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研究*

2014-02-12段小虎刘亚玲惠涓澈

图书馆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空间

段小虎,张 梅,李 清,刘亚玲,惠涓澈

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研究*

段小虎,张 梅,李 清,刘亚玲,惠涓澈

图书馆服务创新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导性资源,划分为“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和“文化创意主导型”三种类型。“文献依赖型”服务创新重视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水平,强调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追求服务的便捷与高效,强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意设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知识和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DBR)”以及相关的测度指标体系,可以为“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绩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可检验的数据支持。

图书馆 图书馆服务 文化 文化创意 服务创新

1 图书馆服务创新演变的历史逻辑

图书馆服务创新始终存在着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导性资源的选择问题,主导性资源的变化构成了图书馆服务创新演变的逻辑主线。

20世纪40到9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三大突出特点[1]。面对知识的几何式增长,许多国家都把加大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民族竞争力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

为解决国外出版物匮乏问题,美国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合作采购和资源共享计划,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时出版物合作采集计划”、1948~1972年实施的法明顿计划(Farmington Plan)、1954年依据《480号公法》制定的获取国外出版物计划等。这些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美国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在国内,195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1987年由文化部、国家教委等15个部委联合成立的“全国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等也是为推进全国性的馆际协作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解决图书馆普遍面临的文献资源匮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除各国独立行动之外,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也发起了两个重大项目:世界书目控制(UBC)计划和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计划,希望以此建立一个管理和交换各国书目的世界系统,并促进各国建立一个包括出版物出版、发行、采购、加工、存贮、保管、馆际合作等基本功能的国家系统。

万维网(World Wide Web)诞生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一场涉及到资源结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所有时代所有地方的所有信息,不可能的理想。但是,电脑与现有通讯线路的联姻将使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这个目标。”[2]随着存储技术、虚拟技术、跨平台技术、RSS、Web2.0、动态链接库、网格、数据挖掘、3G通讯、云计算等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图书馆围绕着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产生了一大批诸如美国内华达大学图书馆建立的地球科学与采矿研究中心(简称Keck中心)[3]、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等“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案例。

然而许多学者也注意到,技术变化在给图书馆服务创新带来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在社会信息服务领域带来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除技术决定论者提出的图书馆“消亡论”“商业化论”外,学术界在图书馆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等重大问题上也出现严重分歧[4]。图书馆要找到一种“其他机构不可比拟或无法取代的能力”[5],就不能失去倾向创新的动态趋势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文化创意”进入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就是这种进取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文化创意”是英国人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要义是指以人的创造力挖掘为前提,通过对相关文化资源的重新整合以创造新增价值的过程。“文化创意”进入到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学术界对图书馆文化形态、文化使命、文化价值、文化空间等问题的研究,反映出图书馆服务创新正在经历由“文化自在”到“文化自觉”的转变,这为“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文化创意”在图书馆服务实践中的应用,产生了诸如美国阿肯色大学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上海图书馆的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2人文拓展计划、“第三文化空间”以及“一城一书”“图书漂流”“感动接力”“点燃写作”“书籍与超越”“随机接龙”阅读推广活动等大量服务案例,表明文化或“文化创意”已经成为继“文献资源”“信息技术”之外,能够以独立或主导方式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特别之处主要表现为:(1)“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是通过对现有资源(包括人的智力资源、文化资源、实体资源)重新整合,使其产生新增价值的过程。之所以称之为“主导性”,主要原因是它并不直接依赖于新增投入或文献资源量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2)就三者关系而言,“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并不能完全取代“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这两种图书馆基本创新方式,不过随着图书馆事业发展,它们之间会发生一些结构性变化,即“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作用会进一步加大。

2 “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的基本理论模型

依赖文献信息资源量的增长显然已经难以应对图书馆发展中的各种悖论问题,如“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城市正在失去文化之肺”[6]。在另一个领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生活体验缺失、社会交互缺失等问题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担忧,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已经有了更多的社会共识。这种现象表明,处于重要发展转折期的图书馆,需要通过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构建新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

第一,从文化“需求转向”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服务渠道多元化格局,动摇了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占有和服务体系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北京大学2008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图书馆接待用户数量减少了11.3%[7];同期有关图书馆参考咨询[8]、图书馆网络应用[9]等方面的不乐观的调研数据,反映出大众文化需求已经发生了内容多元化、形式多元化和渠道多元化的变化,依靠文献信息资源量的增长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不能有效修复“文化的裂痕”,而且还会掉入了“虚假繁荣、创意贫瘠”的陷阱,因为文化有着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逻辑,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文化的手段解决。

第二,从图书馆“空间转向”的角度看,在“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模式的视角下,图书馆空间仅仅是一个用于文献信息资源保存、加工和利用的场所,是一个被动的、静止的“容器”[10]。但2009年意大利都灵市召开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提出的“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两个命题,彻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空间观念。在新的空间思考模式下,图书馆成为一个可以容纳多种文化形态并同时具有物理和精神双重意义的“第三空间”(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Edward W.Sawyer)认为,第一空间是物理空间,第二空间是精神空间,第三空间是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结合)[11],它可以是“信息共享空间”“社会公共空间”[12]“第三文化空间”[13],也可以是“社会创新空间”[14]“学习交流空间”“知识生活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这个容纳了多种文化形态的新型空间,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文化冲突”,而发挥“文化创意”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特点,可以防止“第三空间”变成一个“混沌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看,一种以新的文化观念引领下的图书馆“空间转向”,完全突破了“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的认识局限、方法局限。

第三,从服务“创新转向”的角度看,无论是文献信息资源量的增长还是加大技术的投入力度,都存在一个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图书馆投入的增加,图书馆服务的边际成本会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态势。另一方面,经济学中也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即相同的投入带来的收益增量是递减的。好比一个饥饿的人需要吃5个馒头,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那时他候最饿,最需要;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这时他已经饱了,即使有第六个馒头他也不会再吃。当边际效益递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加投入就是无效的,这时就需要寻求新的突破。要想使图书馆获得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就不能仅仅依靠投入的增加,而是要找到一种更经济、更实用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文化或文化创意。

当然,图书馆以往的“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也经常用到文化手段或服务于特定的文化目标,不过那时的文化在服务创新中还不是一种“主导性资源”。如果分析文化与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发现,服务创新的各种要素——观念、理论、技术、制度、机制、方法、模式无不存在文化的浸润。一种鼓励创新、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会极大地推动服务创新的发展;而另一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文化意识,则会摧残各种创新思想。因此,所谓“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就是让文化在服务创新中成为一种“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德鲁克)[15],其基本理论模型是:以文化资源为主导,以人力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空间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的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为手段,满足信息社会条件下用户多样化知识生活和文化生活需求。

3 “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的绩效评价

在“资源依赖型”服务阶段,文献保障率、文献借阅率、文献拒借率、资源利用率等统计数据是评判服务质量与效果的核心指标。进入到“技术支持型”服务阶段,网站点击率、虚拟参考咨询量、数据下载量、科技查新量等又成为评价服务质量与效果的新标准。那么,如何对“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呢?“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

DBR是一种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研究和设计工作的新方法,它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通过人为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按照实验的控制方式,DBR可以分为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准实验设计、前—后测非平衡组设计、对抗平衡设计(拉丁方设计)、真实验设计等。

本课题组就曾以“前—后测非平衡组设计方案”开展了一次“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实验。详细过程将另文发表,这里只对实验流程做简要介绍。首先组织8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就图书馆服务内容、价值评判、成效评价三大类共20个基本问题以问卷形式进行一次测评(即前测);其次将测试样本随机平均分为“控制”与“实验”两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方案,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再次对所有样本进行一次测试(即后测),分别分析“控制组”和“实验组”(前后)测数据的变化,对比分析“控制组”和“实验组”(后)测数据,研究“实验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实验过程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成员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价值评判分值、成效评价分值都有显著提高。

用DBR来验证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绩效有许多优点:

第一是形式灵活。由于DBR提供了多种成熟的设计方案,图书馆可以根据具体的服务创新项目来选择设计方案,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人数可多可少,各类图书馆均可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实践。

第二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DBR将设计、研究、实验和绩效评价连接到同一过程之中,每一次试验结束之后,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变量———调整实验方案、变换实验场景、变更实验内容等方式,开展新一轮实验,直至取得较为理想效果。

第三是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统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一般需要遵循实证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视知识的客观性、方法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可检验性;而定性分析则通常以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符号互动论等为其理论基础,强调对主体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分析和把握。只要计划周密、设计科学、组织有力,通过DBR不仅能获得一组客观的、可检验的数据,也能依据数据得出具有说服力的定性结论。

4 结语

按照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历史演变逻辑,图书馆在解决了文献信息资源匮乏、技术落后两大基本问题之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以继续推动服务创新的发展。尽管从服务创新体系的内在结构看,“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与“文献依赖型”“技术支持型”服务创新之间是一种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关系,文化不可能完全取代各种实体资源的作用,但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资源整合作用,可以为图书馆服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创新空间。当前,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已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出极为重要作用。相比而言,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模式构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界定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模式的逻辑边界,对该服务模式的价值导向、目标任务、核心要素、基本结构、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从社会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对该服务模式按照项目规划、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的标准流程进行实证研究;建立“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活动的成效与价值测度指标体系,用客观的、可检验数据验证理论假设;开发和建设文化创意服务案例库。

[1]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91-293.

[2]万里鹏.技术回归:走出图书馆的技术困境[J].图书馆杂志,2002(5):11-14.

[3]初景利.面向新信息环境的用户研究与服务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68-70.

[4]段小虎.图书馆核心能力:信息服务格局变化中的认识冲突问题[J].图书馆杂志,2010(9):3-6.

[5]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及核心能力—纪念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创建150周年[J].图书馆杂志,2002(2):3-8.

[6]本报评论部.中国进入文化“小时代”?谁来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N].人民日报,2014-01-06(5).

[7]郏琳,杜莹琦.高校图书馆读者流失问题分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3):47-49.

[8]刘素清.让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走出困境、走向振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21-27.

[9]刘葵波.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边缘化走势及其应对[J].图书馆建设,2007(1):28-30.

[10]段小虎.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3(5):35-38.

[11]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2]刘锦山,吴建中.建设第三空间强化社会参与[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3-7.

[13]蒋萍,王思.图书馆到“第三文化空间”[N].文汇报,2012-01-03(1).

[14]牛红艳.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2(3):92-95.

[15]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7(2):150-153.

Research on Library“Cultural-Creativity Oriented”Innovation Service

DUAN Xiao-hu,ZHANG Mei,LI Qing,LIU Ya-ling,HUI Juan-che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literature-dependent”,“technical support”and“cultural-creativity oriented”,according to its dominant resources.Service innovation of“literature dependent” stresses the assurance of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thu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sharing of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technical support”service innovation seeks for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emphasizing th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cultural-creativity oriented”service innovation turns to series of cultural creativity designs to satisfy the diverse needs of user′s knowledge and cultural life.Based on DBR and other measure index system,it is possible to give an objective and verifiable data support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cultural-creativity oriented”service innovation.

library;library services;culture;cultural creativity;service innovation

格式 段小虎,张梅,李清,等.图书馆“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6):21-25.

段小虎(1962-),男,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梅(1964-),女,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李清(1966-),女,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亚玲(1974-),女,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惠涓澈(1974-),女,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2014-01-22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高校图书馆‘文化主导型'服务创新与价值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JK1099)、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拟世界环境下网络非诚信治理路径探索——基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项目编号:13L042) 和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全民阅读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3M0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空间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