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

2014-02-12明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督导师德教师队伍

明伟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浅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

明伟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应提高道德认识,优化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建立督导机制,成为师德建设的有力保障;丰富师德形式,创新师德教育的影响平台;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师德建设的表现形式;完善激励措施,促进师德建设的良好发展;健全教师诚信档案,建立师德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考评体系,激发师德考评的主动力量。

师德;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德及其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以及人格品质。师德建设的内容基本构成包括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创新和默默奉献以上四个方面,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职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师德具体是调节教师与其相关环节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包括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是一个教师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道德观的体现。

邓小平同志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本身必须不断发展并提升自身素质。教师作为一项崇高的职业,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这也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稳步提升,多数教师坚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创新。虽然我们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我们现如今部分高校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师德意识滑坡、道德底线不断下降、教师行为失范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否则将会对整个教师形象造成损害,甚至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师德建设的好坏最终要通过教师个体的职业素养和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的要求,培育良好的师德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方法

1.提高道德认识,优化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思政工作应当建立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当前师德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队伍价值取向中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和世俗性,而要转变这些观念,则必须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发挥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尊重教学人员的价值标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教师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共同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师德建设还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多样性,善于发现师资队伍的差异性,在关注教师队伍共性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足够的空间,充分挖掘教师队伍的个人潜能和优势,寻找教师的个人亮点,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促进教师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劳动创造中应该把学生的培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将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的不息动力,教师自身的价值也能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发展。

2.建立督导机制,成为师德建设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师德督导机制是师德建设的有力保障。督导工作是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和问题进行监督、反馈和引导。横向来看,分校内督导和校外督导两方面。首先在学院内部由分管院长牵头,相关部门责任人组建成立师德督导小组,负责校内教师队伍教学活动的监督、师德建设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师德建设活动规划的制定,深入教学前线,及时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案,将师德问题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用师德建设的规划来指导活动,凝聚教师力量。校外督导包括通过设立与校长面对面的接待日、定期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安装举报信箱和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的监督,通过由校外延伸到校内的舆论督导,不断保障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

3.丰富师德形式,创新师德教育的影响平台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建设好校园信息网络,构建师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共享。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丰富师德建设的方式,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实践。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校园BBS等现代化网络平台,引导教师和学生针对日常师德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发教师对有关师德问题的思考,促进高校教师自身修养的内化。

4.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师德建设的表现形式

师德建设并非实体可见,而是一项抽象的意识形态活动,这也决定其应付诸一定的载体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应竭力将抽象的意识形态转化到身边先进的典型事例和实实在在的小事上来,引导师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励和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因此,让教师明晰师德的要求不是抽象和难以实现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分每秒在我们的手中。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的作用,定期召开师德建设大讨论,让教师结合自己谈师德、谈经验、谈教学和谈理想,使广大教师在讨论中得到思想的升华。经常举办师德论坛,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师德研究,创新师德理论,发展师德方法。

5.完善激励措施,促进师德建设的良好发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充分考虑教师个人需求层次,根据教师不同需求层次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生理需求的教师,可以帮他们购买医疗保险,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对于安全需求的教师,可以适度地调整他们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强度;对于社交需求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体活动等活动满足;对于尊重需求的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去到其他企业学习参观,安排与领导面对面沟通交谈等活动满足;对于追求自我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职称评聘制、继续教育和学院表彰等进行激励,并赋予其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个人的潜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师德发展。

6.健全教师诚信档案,建立师德行为的监督管理

良好的师德诚信档案体系对师德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德诚信档案主要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断创新等内容。通过建立师德诚信档案,使教师不断强化守法受益、诚信受益、奉献受益和学习受益的思想和意识,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师德诚信档案体系,档案跟随教师个人档案一起进行管理。

7.建立考评体系,激发师德考评的主导力量

良好的师德考评体系对师德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的思想情况和道德层次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会发生变化,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关于师德情况的考评。我们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方案,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作为教师教学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单独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考评又会对学院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影响。所以学院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师德规范与评定要求》等文件,拟定好本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每年进行一次,同教师的岗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考评放在一起进行,引入考评工作电子化,形成完整的一套个人自评、同事互评、领导考评、学生点评和家长参评的师德考评机制,作为教师队伍岗位聘用和职务提升的重要依据。

[1]龙腾.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贡献[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房敏.从制度管理的角度审视师德教育实效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G64

A

1673-0046(2014)4-0033-02

猜你喜欢

督导师德教师队伍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