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功惠及其藏书
2014-02-12柳凯华廖珍珠
柳凯华 廖珍珠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 方功惠个人及生平
方功惠,字庆龄,别字柳桥,湖南巴陵人(今湖南岳阳市)。方氏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方应恒为福建漳州知府,父方宗徽,字慎夫,为广东海康县清道巡检。方功惠从小跟父居广东,以父荫官,任广东盐知事。由于他精于书法,深受当时总督叶名琛所赏识,为其司奏章,因其才能出众,以后的历任巡抚均对其特别礼遇。方功惠很有理财能力,曾接任广州广粮通判,在通判期间开办临全大江官局,节开支、禁走私、补财缺,此举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广东地区的财政积弊,而且又增加了政府收入。
在光绪十年、十二年至十五年、十八年至二十一年,方功惠曾3次任潮州府事[1]119。在潮州任上,他建义仓、义学以及金山书楼,资助士人,重修潮州韩文公祠,除此之外,又修筑潮州北堤保百姓性命,断久讼、平冤狱、鼓励善举、修改旧规,政绩颇著。其才德兼备,久居广东,不免遭人妒忌。不久因人弹劾,虽证实遭人诬陷,却也因此抑郁而终[3]4。
方氏碧琳琅馆的藏书,从其父开始集聚,其父为官时购书甚多。到了方功惠之时,更是斥资买进古今精本,其所收宋元本往往罕见于世间,碧琳琅馆藏书也至此扬名。而方功惠往来之人,多因书结缘,他与当时南北的藏书家交往频繁。其寓居广州城北狮子桥聚龙里,此处亦为藏书之地,名碧琳琅馆,又有十文选斋、玉笥山房、芙蓉馆等名[3]5。其藏书印有“巴陵方功惠柳桥印”“碧琳琅馆珍藏”“巴陵方氏珍藏”等。
2 方功惠的藏书特点
2.1 藏书量巨大,宋元旧刻众多
方功惠自称有藏书十万余卷,叶昌炽引方氏《刻全唐文纪事跋》说:“惠少时好收书,近尤喜刻书。数十年来,所藏书十余万卷。”而李元度在《碧琳琅馆丛书·序》里说“(方柳桥)所藏书约二十万卷”,傅增湘、陈兰甫认为碧琳琅馆藏书当几十万卷[2]240。而李希圣在《雁影斋题跋记》中则两次说到方氏藏书盈五十万卷。通过傅增湘所作《雁影斋题跋》序,可知当年方氏藏书的盛况:“碧琳琅馆后人方辇遗书入都,庋置于琉璃厂工艺局中,连楹充栋,为卷逾数十万,排列以数十架。”①据《雁影斋题跋》方功惠藏有宋刻凡二十四种,元刻三十三种,余者皆精抄旧刻。方功惠藏有自宋元以来刊本《文选》有十种之多,所以方功惠又有藏书印“十文选斋”。其中宋刻赣州本《文选》,字大如铜钱,笔画圆劲,钤有“松雪斋藏书印”“停云生印”等诸多名家印记,为赵孟頫、文征明等历代藏书家递藏,是方氏所珍爱之善本。他还藏有宋本如《甲申杂记》《吴郡志》《记纂渊海》《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仪礼图》、绛云楼旧藏《方舆揽胜》《宗镜录节要》《伤寒百证歌》《大易粹言》等,都为极精之宋本。《大易粹言》十卷,张之洞在阅过方氏的藏书后,认为此书当推方氏所藏“宋本第一”;《宗镜录节要》二卷,系汪氏艺芸书舍旧藏,最后为方功惠所得。该书为北宋蝴蝶装刻本,钤有“宣和御宝”印,系由北宋宫廷收藏,又为北宋原装未改,极其难得②。至于元刻本,方氏藏亦有许多全秩精刻元本。《黄四如集》四卷,乃元刻本绿印本,如李希圣所言“椠本中所仅见”;元刻还有如《卢堂习听录》,乃“元椠中之佳者”;《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一书,各家著录皆为三卷本,而方氏藏有元刻《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五卷,李希圣言之为“非常之秘笈”;《战国策》十卷,李氏赞曰“纸墨颇精”,乃元代吴师道自刻本③。从李氏以及张之洞等人的感慨中,可见方功惠所藏宋椠元刻之精。
2.2 重视明清善本
与明清以来等多数旧藏家专注于宋元旧刻不同,方功惠亦非常重视明清善本。《雁影斋题跋》收录方功惠所藏明本秘笈有:《全室集》九卷、《说文解字补义》十二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明翻宋本《仪礼》十七卷、《韩非子》二十卷、《记纂渊海》二百卷、《说文解字补义》十二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乃明永乐本内府刊刻,此书只刷印了数百本而已,传本极少,在明末已经稀如星凤,而方氏却藏有全秩;明翻宋本《仪礼》十七卷,虽系翻刻,但因翻刻所据宋本乃精校善本,故其远在严州本《仪礼》之上,且又为初印,所以李希圣感慨说“当与宋本同其宝也”③;《记纂渊海》二百卷,方氏所藏为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仅一百卷,其余明代书目著录多为一百九十五卷,此二百卷本乃足本无疑,对于补正他书之误极有价值。而方功惠对清本也很重视,在对清宋荦所刊《王荆公唐百家诗选》的题跋中,方功惠称赞该书为“纸墨清朗,字体圆润,洵属精椠”的难得精本。这也是方功惠藏书不同于一般旧藏家的表现。
2.3 多名人批校本、稿本
据《雁影斋题跋》,方功惠又藏有大量的旧抄本、名人批校本以及稿本等。如顾亭林《修文备史》抄本、严可均手校《初学记》、惠栋批校本《说文系传》、朱彝尊《曝书亭辑丛书》稿本、精抄本《太平寰宇记》、严可均旧藏元本《李文公集》、明抄本《瑯環记》、杭机《艺余类纂》、周香严手校《孟东野集》、旧藏本《南北朝杂记》、影抄本《朝野佥载》、知不足斋抄本《孙耕闲集》、述古堂抄、鲍廷博手校本《东园客谈》、明抄本《十一朝实录》、汲古阁影抄本《汉泉漫稿》等。这些抄本、稿本、批校本多出名家,或为学者遗书,或为著名藏书家批校,皆为难得的善本。而类似顾炎武《修文备史》、朱彝尊《曝书亭辑丛书》稿本、杭机《艺余类纂》“都号称为秘籍孤本”,在民国年间这些书已不复流传,傅增湘也为之惋惜。
3 方功惠成为藏书大家的原因
方功惠能成为介于清末四大藏书家丁丙、陆心源之间的大藏书家是有其原因的,主要为以下3点。
3.1 方功惠饶于资财,购书不计成本
因方功惠善于理财,且又多任掌盐粮官职,所得俸禄丰厚,因此经济富裕、聚书资金充足,买书更不惜资财,购藏古今精本。是时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书商,均知方氏购书不惜资本,遂不远千里携典籍至广州。在广东,亦有不少藏家旧藏被方氏收购。如潘仕成之海山仙馆、伍崇之粤雅堂、吴荣光之赐书楼和清筠馆等,李希圣在《雁影斋题跋记》中说:“巴陵方柳桥观察官广东四十年,好书有奇癖,闻人家善本,必多方致之。不可得则辗转传抄,期于必备。……观察屡权府事榷厘金岭海,故膏腴闻天下,所入颇不资,乃尽耗于书。”在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六家文略》有方功惠藏书印记:“十年作史仍糊口,百金购书收散亡。老矣不能穷雨简,一缠幽僻静、得深藏。”[3]25从此印中可以看出,方氏将所得资财大多花费在买书,对于精本善本,则更不惜代价,故其好友林之升曾有诗言“鹤俸余来但买书”,也就导致了方功惠并未留多少资产给后辈。而方氏后人因不善理财,亦无意继承方功惠藏书之志,最终导致藏书的流散,实在可惜。
3.2 方功惠有远见卓识
早在光绪初年方功惠就派人到日本购书,时在杨守敬日本访书之前,以低价买回较多好书。其中包括日本著名佐伯文库所藏部分珍贵汉籍。李希圣在《雁影斋题跋记》亦云:“光绪初元,日本方一意变法,视旧籍如土苴,观察则遣人走海外,辄取以贱价购之,所谓佐伯文库之书大都归察,故所得秘笈尤多。”④佐伯文库乃江户时代佐伯藩主毛利高标(1755~1801)于天明元年(1781年)建立,以中国汉籍为主,兼收朝鲜等国书籍,达8万册左右,几乎为从中国船载汉籍,与当时加贺前田家之尊经阁并驾齐驱。
文政七年(1842年)第十代藩主毛利高翰(1795~1852)将两万册佐伯文库藏书献上德川幕府,为红叶山文库的重要来源,部分复本分藏昌平坂学问所和医学馆。而部分则流入中国,其中包含被方功惠所收购。这些藏书所谓“再渡海本”,除了钤有“佐伯文库”印记,也有日本曼殊院、尾府内库、尾张菊地氏、知止堂印记之古籍。统计碧琳琅馆众目录中所载佐伯交库本有65种,《中国善本书提要》所载同时有方功惠及佐伯文库印记者有19种。[3]28收藏有大量的日本所藏汉籍是碧琳琅馆的一大藏书特点。在《雁影斋题跋》中,明刊释宗泐《全室集》9卷、宋本《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70卷、明翻宋本《仪礼》17卷、元本《活人心》等书都来自于日本,未见载于《雁影斋题跋》者,当有更多。所以足见方功惠藏书之远见卓识,藏书范围不拘泥于中国地区,故而能够收藏有众多珍稀秘籍。
3.3 方功惠学识渊博,精于版本目录之学
巴陵方氏,为湖南巴陵望族,经济雄厚,重视教育,方功惠出生于此,也深受宗族教育影响。方功惠自幼聪敏,喜读书,虽然没有科举功名,且后人对其学问评价甚少,但从方功惠藏书题跋中,可见其学识渊博。方功惠跋《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
“先生著述数十种,卓然精诣,惟是编旧未刊行。始惠阅俞氏《癸巳存稿》,心识其专。嗣蒋氏目录出,终以未窥全轶为憾,用是留心购求,最后得稿本于浥上。适南皮张制军督粤,暇进是编,亟赏之。方伯王公前掌鹾宪,力任刻资,畀惠经理,惠时充广雅书局提调。鸠工伊始,顾屡移外任去,兼乏经费,坐是废置者数年。迨今年春,由方伯致书英绩村都转,垫款命惠踵成。未几,复位潮州。赖王雪澄、子展两太守及廖太史、陶孝廉诸君子力,始克蕆事。”
严可均(1762~1843),清代著名的辑佚大家,有著述数十种,而此书作为严可均的代表作却未刊行。从题跋中可以看出此书成书的历程。方氏在上海购得该书稿本,就很迫切地想要将此书刊印,在王毓藻的资助下,方功惠总理刻书一事。但好事多磨,有赖多位同僚之力,终于将此书刊刻完成,示于世人。此书今多著录为黄冈王毓藻刻本,由此题跋可知实际上应为方功惠所刻,但挂名为王氏刻本。如果方氏没有足够的学识,也就必然会与此书失之交臂,而此书也就很可能难逃亡佚的命运,可以说,正是方功惠的渊博学识发现了这部手稿,不然也就不会有严可均这部著作的传世。
方功惠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古籍善本,而对于一些难以购买得到的古籍,方功惠则会亲自手抄。如《刘后村先生大全集》,方功惠最初得到的是蒋维基所藏的五十卷本,并非全本,在得知丁日昌持静斋藏有全本之后,在光绪十四年方功惠通过借录誊抄的方式,依原来行款,将这部书抄齐。而从方功惠的部分藏书印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是为了知识而读书。方氏曾有“岂为功名始读书”,可见他读书,完全是出于兴趣,不为功名,这也是他最终以候补道台致仕,未有更高官职的重要原因。他又有藏书印“爱买辟书人笑古”“积书盈房”“家藏独有书”“书奴”等也可以看出他不仅爱书,也真的爱读书。
4 结语
方功惠成为影响深远的大藏书家,离不开他对古籍的喜爱,也离不开他自己深厚的学问基础;同时他藏书又能不拘一格,从日本购书,开一代之风气。只是方氏后人不能守住这些藏书,导致了碧琳琅馆藏书如同昙花一现,现在多已流失,难寻踪影。方氏的藏书虽然已经散佚,但方氏藏书的远见卓识以及他的爱书精神,是他遗留给后人的精神财产。
注释:
①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卷首傅增湘序[M].民国二十四年(1935)湘阴李希圣铅印本.
②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卷一[M].民国二十四年(1935)湘阴李希圣铅印本.
③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卷二[M].民国二十四年(1935)湘阴李希圣铅印本.
④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卷首序[M].民国二十四年(1935)湘阴李希圣铅印本.
[1]郑伟章.方功惠碧琳瑯馆藏书刻书考[J].求索,1989(1):119-123.
[2]刘大军,喻爽爽著;肖东发编.中国私家藏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3]黄琬淇.方功惠及碧琳琅馆研究[D].台北:台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