

创新学科博客服务模式,要把博客的“易用、快捷和个性化”理念与高校图书馆“学习、精确和权威”理念结合为高校图书馆新的理念:简简单单的学习、高效率的服务和个性化的专家辅导[6]。

学科博客不仅可以不断更新累加信息,提高资源可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科馆员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图书馆急切“拥抱”信息技术的一种显见的结果就是掩盖了隐藏在信息技术背后的馆员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兰开斯特指出,图书馆员们认识不到其职业必须是一项以人为导向的职业,这在图书馆的职业史上可能是第一次。科技工作者意识不到图书馆员对其有所帮助。去技能或去专业化问题使图书馆忽视把馆员从纯粹的工作人员培养成某个学科的专业人才。

在一线服务的去专业化过程中,图书馆员不应处于被动地位,而要充分利用学科博客挖掘馆员个人的隐性知识,在服务中充分体现馆员的思想、专业技能和学术水平。

网络环境下,开始显露读图时代(“阅”时代)的一些特征。“视觉”导引是很有效的提高资源可见度的方法。图书馆应当考虑更多视觉因素,尤其对于热点话题要学会用“图”表达。这在激发用户阅读兴趣的同时,也缩短了点击路径,吸引用户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信息策划人被视为是未来图书馆员的一种服务定位。原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Gorman相信纸质图书在传统文化中有着“视觉素养”功能,认为这是图书馆传统的价值所在。目前,网页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每篇博文都是一种风格,要使用色彩、图片和术语等来吸引学生,如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的博文大都配以图片。这既是传统纸质图书“视觉素养”功能的拓展,也凸显了图书馆员的信息策划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文献计量的学科化服务中,可视化工具的运用直接体现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视觉表达技巧。知识可视化工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视觉素养”的有效提高。目前,一些新闻网站开始提供“标签云”视图服务。与网站相比,博客的标签还具有链接文本的功能,弥补了博客按日期线性浏览的缺陷,使浏览与检索并重,可以融合可视化与检索功能。

2.3 以图书馆2.0理念引领服务

《图书馆2.0信息整合服务——Blog互动链接与RSS链接服务》是我国关于图书馆2.0较早的专著之一,书中强调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的本质取向就是中介,也即链接、链接、再链接。未来图书馆将是一个只负责专业链接的工作实体,数字图书馆员链接指引的“用户化”定位,必须通过具体的“链接馆员”或“指引馆员”的工作架构来进行。

网络链接是新型的信息寻求行为。就理念而言,是建立信息和用户之间的联系,它表达了图书馆专业技能的智识成分。最近,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思想家”网络投票中名列第11位的美国萨林加罗斯教授指出,人类智慧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建立连接的能力。乔布斯称,连接就是创新。

博客大量利用超链接,且在链接中有大量评论性内容。图书馆2.0最富于成功的实践首推图书馆博客的普及推广。链接激活了信息,改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接入,而不是占有”已是当今大多数图书馆认可的观点,也就是说,图书馆不必在物理上占有这些信息资源,而只需提供接入数据库和电子期刊服务即可。

耶鲁大学计算机教授盖勒特认为,互联网正从基于空间的模式向基于时间的模式转变,极大地改变了搜索形式,这种趋势从人们的“生活流”开始。“生活流”以博客文章、RSS源、Twitter消息和其它对话流等形式呈现出来,其结构反映了从“平台”向“流”的转变。这种类似日记的结构正在取代空间的结构。基于空间的结构是静态的,而基于时间的结构是动态的。到目前为止,网络仍然基于空间,就像一个杂志摊。日记有所不同,时间成为空间的一个维度。基于时间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对最新数据的需求。如果将所有博客、信息源和对话流整合在一起,将得到一条世界流:数字世界整体的一张快照。与当前静态网站不同,在世界流中,信息将持续稳定地流动。

博客让图书馆信息流动起来,与传统咨询工具FAQ、E-mail、BBS、Chatroom相比,博客作为一种较严肃的交互式沟通工具,是将异步和交互两者结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博客是基于时间排序的动态结构,与网站式学科服务静态平台有区别。另外,博客作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与论坛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可类聚起某一主题或专题的内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比其他三种网络交流方式更适合学科服务的要求。学科博客能充分体现图书馆2.0理念,引领学科服务的发展。

3 学科博客信息服务实例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下文简称“哈工大”)图书馆建筑分馆于2011年首先开通建筑学科博客,累计浏览量超过11万次。通过对5所985高校图书馆相关学科的博客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工大的学科博客日志量、访客量和最新更新日期等各项指标皆比较理想;建筑学科博客的日志分类比较趋向学科知识的整理、归纳和揭示[7]。目前,哈工大图书馆已陆续开通了材料学科、管理学科、能源学科、交通学科、计算机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和化学化工学科等8个学科博客和共享书香、文献检索教学、CALIS和科技查新服务等相关博客。下文以建筑学科博客为例做实例分析。

3.1 用户环境分析

高校图书馆用户活动空间主要局限于校园内,他们获得教学、科研信息的渠道也多来自校园网。哈工大图书馆学科博客平台既没有利用外部平台,图书馆也没有自己开发,而是利用学校网络中心开发的校园网博客平台,图书馆学科博客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博客、人文社会博客构成平台的三大板块。

笔者调查分析了建筑学院用户的资源利用特点及喜好的网络环境,结果表明,建筑学数据库资源较少,相对网络资源却极其丰富,建筑学论文中引用的图片资源基本来源于网络;建筑学文献半衰期长达8年以上,印本资源利用率较高,图书外借量仅位于数理基础学科和计算机学科之后,因此,图书馆改建了建筑分馆,将印本资源置于用户教学物理空间。同时,选择用户喜好的网络社区,融入网络资源服务。

人人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网络之一,主要是面对学生用户,提供“时间轴”服务。哈工大仅2012级建筑学本科新生在人人网上注册的就达50余人,研究生12人。本科生对博客抱有浓厚兴趣,在明确了理想用户后,图书馆将本科生作为学科博客的首要目标用户。通过将建筑学科博客导入人人网,即时发布学科博客更新状态,使“日志”与“状态”结合展现时间流,与学生成为好友,融入学生的社区空间。在建筑学科博客上还设置了手机扫描二维码,指向手机用户,满足用户行为需求,促进移动阅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环境。

人人网是以“同学”之间交互为发展起点,目前实际上仍是线下关系(校园关系)的线上沟通技术平台。哈工大大一学生集中在二校区,新生可在自己个人信息环境中了解学科博客信息服务。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的起点是个人主页[8]。建筑学科博客通过在用户环境中构建与完善个人主页,如状态更新、导入分享、上传图片等活动,向新生展示图书馆员所期望的学科服务的在线形象,这种表达自我、管理在线印象的方式是典型的印象管理活动[9]。

通过互动,管理与控制用户对图书馆所形成的印象,有助于提高社会性网络服务中图书馆员的信誉。当新生进入大二阶段,他们将来到一校区建筑分馆,在线上形成的“自我印象”将有助于学生对线下物理环境中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期待和信任。

建筑学科博客采用年级辅导员的模式,跟踪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学生活动,提供学科服务。从大一新生开始,按年级推荐专业应读书目;在课程设计阶段,如大二的“幼儿园设计”,分别在设计初期和中期检查时,建筑学科博客编辑发布最新幼儿园设计参考资源;结合联合教学和学术交流的开展,选择相关学术讲座,如“参数化设计”、“开放建筑”,推荐专题书目,并开展文献信息交流。

参与建筑设计竞赛是建筑学教学实践的主要手段,建筑学科博客将散见在最新期刊和网络上的学生免费注册的竞赛信息即时发布,并将学生获奖作品在博客上展示,成为了建筑学科博客浏览量最高最受欢迎的栏目,特别是建筑学科博客对学生获得2012年Evolo摩天大楼设计竞赛头奖的消息的报道是境内最早的,引起了学校和媒体的关注。

3.2 学科资源环境构建

建筑分馆根据学科建设和评估需要,实施了学科文献专藏计划。依托建筑学科博客,图书馆也配合对网络资源进行了学科化环境构建。建筑学科博客除保留常见的阅读指导、学科导航、用户培训等内容外,还从用户角度设置了学科化专栏,集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于一体,注重学科性和专题性。

哈工大图书馆同时构建了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和学科博客平台,完善了静态和动态的学科服务环境,相互融合,发挥各自优势。Libguides具有强大的工具性质资源存档功能,而博客具有强大的网络链接功能。建筑学科博客利用博客平台融合性强的特点,将建筑学常用的学术资源网站、著名建筑师和事务所网站、网络参考咨询工具、开放资源网站等以资源链接列表嵌入学科博客,并为列表中的每个链接网址添加网站介绍和评价内容。在学科博客上尝试建立目录式的学科资源数据库[10]。

图书馆选择链接的站点应当和传统印刷本时代选择馆藏一样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利用学科服务平台将网络学科资源构建成网络档案库和虚拟馆藏,并要定期维护。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要求图书馆构建国际化的学术资源环境。建筑学科资源的特点是网络资源丰富,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才使网络成为双语资源的主要来源。学科博客在网络资源导航中,需重视双语资源开发,以适应学科国际化交流和双语教学的需要。建筑学科博客在推荐建筑学双语网站(一些国际著名建筑学网站设有中文频道)、双语资源(中英文对照)方面做了初步尝试,过去建筑学研究生志愿者主要帮助图书馆翻译国外建筑设计竞赛信息,今后图书馆将在双语资源上寻求帮助,引导学生助管在图书馆服务中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向学科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层次服务发展。

目前,类似“E拓建筑网”这样的论坛网站主要是依靠用户贡献翻译资源。今后建筑学科博客将借鉴用户贡献方式,逐步吸引用户共建共享网络学科资源,丰富双语文本和语料库。

3.3 学科信息服务创新

一是在新媒介的阅读指导方面。阅读是一个视知觉和心理诸功能共同参与的以媒介为桥梁的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新媒介兼具信息功能,使影像成为阅读的对象。无论文字还是影像阅读各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怎么读”?优质影像信息的处理需要理性的介入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情操、审美心理的积淀和准备[11]。这对图书馆员阅读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图书馆员通过整合不同载体类型文献,将有效引导学科阅读,提高用户有效获取、评价、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定向传递,实现阅读最大化。

建筑学科博客在网页布局、导航、链接、文本、视觉(课件、视频、图片)内容选择和组织、检索等方面要从用户角度设计,满足可用性要求,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如推荐凤凰卫视建筑学栏目《筑梦空间》、旅游卫视《景观文化》和建筑学网络公开课等视频资源。

建筑设计图片资源在网络上极其丰富,建筑学师生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特征是图片检索与阅图行为。图片等非功能性信息的选择和组织是建筑学科博客独具特色之处,图书馆主页学科博客聚合具有图片显示功能,校园网博客主页具有图片链接文本功能,开辟了视觉线索路径。同时,建筑学科博客大量精美图片的展示,也为非建筑学专业师生了解建筑设计,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绿色愿景,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发挥作用。

二是在信息策划方面。美国图书馆界很重视结合社会发展热点开展服务、策划活动项目和吸引用户。我国也意识到要平衡专业学习与科学文化的普及,避免专业化服务中用户群的缩减。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图书馆借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

网络环境下馆员信息策划能力主要表现在“专题”策划上,因此要结合相关社会热点,强化师生关注度,如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完成对接时,建筑学科博客对国外太空建筑专业和太空建筑师职业做了专题介绍,其中包括空间站图书馆和特殊环境下的阅读等内容;2012年,3D打印是贯穿全年的科技新闻,建筑学科博客以“打印一幢建筑”为主题,介绍了最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影响,还介绍了以3D打印为工具开展“制造空间”、“创客空间”服务等美国公共图书馆“新图书馆学”的例证;为迎接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建筑学科博客策划了学科评估信息专题,介绍了文献计量学方法,解读了学科评估指标,分析了建筑学评估用期刊,讨论大学图书馆对学科声誉的贡献等。

建筑学科博客专题策划既可通过主题系列博文发布,也可通过相关主题链接累加,不断更新专题内容,规范主题标签,实现主题标签族性检索。

三是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学科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学科博客的专业化要求图书馆员懂得学科语言。哈工大图书馆把“图书馆建筑”这个学科交叉领域作为学科服务的专业入口,在建筑学科博客设置的栏目中,“图书馆建筑设计”栏目发文量最多,初步形成了“图书馆建筑”课程设计的网络参考资源,图书馆员积极参与相关专业讨论,撰写图书馆建筑方面的专业论文,多次参加大学图书馆建筑研讨会,并做主题演讲,凸显了他们多资源类型学科专业信息组织与评价能力、学科专业意识和知识水平,使听过他们演讲的学生更加信任和尊重他们,更加关注学科服务。

建筑学科博客还设置了“哈尔滨城市与建筑”课程专栏,介绍有关内容的各种资源,记录学校建筑学科对哈尔滨城市面貌形成所作的贡献,展示本校建筑学科的特色,宣传学科优势,扩大学科影响,为学科建设服务。

哈工大图书馆建筑学科博客已获得良好的口啤,其具有学科特色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和馆员能力的可见度。学科博客的专业化限定了用户群规模,博客的评价已不能单纯用点击量表达,更注重学科内容分类、用户访问行为统计、学科博客时间投入[12]等。用户贡献也不限于评论,还将分享和提交作品。学科博客仅由信息咨询部馆员负责的局面也将有所改变。学科博客可利用各种系统和工具,锁定目标用户,如使学科博客成为课程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与教师的教学博客联系起来,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利用TrackBack等博客应用工具,使各种评论在网络上相互连接。内容的精彩才是吸引访客的主要途径[13]。学科博客要加大学术资源整合力度,关注博客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促进博客服务的持续发展,构建用户阅读生态圈,提升知名度,形成学科服务品牌。

[1]彭立伟.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博客的建立与实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32-35.

[2]王妙娅.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1(2):64-67,88.

[3]刘磊,等.中美高校图书馆博客调查分析比较[J].图书馆,2011(3):54-57.

[4]任家乐.论Library2.0中的大众生产[J].图书馆,2011(6):29-31.

[5]新一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

[6]张海涛,等.创新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博客服务模式[J].情报科学,2010(11):1634-1640.

[7]邓菲.基于学科博客的学科服务应用探讨[J].现代情报,2012(3):166-169.

[8]殷国鹏,崔金红.社会性网络服务用户使用激励因素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1):51-59.

[9]郑学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印象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0(21):20-22.

[10]潘文杰.探讨博客在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80-82.

[11]杨沉,张家武.影响的焦虑:基于新媒介视角的阅读考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3):60-64.

[12]唐勇.学科博客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9):78-81.

[13]袁红,吴丹心.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博客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1):22-26.

Design Idea of Subject Blog——Taking Architecture Blog as an Example

ZHENG Xue-jun,FU De-yu

Subject blog should lead the subject service with library2.0 idea;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library online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user environment.The article makes a case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subject blog.By constructing subject resources environment after analyzing user environment,it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methods for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subject blog.

subject blog;service idea;case analysis

格式 郑学军,付德宇.学科博客的设计理念分析——以建筑学科博客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1):67-73.

1 学科博客的内涵与现状

人表达的Web2.0

方式,由日志组成,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写作风格多样,页面设计取决于个人喜好,为个性化的表达;日志由个人管理,不定期更新,按时间倒序由新到旧排列,是内容即时处理工具,是时间流的表述。博客具有强大的网络链接功能,是一个开放互动信息平台。博客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学科博客是集中于某个主题或者学科分类,并发布与该领域相关的信息[1]。因此,学科博客不仅仅纯粹是个人思想的表达,其内容和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受学科或主题限制的、且针对特定的目标用户而设定的。

郑学军(1965-),男,副研究馆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主任;付德宇(1974-),男,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

2013-04-19

猜你喜欢

博客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博客天下
去图书馆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