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地理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探究

2014-02-12李志平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业山西

李志平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山西省自然地理资源极为丰富,特色鲜明。有着包括壶口瀑布、太行山脉、平顺峡谷等在内的众多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山西的人文地理资源也极为丰富,曾是八朝古都,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重要的战争基地之一。山西还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其风俗礼仪和民俗娱乐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然而,山西省地理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不能合理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导致山西旅游业发展并不理想。当今旅游业竞争愈演愈烈,面对竞争和挑战,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吸引投资,进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山西旅游业发展的自然地理优势

(一)地形优势

山西省地理坐标为 E110°15′-E114°33′,N34°34′-N40°43′,位于黄河中段,地域上属于黄土高原东部。西部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东部与河南省夹太行为邻,南与河南省共黄河相接,北与内蒙古以长城为界。全省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变,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山西的地势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高差悬殊大,山地多平原少。山西省内多丘陵和高山,所占面积超过全省80%,而平原地区面积很小,不足20%。境内地区高差较大,最高点(五台山叶斗峰)与最低点(垣曲县西黄河河口处)高度相差2878米,普遍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不同地形之间的过大落差造成了山西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也成为吸引游客的天然旅游资源。其中五台山观月、孟门月夜等迷人的景色无不令人神往。

(2)分布规律明显,南低北高。山西位于三大阶梯中的第二阶梯地段,由南向北有五个盆地依次分布,从南部运城盆地到北方的大同盆地,地势逐渐增高,呈现阶梯状分布。强化了自然景观的演替,缩短自然地段的跨幅,使境内自然景观呈现多种景观交织的独特特点,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3)地表黄土广布,大漠风情浓郁。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受到气候和高原影响,山西地表风蚀现象严重,由此通常被当作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覆盖厚度普遍为100~150米,薄弱地区厚度也高达30~50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遍地的黄土却为山西蒙上一层异域色彩,使山西具备浓厚的大漠风情,吸引着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平原地区的游客,成为山西一大旅游特色。

(4)山脉横断,险峻重叠,特色鲜明。山西的山势走向恰与夏季东南季风的方向相垂直,将潮湿气团挡在境外,形成山地湿润,内陆干爽的气候,使山西成为春夏秋季旅游的理想去所。

(5)山节广布。不同走向的山脉相交扭结在一起,形成山节。山西境内多山,有中条山、五台山、恒山等多个山脉,纵横交错,由此形成包括五台山东台顶、绵山、南阳山等在内的多个山节。山节地区海拔普遍较高,是登高眺远的最佳去处,这也为山西吸引外地游客做出不小的贡献。

(二)气候优势

山西地处中纬内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到地理因素和季风影响,山西不同季节气候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秋季气候最为温和,是旅游最佳季节。平均气温在4~14℃之间,南北温差较大。冬季过冷,夏季略有闷热,昼夜温差过大,春秋季节气候最佳,适宜旅游。

山西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之间,季节变化明显。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超全年降水量的60%。此外降水区域集中在山区地带,盆地和平原降水量较少。独特的气候虽然会对山西的农业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却为山西打造出个性鲜明的风景形象,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水文优势

山西水文资源丰富。古老的黄河流经山西,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对华夏的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黄河不仅为山西的内河船运发展创造极大的优势,也形成诸多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黄河水流经断崖峡谷,波涛汹涌,气势恢宏,令人心惊胆跳的瞬间吸引着众多喜爱刺激的游客前来现场感受,带动山西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此外还有著名的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龙门三激浪等驰名中外的景点,壶口瀑布的水流量在我国所有瀑布中位居第一,享誉中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山西的旅游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人文地理优势

山西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旅游资源,同时也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其璀璨的历史文化、崇高的历史地位以及色彩浓厚的民俗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辉,深深吸引着游客。

(一)政治历史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上古石器时代到如今,山西文化经历许多波折却从未间断,而且还流传下来了影响深远的三晋文化。作为八朝古都,山西具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曾有人以“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来赞美山西文化的源远流长。目前尚存众多珍贵历史遗迹,包括古长城遗址、五台山的多个朝代的道教和佛教建筑、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石窟文化等,都是山西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多数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此外山西代代相传的关于上古尧、舜、禹等在内的多个历史人物的民间故事也一直是山西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山西古文化的内涵所在。

(二)民俗文化

(1)民俗资源分类。山西的民俗旅游资源大致如下:传统建筑,包括全国知名的晋商大院、平陆县地窨院、山西土窑洞;民俗节日,山西特有节日——寒食节、古老节日添仓节、以食物名字命名的山西乡宁县特有节日——油糕节;民俗音乐、艺术,山西临汾的威风锣鼓、忻州河曲的乡曲民歌、秧歌、面塑。还有家喻户晓的皮影戏、剪纸;民俗博物馆,山西各地民俗博物馆,其中最出名的有乔家大院、阎锡山故居。著名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是以山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为拍摄背景,这无疑为山西的旅游资源做了好的宣传。特色地方饮食,山西的特色小吃在国内一向享有盛名。而且山西陈醋不仅在全国出名,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山西具有浓厚特色的社戏和一些传统的祭祖活动也一直是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俗资源作用。丰富多彩的民俗资源是山西旅游资源中的一大重要要素。发展民俗旅游,不仅仅会带动山西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会对山西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向外人展示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民俗文化,不仅向世人介绍山西,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山西文化的传奇色彩,也可以加强不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促进文明的统一、融合。

此外,山西通过向游客展示从落后时期到现在取得的各种成就,扩大了山西的社会影响力,加大了社会对山西的认可程度,为山西赢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从而加快了山西经济发展的速度。

(3)经济发展。山西是全国著名的产煤大省,煤炭总储备量仅次于新疆和内蒙,位居全国第三。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2010年,山西出产的煤炭资源总量在全国煤炭总量中占11.9%,地下已探测到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山西省尚不能有效利用煤炭发展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相对落后。

地理位置决定了山西在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进程中会遇到困难,又由于观念落后,不能大胆革新,因此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相对于国内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山西经济并不发达。经济发展的紧迫性迫使政府寻求多方位发展,不仅要加大煤炭行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应促使政府提高对旅游业发展的关注,将形成以旅游带经济,以经济促旅游的相互依赖的经济发展格局。

三、山西旅游业发展中地理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山西省坐拥雄厚的旅游资源,但仍只是一个旅游大省,却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原因是山西省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导致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提高。

(一)山西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开发效率低。山西省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仅处于初级阶段,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够意识到将其他娱乐服务与旅游相整合,不重视旅游市场的发展,无法做到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此外,乱开发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的恢复能力,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2)开发缺乏整体观念。虽然山西省目前拥有的旅游资源数目庞大、种类繁多,但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因此就不能形成一个全局性的发展观,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资源开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过度开发或忽略开发等行为,大大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3)发展资金不足。多年来,山西省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足,对旅游开发的资金支持少,使新鲜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已开发景点得不到及时维护,由此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4)开发不统一,缺乏主打旅游产品。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的开发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不能顾此失彼。山西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地自顾开发,不注重打造共同的品牌,“各自为政”现象严重,部分地区重视地理因素的开发,部分地区重视人文地理因素的开发,导致开发市场混乱,没有统一的主打品牌。

(5)行业人才不足。我省目前导游人数众多,但是具备从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在为数不多的导游中,英语导游人数少之又少,小语种导游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行业规则限制以及所受关注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山西旅游业高水平导游人才稀缺。

(二)针对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1)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杜绝乱开发行为,加强景区自我恢复能力,停止低效益资源开发。

(2)通过实地的勘探测量,统一调查分析现有资源总量,建立信息资源库。在确定旅游资源底量之后再合理制定开发战略目标,分步骤、分重点地进行资源的有序开发。

(3)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尤其加大对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方面的支持。只有发展资金到位,才能提高硬件服务水平,保证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景区得到及时的保护,游客得到全面的服务和享受,旅游业才能迎来更大的市场。

(4)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品牌。山西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其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山西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以文化为依托,用文化装饰资源,推广文化产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5)健全旅游管理机制,提高导游薪酬待遇。创办旅游职业学院,加强对导游的文化素质培养,招收大量高水平导游人才。

四、结束语

山西省极为丰富的地理资源,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山西目前不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破坏现象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发展。在将旅游资源转变为社会效益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提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将真正成为旅游大省。同时,旅游业的兴起将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形成以经济促文化、以文化促政治、以政治推经济的良性循环。

[1]周涛.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5).

[2]王春元.晋文化与山西旅游[J].晋阳学刊,2002(05).

[3]山西省简介[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1(02).

[4]张慧霞,段若笋.山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想[J].生产力研究,2004(05).

猜你喜欢

山西省旅游业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