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坭兴陶注浆成型工艺

2014-02-12徐雪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脱模坯体泥浆

徐雪锋

陶瓷注浆成型是利用多孔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其中而成型的方法。这种成型方法优点是适应性强,是形状复杂、不规则的薄壁、厚胎、体积较大且生产批量大的陶瓷制品所采用。钦州坭兴陶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各异,不少企业生产产品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本人结合几年来从事坭兴陶产品制作的实践和经验,谈谈坭兴陶注浆成型工艺流程。

坭兴陶注浆成型一般由制作模具、注浆、吃浆、放浆、巩固、脱模、一次修坯和粘结、干燥、二次修坯等工艺流程组成。

1、模具制作。传统模具的材质一般选用标准的β型拌水石膏粉,加水制成石膏浆,经搅拌、真空脱气等处理,注入按照尺寸和造型要求制作好的母模内。在30℃~40℃下干燥5~7天即成,石膏硬化后脱模,再经修整后进行装配。

2、注浆、吃浆、放浆、巩固。工序和流程为,先是将加工调制好的陶浆泥注入模具,然后由模具吸附泥浆中的水分,称为吃浆。接着进行放浆,又称空浆。是当坯体形成一定厚度时,排出多余泥浆的过程,放出的泥浆收回浆池(或罐)。第四道工序是巩固。放浆后坯体很软,不能立即脱模,需要时间继续排出坯体水分,增加其强度,这段时间称为巩固。巩固是注浆成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持续时间约为吃浆时间的一半。在巩固过程中由于模型继续吸水,坯体含水率不断下降,坯体由于水份排出而逐渐收缩。当坯体含水率下降到18%~20%左右时(即脱模点),巩固过程结束,此时坯体很容易从模型内取出。

3、脱模。脱模是从模型中取出粗坯的过程,脱模点的掌握是一个关键,脱模过早,坯体强度不够,脱模困难,且脱模后坯体易塌陷;脱模过迟,坯体会发生开裂,制作者一般根据注模时间、制作经验和手感等来确定脱模。

4、一次修坯、粘结。修坯粘结工序包括一次修坯、打眼与粘接等过程。传统的注浆方式,脱模后的坯体内外表面都很粗糙,一般需经多次修坯,而且粘接的工作量也很大。坭兴陶修坯工具一般选用光滑的硬塑料胶片及钢片、铁片和其它辅助工具来修刮坯体,坯体修整好后再进行接件的安接。现代采用高强石膏模或树脂模,压力注浆等方法,修粘的工作量已大为减少。修坯、打眼与粘接这些工作都需手工进行,容易出现废品,必须掌握好坯体的含水率,也要注意预先制作好的接件的含水率与坯体含水率要大致相同,以增加粘合度。

5、干燥。干燥(也称预干燥),即将坯体含水率从18%~20%(粘接时的含水率)降低到8%左右。传统浇注方式,坯体的预干燥是在注浆车间内进行自然干燥的,预干燥时间视天气气温高低和干湿度状况,一般需一至两天左右,让坯体缓慢的干燥。经预干燥后,湿坯体的含水率从18%~20%下降到8%~10%。凉放的坯体距离保持适中,保持车间空气流通,要注意防止因干燥过急或干燥不均匀,而造成废品。

6、二次修坯。二次修坯(修刮)是注浆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最终决定坯体的尺寸。修刮时坯体含水量要少,修坯时用力要均匀,把握好尺寸,使用工具主要是用光滑的硬塑料胶片修刮,使坯体表面光洁、润滑。

7、雕刻、烧成、打磨。二次修坯过后,再自然干燥几天,待坯体含水率在3%~5%左右时,坯体便可进行雕刻装饰,如不需雕刻装饰的产品便可装窑烧制。烧制时间前后需3—4天,待窑温自然冷却至60℃~80℃时便可出窑,然后经过细致的打磨去璞、抛光和产品检验后,便可包装出厂。

猜你喜欢

脱模坯体泥浆
桥梁桩基处理泥浆固化技术应用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泥浆分离施工技术研究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注射模螺纹脱模类型与起牙定位设计方法
球形件强制脱模注塑模具设计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大面积纳米压印揭开式脱模机理和规律
石蜡成型脱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