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以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为例

2014-02-12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科素养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1]34。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地方高师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作为方案的灵魂,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计划的制定,影响着课程开设的门类、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途径的确定等,明确培养目标是高师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分析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存在着笼统、模糊、空泛的问题,不能有效指导专业课程的设计与课程实施,导致教育质量低下,毕业生不能满足小学教育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其结构与教育目的相同,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培养目标的定位,指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种人才的本质特点是什么;二是培养目标的定点,指明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身心素质。[2]据此,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表述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的学生是何种教师,是“学科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是“合格教师”还是“优秀教师”;第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有何本质特点;第三,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本文将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对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进行细化研究,旨在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也以此与同行进行培养目标的讨论。

一、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专业型优秀英语教师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机构存在着多层次、多类型的现象。就层次而言,有中等师范院校、专科层次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的高等师范院校等;就具体的承担单位而言,有的由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承担,有的由英语学院(或英语系)承担。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性质,规定着该种层次和类型专业的培养目标。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在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定位。

1.培养专业型英语教师是高师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定位于培养专业型英语教师,这是由太原师范学院高师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要区别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中等师范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在性质上属于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的特点;高师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太原师范学院属于本科层次的高师院校,与所有的高等学校一样,是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机构,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教师为主旨。培养具有专业理想、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未来教师,是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太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的一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主要服务于培养小学专业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目标,使学生树立专业理想,确立专业理念,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能力,为成为专业型小学教师奠定基础。同时,因本专业英语方向的定位,使培养目标也自然地聚焦于培养小学专业型英语教师。

2.培养优秀英语教师是高师教育的层次所决定的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定位于培养优秀英语教师,这是由太原师范学院本科层次高师教育所决定的。作为本科层次的高师教育,其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区别于中等师范教育,又要区别于专科层次的高师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是所有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基本的质量标准,是师范院校的底线。中师教育重在为未来小学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质量基准,以培养合格教师为目标;专科层次的高师教育在达成合格基准的前提下,应追求合格基础上的更好;本科层次的高师教育在达成合格基准的前提下,应追求合格、更好基础上的优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础学历是中师,而现实中大多的中师学校已升格成为专科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底线,即专科层次的高师院校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主要机构,本科层次的高师院校主要承担中学教师的培养任务。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属于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相比较,其培养目标应强调合格基础上的“优秀”,在培养所有学生具备合格教师素养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学科素养、教育素养的优质化,为学生成为未来的优秀英语教师奠定基础。当然,“优秀”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专科层次相比较的更好,是在合格基础上的提升与发展,是在达成国家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础上的更好更优。

3.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是教育系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英语教师,这是由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承担单位的专业特点决定的。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单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教育学院(教育系)承担,另一个则是由与方向一致的院系承担,如小学教育(英语方向)由英语系承担。培养目标往往要凸显培养单位的专业优势,同一专业培养单位不同,则培养目标会有差异。

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由教育系承担培养任务。与英语系相比较,除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教学论等传统教育类课程外,教育系能为学生开设更丰富的教育学课程,在教育类课程教学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具备为学生奠定较高教育理论素养的专业条件。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充分体现本系的专业优势,强调给予学生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此处的“较高”,是与传统高师教育中通过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教学论)给予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相比较而言的,教育理论素养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与深入理解、教育原理和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等。

二、突出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实践能力是教师素养得以外化的条件。这两个方面既是高师教育所有专业的共同要求,又是当前小学教师培养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特殊性决定的。

高师院校教育系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包括分学科方向和不分学科两种类型,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设置的小学教育专业为前者,定位为英语方向。与设在教育系不分学科的小学教育专业相比较,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为目标,英语课程设置的门类多、比例大、专业性强,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具备较高水平的学科素养,为未来成为专业型优秀英语教师奠定学科基础。

同时,从当前新上岗小学教师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围绕“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现状”这一主题,以小学管理者(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对象,本课题组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结果反映,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普遍学科素养好、理论水平高,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尤其是将教育原理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能力欠缺。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母机,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反映基础教育的需要,突出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培养未来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既需要加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类课程设置的改革,为学生搭建“临床”实践的平台,还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以重实践的常态教学濡化学生,发展其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关注发展多元综合性的专业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是服务于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制定必然要反映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目标关注多元综合性的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决定的。

自2004年开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实施新课程,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根本性变革。在培养目标上,要变以往“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课程理念上,变以往的“学科本位”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在课程结构上,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综合多样的课程结构”,尤其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变“知识本位”为“发展本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过程体验和互动生成。这一切对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变“知识传递型”为“能力本位型”,变“单一学科型”为“素质综合型”。

同时,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改革方向。在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教育应变学科教师培养为专业教师培养,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新型教师。新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内涵上更加丰富,如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教育现场问题的“临床能力”,学科知识扎实、基础知识宽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也应体现教师教育的这一方向,培养素质多元综合的“复合型”教师。

素质结构是培养目标中的核心内容,多元综合是对素质结构的概括回答,将其具体化是培养目标落实的重要保证,而具体化就需要明确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及素质内涵。近十多年来,理论界关于教师素质维度的划分有多种观点,其中“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是各种观点的共性要素。依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系小学教育专业的实际,从素质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课题组选择“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素质结构的四个维度。专业理念主要指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是专业素养中的方向性要素,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专业知识主要指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是专业素养的基础性要素,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等;专业能力主要指从事专业活动中素质外化的结果,是专业素养中的关键性要素,包括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沟通协调、激励评价等方面能力;专业情意是从事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态度和动机,是专业素养中的动力性要素,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态度、专业动机、专业精神等。四个维度相互影响与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为培养目标提供了内容框架。

四、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

如前所述,培养目标在结构上包括定位与定点两个方面,定位回答培养何种人才的问题,定点回答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何种素质,前者概括表述,后者则要具体化和细化。

经过论证分析,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表述为:为初等学校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优秀英语教师,具体目标如下:

专业理念:确立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正确认识教育的社会性、生命性和未来性;准确把握教育的育人本质,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理解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属性。

专业知识:扎实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教育基本原理,形成教育思维;熟练掌握英语学科听、说、读、写、工具运用等技能,准确理解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熟悉英语英美文化发展史,正确认识英语学科性质和特点;具备现代人文和科学的基础修养,文化积淀宽厚,具有计算机学科的扎实基础知识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专业能力:具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组织教学;能够运用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理论,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具有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具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兴趣与愿望,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掌握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形成根据情境激励评价的能力。

专业情意: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团队精神,有与同行协作交流的主动性;具有爱生的情感,懂得关爱、尊重学生,富有爱心、责任性、耐心和细心;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人格健全。●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焦佩婵.农村普通初中培养目标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