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文化体验理念的解析与实践

2014-02-12许竹萍

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姜 海 许竹萍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44)

1 引言

美国图书馆学家杰西·谢拉(Jesse Hauk Shera)曾说,图书馆是由文化浇铸出来的。作为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混合体,图书馆既承载着保存文化、弘扬文化的使命,又肩负着促进教育、发展教育的职责[1]。在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图书馆在主体上选择和整合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发展和创新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正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文化体验”这一教育理念在国外教育领域已广泛应用,对于能否借助文化体验的理念进行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的思考开启了我们实践的探索。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重新定位和设计了图书馆文化建设方案,利用图书馆横向工作团队尝试将“文化体验”的理念融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横向工作团队分析图书馆现有资源,系统设计实施方案和进展计划,有效实施具体内容并对文化体验效果进行评估。笔者以亲身参与经历探讨将文化体验模式引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试图为构建人文图书馆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2 文化体验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文化体验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中的体验式学习思想,杜威(John Dewey)在体验式学习思想中认为学校应当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实际上应当是学生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这样,学校所施加于学生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2]。莫兰(Patrick R.Moran)在《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一书中提出“文化体验”一词,他指出,文化体验包括4个互相联系的学习活动,即知道是什么样——包括所有聚集和展示文化信息的活动;知道怎样形成这样——包括获得文化实践的活动,如行为、技巧等;知道为什么形成这样——包括一种文化中的观念、价值观、态度等;知道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获得文化意识[3]。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的先驱,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0月,来自31个国家的58位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界的领导人聚集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召开以“参与文化时代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为主题的全球研讨会,会上呼吁重新审视公众参与文化,重新定位和表述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公共价值”,提出图书馆和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年轻人建构文化知识学习过程[4]。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提出创新文化内容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5]。

图书馆文化传承职能使得将“文化体验”理念引入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国外,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利用“数字在线展览”选取从17世纪到20世纪有关非洲本土和非洲散居侨民的书籍、文章、手稿、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总共11000项历史文档,全面介绍和解释黑人世界历史、政治和文化的话题[6]。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孔子学院与图书馆合作把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安排到诺曼公共图书馆,在每周日下午3点到5点将具有中国民间特色的舞蹈、传统音乐、茶道、太极和书法进行展示,与公众进行互动[7]。堪萨斯州立大学图书馆(Kansas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通过文化体验重新评估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型和读者关系,他们认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并不是学校读者文化体验的“唯一依赖”,图书馆需要提供品牌战略留住和吸引图书馆读者,重塑图书馆在学生个人发展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形象[8]。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展“走进身边的图书馆”(2006)、“沟通无极限,服务有新意”(2008)、“悦读畅想,书香百年”(2010)、“2011年清华名人手稿专藏展”、“2012百年馆庆展览——清华人与清华图书馆”等年度主题工作,鼓励图书馆服务“走出去”,吸引读者“走进来”,体验图书馆文化服务内涵[9]。

3 文化体验方案设计

3.1 理念和总体构想

文化体验在图书馆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关注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关注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体现自由、平等、尊重、关爱和互动的人文关怀境界,追求人类自身的完善和全面发展,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在图书馆的文化体验活动帮助读者完善心智,提高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体现出图书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坚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质,引导学生阅读,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将图书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知识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将图书馆信息和知识推介给学生,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图书馆提出以大学文化为背景,以图书馆信息文化为基础,从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3个不同层面,精心营造图书馆文化氛围,构建属于大医图书馆的特色文化形象,建成校园文化中心[10]。

3.2 要素的调研与分析

对图书馆现有的文化体验要素进行梳理,目的是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图书馆现有文化资源状况,认清文化体验影响因素,总体评价文化资源的优劣,为图书馆文化体验的科学定位和方案设计做好准备。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部自2008年开始对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展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调研内容涵盖部分文化体验考察指标,2009年调研指标体系基本明确,每年根据方案实施情况适当调整调研侧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服务范围及其服务评价;图书馆现有文化理念及其适应性;文化体验活动的读者需求;文化体验氛围状况;体验过程中的读者满意度;文化体验活动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3.3 文化体验体系构建

Douglas Hollan认为,文化体验的特质需要融入当代心理分析内容,以文化现象学的视角进行大量研究,学校对学生文化和个性发展采用以主题为中心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以及人类对文化的关注焦点[1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图书馆要帮助读者理解文化,须从3个方面入手:文化体验形式、文化体验内容、体验式学习循环过程。在分析和评价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从图书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不同层面对文化体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设计,在此期间,需要充分考量图书馆诸影响因素,例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读者文化素养及关注焦点。将这些内容和形式用确切的文字表述出来,形成固化的文化体验设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承担使命和服务目标;文化体验的价值定位;文化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文化体验过程设计;文化体验实施团队;读者体验的效果评估方式方法;文化体验活动整体计划和进度设计。

图书馆在文化体验体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读者的体验和馆员的感受,提出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以制度文化建设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以“家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图书馆精神文化氛围。文化体验活动正式开展之前,首先对图书馆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横向工作团队(青年小组、发现小组、学习小组等8个横向工作团队)推进文化体验活动具体实施,横向工作团队与图书馆原有的组织结构相互依托,工作团队之间人员相互交叉融合,对图书馆空间物理结构、图书馆的精神风尚、文化理念、文化形象和文化体验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的设计,这样,一个体系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文化体验方案基本形成。

4 文化体验在图书馆的具体实践

4.1 以长期战略眼光规划文化体验过程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对各种新的文化理念与思潮吸收最快、思想最活跃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及科研人员群体,必须充分发挥双重服务功能:一是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二是为提高校园文化层次、改善高校人文环境、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服务。2009年1月,图书馆确立总体方案并开始实施,2011年11月,《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文化体验的总体目标,并在每年工作计划的内容上体现年度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将每年实施的具体内容通过数字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文化体验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

4.2 横向工作团队和学生组织主体互动

杜威(John Dewey)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强调所学知识与亲身经历,所获得的真实感受与直接经验进行不断关联与整合。学生在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不是简简单单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进行建构文化体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得文化体验和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结合起来,文化体验的效果才会最佳[2]。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学生组织——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书缘社),实现文化体验主体的互动,一些文化体验活动采用学生组织为策划主体,横向工作团队进行体验指导的工作模式,开展了诸如以“将你灵动的思绪化为激荡的文字感动你我”为主题的书评活动、“与心相约,健康成长”系列主题讲座、以“心随影动”为主题的电影赏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读者的参与度高,文化体验内容更富有时代特色。

4.3 建筑规划细节展现人文理念

图书馆物理空间规划可以使读者真实感受到实在的文化内涵,所以图书馆应当更加关注建筑规划的细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依山傍海,拥有着绝佳的地理环境,作为国内少数能够从阅览桌直接看到大海的图书馆,提出“3S”图书馆空间布局理念(阳光Sun、大海Sea、沙滩Sand),图书馆东侧阅览区域采用全透明玻璃幕墙,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线,体现节能环保的理念,绿色植物点缀色彩、清新空气,大开放的设计格局和“将图书馆最好的位置留给读者”的设计原则,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文化体验氛围。图书馆现在已经成了学校里读者利用率最高的物理场所。

4.4 内容选择支撑体验效果

文化体验通过创设文化情境积极调动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使文化内涵浸入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文化体验内容作为保障。图书馆每年固定举办以“展览传统民俗民风,弘扬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手工制作饰品粽子”端午节活动、“迎风赏月话中秋”诗词会活动、“迎新年猜谜会”新春灯谜会活动。读者一边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一边以动手实际操作进行文化体验,体验活动之后还可保留自己的“作品”。以留学生为主体实施的“国际文化交流周活动”展现异域风情和世界文明,实现跨文化交流体验。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的“图书馆文化月品牌系列活动”包括:展现大学生艺术能力的书签设计大赛(2012年止共收到1019幅作品);分享阅读心得的好书阅读活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数据库之星”评选活动(2012年800多人参与);“我与图书馆”征文比赛;“镜头中的大医图书馆”摄影比赛,丰富而富有内涵的系列文化活动有力地支撑了文化体验的效果。

4.5 新载体新形式诠释文化体验

创新文化体验形式,发现体验新载体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完善文化体验过程。横向工作团队利用Web2.0信息技术搭建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文化导读网站——“发现”栏目,推荐积极向上的图书和优秀美文,撰写书评,两年间访问13472人次。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模式,更加注重人际间的理解和交流,形成图书馆读者互动的隐性知识转化平台,让读者体验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与学生社团共同建设图书馆文化长廊,开展“节能减排”“世界图书馆之旅”等文化主题展览;每周六上午在图书馆放映厅设立外语角开展“外文电影赏析”活动;在报告厅设立“书缘讲坛”邀请知名学者进行文化和学术讲座,鼓励思想个性,重视互动交流,传播优秀文化。

5 文化体验效果评估策略

文化体验是将情境性的文化内涵通过经验内化而形成读者的隐性文化知识,所以真实的文化体验效果需要多角度长期的实时监测。横向工作团队在对学习体验的效果评估方面采用了量化评估与质化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读者文化体验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测评,依托图书馆自己的学生组织收集信息,实时获取文化体验者的真实感受。量化考察方面,在每一年的读者调查问卷中设立文化体验考察指标,对每一次文化体验活动进行数字统计,获得量化数据;质性评估方面,通过在新浪和腾讯开通官方微博,在网易开通博客,在百度贴吧的大医吧里发布图书馆消息,在人人网建立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公共主页倾听读者的意见,利用TQ在线咨询与主页读者留言与读者互动交流,从读者在文化体验过程中的文字描写和心得陈述来获得读者的质性评价,从而有效地在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现读者的变化,进而有效地对方案实施过程采取实时监控,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文化体验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文化体验效果。

6 结语

图书馆文化体验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战略规划,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必然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以人文视角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控制,依据完善的制度落实文化体验的每个环节,为读者充分享受文化体验提供可靠保障。通过4年的具体实践,读者文化体验取得明显成效,已经形成了颇为成熟的组织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文化体验内容吸引力不足、受众规模小等问题,在今后的文化体验实践过程中,则应当关注细节,进一步完善文化体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以读者为主导的文化体验过程。

[1]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5.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5.

[3]李早霞.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Deborah L.Mack.Libraries and Museums in an Era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EB/OL].(2011-10-19)[2013-03-06].http://www.imls.gov/assets/1/AssetManager/SGS_Report_2012.pdf.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EB/OL].(2011-03-16)[2013-03-12].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1-03/28/c_121239866.htm.

[6]纽约公共图书馆[EB/OL].[2013-03-06].http://www.nypl.org/locations/tid/64/node/65914.

[7]俄克拉荷马大学图书馆[EB/OL].[2013-03-06].http://newsok.com/norman-public-library-to-feature-chinese-culture-experience/article/3662172.

[8]Rajesh Singh.Re-brand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an Experience Culture[J].CULS Proceedings,2011(1):91-95.

[9]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2013-03-06].http://lib.tsinghua.edu.cn/about/exhibition.html.

[10]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EB/OL].(2011-11-10)[2013-03-12].http://210.47.255.2:8080/was40/detail?record=1&channelid=54943.

[11]Douglas Hollan.On the Varieties and Particularities of Cultural Experience[J].Ethos,2011(1):37-53.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谁远谁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