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过程中城郊耕地“假性利用”问题研究——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

2014-02-12王文艺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亳州市假性城市化

王文艺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13)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有报道称,吃了转基因食品会引发“癌症”、“不育”,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则会导致耕地报废。为此,农业部官网刊登文章,对近期关于转基因食品方面的部分媒体报道进行辟谣。专家称,吃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癌症”、“不育”的说法纯属谣言。引发此次争论的原因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为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而引发的问题。粮食供应的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粮食供应安全既包括粮食的产量也包括粮食的质量,如何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必然要关注的头等大事,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是国家的动荡。非洲一些国家动荡不安饥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自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粮食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的大问题”。可以说粮食供应安全问题是任何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稳定发展的前提。

当前我国人均粮食供应量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但是我国是人口大国,而且可利用耕地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因此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问题更突出。最新发布的2012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FSI),中国排名第38位。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2014年1月19日公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个问题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供应安全的取决于耕地的数量、单位产量和耕地的利用方式。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粮食安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关于耕地耕地的数量、单位产量对粮食供应安全的影响这里不做叙述了,主要讨论的是城市化过程中城郊耕地假性利用而引起的耕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各界由于对粮食供应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担忧和争论的同时,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浪费而引起的粮食供应减少的现象非常突出。例如现象之一:企业圈地迟迟不建设引起的粮食减少问题已经受到国家的关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耕地的浪费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现象之二:农村空心村引发的耕地资源浪费问题通过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也有效地遏制了耕地资源的浪费现象;现象之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郊大量耕地种植 “果树林”等耕地假性利用现象,目前关于这一问题还没引起党和国家的关注,更没见到解决的对策。

二、谯城区城郊耕地假性利用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历史罕见,亳州市谯城区作为四线城市也不例外,近几年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城郊耕地出现大面积的桃树林,城市往哪个方向发展哪个方向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桃树林,目前已形成环城市桃树林带,本来种植桃树林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亳州市谯城区城郊耕地上的桃树林的特点是:高密度种植,树与树的间距在一尺左右,树长得很高,光开花不结果,时间长久的远看像竹林。翻阅桃树种植要求,并到桃子产区调查,对比当前谯城区城郊耕地上的桃树林种植特点,并调研部分种植这种桃树林的农民,概括出谯城区城郊耕地种植的桃树林是没有产出任何经济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赔偿更多的钱,称这种表面上耕地在利用,但实际上没有产出的现象为耕地的假性利用。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南段端,地势平坦,处在暖温带南缘,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很适合小麦、大豆、玉米和芝麻的种植,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和中药材种植区。在全国都在大搞城市化的今天,亳州市也不例外,而亳州市谯城区城郊出现种植“果树林”现象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亳州市谯城区城郊周边五马镇、十九里镇、十八里镇、十河镇、魏岗镇、华佗镇、辛集镇等乡镇种植了大量的“桃树林”,特点是高密度种植,树与树的间距在一尺左右,树长得很高,但是光开花不结果,几个镇种植面积保守估计也有三千亩之多,这不仅带来粮食的减产,同时也带来耕地资源的毁坏,种植树木之后再恢复成耕地需要几年的时间,在社会各界都在关心粮食问题的今天这一问题引起我们团队的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城郊耕地假性利用现象,既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又会强化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但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人士和部门的关注,而且危害也比前两种范围更大,更隐蔽,目前更没有见到解决的对策。为此,对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们团队开展了多次调研,分析其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对策。

三、谯城区城郊耕地假性利用的成因

通过走访亳州市谯城区城郊周边五马镇、十九里镇、十八里镇、十河镇、魏岗镇、华佗镇、辛集镇等乡镇,特别是对位于亳州市南部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十九里镇、十河镇和十八里镇的走访总结村民对问题的回答,初步梳理出原因:耕地附属物的赔偿费是直接原因。城市发展耕地征迁是前提,在耕地征迁时耕地附属物的赔偿是村民关注的焦点。在耕地附属物赔偿数额上果树赔偿的最高,是种植药材和农作物的数倍,所以大多数村民在预期未来要征用的田地上种植了大量的“果树林”,为将来的耕地征迁赔偿做准备。在看到有人在耕地上种植果树林得到高倍赔偿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种植果树林的行列,当然也有少数村民,特别是年长的村民坚持种植粮食作物,他们经历了曾经的“三年自然灾害”,虽遭到嘲笑,对粮食的感情不是金钱能够左右的。可以看出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打破了财富的均衡分配状态,通过允许财富的非均衡分配调动公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为:通过改革开放 “允许一部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市场经济的实施增强了竞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社会上富人看不起穷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为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流标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食品安全问题、见钱眼开、哄抬房价、欺行霸市、偷工减料,制造豆腐渣工程、造假贩假……。总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在今天具有巨大的市场。

第二,经济利益的驱动。受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城郊大多数农民也不例外的加入了一切向钱看的行列,耕地的征迁是城市化的前提,自然农民关心赔偿费的高低,大多数农民想法设法为自己谋取更多的赔偿费,以至于出现了“拆二代”这一现象。

第三,耕地赔偿政策不完善。在耕地征迁赔偿过程中,赔偿政策不完善。国家应该制定一定的与之相关的赔偿政策,使赔偿向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方面倾斜,以其引导农民种植粮食作物。

四、谯城区城郊耕地假性利用的危害

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视界,可以看到城郊耕地假性利用有如下危害。

第一,耕地的假性利用带来的直接危害造成粮食供应量的减少。大量的耕地种植这种不结果的果树,必然与种植粮食作物争夺有限的耕地资源,导致耕地的有效利用率降低,造成粮食总产量减少,给粮食供应安全问题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造成耕地资源的毁坏。据有关的资料表明,良田变成林地很快也很简单,但林地变成良田费时费力,“良田种树风”破坏了的土壤耕作层,而要想恢复首先要清除树根,其次要投入很多肥料,再次要经过多次翻耕。这既需要时间又需要付出人力和物力的很高代价。

第三,引发村民的好逸恶劳的风气和价值观的扭曲。看到别人通过这种途径致富了,村民会纷纷效仿。而种植粮食作物的少数村民也会遭到别的村民的嘲笑,引发不和谐的事件。村民关注的是赔偿的多少,置国家利益不顾。

这一现象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当前粮食短缺问题,还助长了扭曲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使投机行为得以增加,懒惰思想得以蔓延,对中华民族来说危害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会大大的降低中华民族的竞争力、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所以说危害是极为深远的。“拆二代”的出现和表现很好地说明这一社会问题。

五、破解城郊耕地假性利用问题的方略

通过调研和分析找到导致耕地假性利用的原因,寻求农民乐于种田的政策,在耕地征迁过程中让种粮者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种粮的积极性,从而缓解粮食紧张现状,形成有利于粮食供应安全的社会氛围。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弘扬。在实施社会中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引发“个人主义”的泛滥。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是前提,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是主体,“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根本上说,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是一致的”,要让公民认识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在行为选择的时候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不应该把个人和家庭利益放在首位。

2.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是关键,可以避免可以预见到的负面情况发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做法是:(1)强化对耕地的保护。把耕地的保护与政绩挂钩,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的根本是耕地的保有量和有效利用为前提,既要倡导保障耕地的数量也要注重耕地的有效利用,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评机制,把耕地的保护作为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2)完善征地评估和赔偿制度。耕地的评估和赔偿机制不合理是整个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不但要看耕地种植的物种,更要看耕地的实际利用效率,通过提高对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评估级别和赔偿标准引导农民积极种植粮食作物。从减少耕地的无效利用。(3)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人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的好坏会影响到其行为,对于失地的农民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机制,分年龄,设立教育、养老、医疗、低保等多样性的保障,办理时凭身份证和失地证明分别对待,让失地农民看到未来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从而对未来的预期是乐观和积极地,也能够有效减少耕地的假性利用,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

3.大力宣传粮食安全的意义。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和容易明白的问题,只要宣传到位了,农民的选择会有变化的。

总之,城市化过程中城郊耕地的假性利用不是亳州市谯城区独有的问题,在全国城市化浪潮中城郊耕地的假性利用是普遍现象,其危害既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对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耕地的有效利用,确保粮供应的安全。

[1]刘汉成,梅福林.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及失地农民关系研究[J].理论月刊,2007(08).

[2]王晓娟.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机制[J].财经界,2008(02)).

[3]刘文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0(07).

[4]李明秋.典型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04).

[5]郑纪芳.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J].2009(05).

[6]吴涛.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

[7]孔凡学.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亳州市假性城市化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松鹤延年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防止溺水】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栓塞治疗肝动静脉瘘伴门静脉假性静脉瘤形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