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陶瓷釉下彩

2014-02-18陈俊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釉上彩彩瓷坯体

陈俊荣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此,多年来我对釉下五彩艺术陈设瓷,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不少的体会。

我国彩瓷历史悠久。釉下彩瓷的出现比釉上彩瓷还早。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先民在无釉陶器上发明的彩绘方式。那么,三国时期出现的用铁作为着色剂,在青瓷器上施以釉下彩的工艺(后人称为“青釉釉下彩”)则是目前所见的最早釉下彩瓷装饰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釉下彩的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后来人们又利用铜作为着色剂,但由于烧窑气氛变化,铜离子在高温下非常活跃,难于掌握,无法获得稳定的呈色,又变化出钢红色,便发展为元代以后的釉里红。唐代的长沙窑的釉下褐彩,又为釉下彩开创了新局面,北宋时用含铁高的矿物在土坏描绘后施透明釉,又出现了黑白的釉下彩装饰效果。唐至元代时,发现用含钴矿物在坯体彩绘后施玻璃透明釉高温烧成,钴料在还原后呈现出无比优美的蓝色,也就是至今人们所喜爱的青花。青花瓷在明代达到了高峰。从铁变、铜变、钴变并相互配剂,烧窑气氛变化,工艺的改进尝试,丰富瓷器的装饰色彩而发展了釉上低温施彩工艺,明代以釉下青花配合釉上彩烧制五彩,斗彩,清初又发展粉彩和色彩更加丰富的珐琅彩。但自此后与釉上彩相比釉下彩的发展却停顿下来。传统的釉下彩是直接取自大自然的原生矿物,烧制气氛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呈现的色彩变化,也难以在相同的条件下稳定发色的要求。直到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能够产生制备颜料以后,才得以改观,使陶瓷彩绘颜料有丰富的色调,目前的釉上釉下彩绘丰富多彩。

图1 《红梅报喜》 │43cm │橄榄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釉下彩受其透明釉覆盖经高温烧制,比釉上彩更适合现代人生活需求。因其釉面平滑,又呈现出水灵灵的晶质感,显得格外清新雅致。这对陶瓷艺术彩绘工作者除绘画工艺基本功要扎实外,更应熟悉并懂得陶瓷工艺特性及釉下彩绘实操能力有较充实的经验。

釉下彩是在泥坯体上直接彩绘,上釉后即装窑一次中温或高温烧制而成(在本地,以前被称为“大窑彩”)。还有将坯体先素烧(几百度)后再进行彩绘的;彩绘后即装窑烧,(一般1000℃度左右),使颜色(画面)先牢固地附着于坯体之上,然后多用浸釉法施釉,又再装窑烧以1350℃度左右的高温度烧成,被称为“三烧制”。有时,较大坯体为避免在复杂的彩绘过程中画面被摩擦弄坏,还采取彩后烧、烧后彩,全部画面彩绘完成后,再施釉装烧完工的,称“多烧制”。

釉下彩对艺师的绘画技艺和实践经验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绘画能力好的直接可直接在坯体上写画,更要很纯熟并懂得色料性能。如不熟知釉下彩绘特性,烧制后往往事倍功半, 使画面发花。因釉下彩绘不同于釉上彩,基本不能修改,故要求绘画者应胸有成竹,下笔肯定准确,用色大胆到位。釉下颜色料在经过1350℃多度以上的高温烧制中,有的色调会减退,有的色会消失,这要求画家要多经实际操作,不断积累经验,熟悉各种颜色特性及用色用水要适度。画好时效果满意,烧成后不理想,这不同于其它画的直观效果,是要经过火的洗礼变化,这更需要丰富实践经验。

陶瓷釉下彩表观的发色到位,窑烧气氛温度合理,瓷质高白光亮、润滑,色彩鲜艳,那就是不可多得的高档艺术品。

为探索陶瓷釉下彩的表现技法,创作出合乎时代审美要求的作品。在釉下五彩瓷中,本人更喜爱潮州与湖南醴陵的瓷器工艺。潮州过去的釉下五彩多用意笔画法绘就坯体为一次烧成。而且,除中锋用笔之外,常用侧笔及中锋扁笔描状物体,笔触明显,有时交叠处层次分明有逸笔草草之感,其也使用分水法,但分水层次不多,用色明丽但色阶略显单薄,很富地方特点。醴陵的釉下五彩,其特色为描线后进行分水彩色,色调均衡,深浅有序,明快素雅,富有透明感,属工笔画彩法。要求熟练运用水色的饱和度,并要懂得颜色烧制后发色的浓淡。工笔用线工细,色彩配搭合理,较为工整,雅俗共赏,便于复制及大批量生产。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瓷器出口定产等原因,潮州釉下五彩陈设瓷为釉上五彩所替代而走向市场,而醴陵的釉下五彩却在50年代初已改制“三烧制”为“二烧制”,简化了流程,得到新发展。

为使釉下五彩艺术在本地得以保存和发展,数年来,我不但对潮州过去这方面的艺术瓷进行研究,参考古瓷实物,走访名师和老艺人,同时也对醴陵釉下五彩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在醴陵设立工作点,实地摸索。我将两地的五彩艺术进行取长补短,又将国画技法进行渗透,创作了一批有别于两地传统釉下五彩的作品,如《紫气山河长流不息》、《橄榄瓶“高山流水有人家”》、《直简瓶“春满乾坤香满园”》等,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并多次获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瓷质媒介也进入了彩瓷的行列。目前釉下彩绘也移入了新的品类骨质瓷(简称骨瓷)。骨瓷经1280℃度烧制,成为白度高、洁白、通透、细腻,轻巧,极少瑕疵,且比一般瓷器薄,是目前较为高雅档次的瓷器。釉下彩绘技艺画于骨瓷上经烧成,视觉更具冲击力,可同薄胎瓷相比美。因骨瓷的烧制难度大,为釉下彩绘也增加一定的难度。为确保成功率,骨瓷经多次烧成,进行釉下彩绘必须在器形烧制瓷化阶段。因此与传统釉下彩不同,出现不吸水情况;所以,绘画更需一定经验,撑握用笔水分,用色从浅到深,减少复色,采用多次烧成,固定色料再加强再烧制的方式。等画面完整最后再施釉烧成。骨瓷彩绘装饰,色彩鲜艳、典雅,通透润白。骨瓷本身绿色环保,加上精美的釉下彩艺术更显高档,是当今陶瓷类中的佼佼者。

图2 《傲梅报春》 │50cm │箭筒

总之,陶瓷釉下彩的道路是广阔的,它为我们陶瓷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施艺的空间,我们的要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釉上彩彩瓷坯体
《圆梦》釉上彩瓷瓶 作者:余晓霞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邹幸 陶瓷艺术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王延天作品精选
汪洋作品精选
卞哲甫作品精选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