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的中国泉币学社

2014-02-12薛艳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社钱币社员

薛艳丽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民国时期的中国泉币学社

薛艳丽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940年5月中国泉币学社在经过古泉学社、中国古泉学会中途停顿后终于成立。中国泉币学社通过出版刊物、召开研究会、举行例会、开办寿泉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致力于钱币真伪的鉴定及收藏、钱币知识传播及学术研究,成绩斐然。中国泉币学社为保存中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中国泉币学社;《泉币》;知识传播;学术研究

中国泉币学社诞生于1940年5月,由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发起成立,其主要成员多为钱币收藏界的学者、收藏家,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名流、外国钱币收藏爱好者的赞助和支持,是一个跨地域、跨国界的钱币组织。自成立以来,中国泉币学社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成立和发展历程

“泉币”一词经历了自身的演变过程。“泉”字出现在东周以后,“凡一切金币,不问其为刀,为圆金,为制钱。悉可统称曰泉”。“币”始见于《周礼·太宰》,指“一切金属非金属贵重之品,如龟贝珠玉金银,栗帛刀布金钱”[1]。除了泉、币之外,“货”“钱”“宝”等词汇也曾在社会上广为流通。之后,人们把这些单独的字相合,于是就有了“货币”“泉币”“钱币”“泉布”“泉货”等指称。

20世纪20、30年代,独特的地理优势使上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大批的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将总部设在上海。繁荣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带动了钱币的快速流通,也为钱币的收藏和研究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大批境内外投资者、移民来到上海,或从事货币金融交易,或从事钱币收集和研究,著书立说,从而带动了收藏、研究钱币的热潮。

1926年,素有“南张北方巴蜀罗”之称的“南张”张叔驯在上海发起成立古泉学社,以“阐明古泉学识,订正旧说,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参考制作,启人好尚”为宗旨,张叔驯、程文龙为理事,龚心钊、张絅伯、郑家相等为鉴定员,方药雨、罗振玉、袁克文等为评议员,王荫嘉、程文龙等为编辑员。遗憾的是,该社不久就消失在时人的视线中。1936年,张叔驯、丁福保、叶恭绰、吴稚晖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古泉学会,旨在改进国人视古泉为“破铜朽木,雕虫小技”的积习[2]。同年2月23日,中国古泉学会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简章,以“阐明古泉学识、研究古泉制作、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启人好尚”[3]为宗旨。大会选举丁福保为会长,叶恭绰、张叔驯为副会长,方药雨、张絅伯、程文龙等9人为评议员,吴稚晖、郑师许等5人为理事,总干事为杨恺龄[4]。学会创办《古泉学》刊物,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收藏鉴赏等活动。1937年5月,中国古泉学会召开大会,修改学会简章,评议员增至17人,理事扩充为9人。抗战爆发后,学会会员星散,《古泉学》出至当年第五期后停刊,中国古泉学会陷入停顿状态。

1939年初,罗伯昭离开重庆到上海定居,与沪上的古泉界收藏家商议,决定重新组建钱币组织[5]。次年5月,在巨泼来斯路7号(今安福路)罗氏宅邸召开大会。大会通过《中国泉币学社简章》,宣告中国泉币学社正式成立,以“研究古今泉币,沟通中外学界,交换知识,联络同志”[6]为宗旨。社章就社员入社条件、社费、选举职员、召开大会、出版刊物等事宜予以明确规定,设社长1人,副社长1人或2人,评议员若干,干事2人。1941年,中国泉币学社重新选举组织机构,社长丁福保,副社长罗伯昭,评议员张絅伯、张叔驯、郑家相、王荫嘉等,总编辑郑家相,编辑为王荫嘉、罗伯昭等,校订为王荫嘉,会计戴葆庭,杨成麒、胡聚玉等为干事[7]。

中国泉币学社的社员分为三种,即普通社员、特别社员和赞助社员,“年纳社费十二元”为赞助社员,“年纳社费九元”为特别社员,“年纳社费六元”为普通社员[6]。1942年7月,学社再次修改社章,社员改为正社员、赞助社员两种。随着学社影响的日益扩大,其规模与日俱增,截止1945年9月社员已达296人。社员大多是中国人,广泛分布在国内各大省市,同时也吸收了日本、欧美等国社员。还有以公司名义加入的,如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和成银行、亚洲银行、久昌银行、亚西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业公司、金城银行、粤海关华员俱乐部等。随着社员的日益增加,中国泉币学社鼓励各地设立分社,北京、天津、苏州、江门、青岛等地分社陆续成立。

泉币学社无固定经费,其资金来源主要有社员社费、《泉币》杂志收入、刊登广告费用等。面对学社经济的捉襟见肘,丁福保、罗伯昭、张絅伯、蒋伯壎、高善谦、陈东新、陈亮声、李庆裕等皆曾予以捐助。1941-1944年间,学社曾发起五次募集活动,共募得三万五千八百元。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学会发行《泉币》杂志,并积极开展钱币收藏、学术研究等活动。抗战结束后,《泉币》在出版了第32期“胜利号”后停刊,学会于1946年春正式解散[8]。

二、主要活动

1. 发行《泉币》杂志

1940年7月,中国泉币学社出版《泉币》杂志。该刊以“沟通学者,联络同志,提倡后进,补史志食货之遗,纠历代谱录之谬,确纠名物,力排空谈”[9]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今泉币,“但同文同制如安南朝鲜之泉币亦在论究之列”[9],该刊分为六门,分别为考据门、撰述门、杂著门、出品门、鉴别门、通讯门等。考据门一般刊登“各种泉币之论著,于学说上有所发明者”,撰述门登载“长篇有系统之论著”,杂著门登载“凡关于泉币著作之序,跋及有趣味之记载”兼及一些名人传记,出品门“每期向社员征集藏泉,凡真确无疑新颖可喜之品,加以说明”,鉴别门处理“凡出品中有可疑而一时难判真赝”,通讯门登载往来函牍,同时刊登入社人员名单、会计报告、募集基金情况等。鉴于外地社员的日益增加,第十三期起增加“外阜出品”一栏。《泉币》连续出版至32期(1945年9月)《胜利号》后,因经费不足停刊。

2. 召开研究会

从1936年3月到1936年11月,中国古泉学会共召开了9次研究会,每月召开一次,与会会员10到20人不等,会议一般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

1936年3月22日,中国古泉学会召开第一次研究会,吴稚晖、程吴泉等20余人出席。研究的题目为“古泉之重量”,与会会员讨论后发现,周秦至六朝,铢量不变,根据“一两为二十四铢,汉大布黄千重一两,货币重二十五铢”。但是到了唐宋年间,铢量发生了变化。唐朝时“开元十个与唐权一两古权六十铢相同”,宋人仅仅知道“一两为念四铢”[10],所以把开元钱作为四铢四累,但是根据古秤衡量,每个开元钱重六铢。1936年4月12日召开的第二次研究会,再次讨论了“古泉之重量”,会后丁福保在《泉币》第1卷第1期上发表了《论古泉家不识权度之缺点》一文,就古泉的重量予以系统论述。

1936年6月7日,古泉学会召开第四次研究会,宣愚公、程吴泉、卫聚贤等10余人到会,讨论题目为“安阳刀”,与会者指出,齐刀中的安阳刀在《吉金所见录》、《古泉汇货布文字考》等中的解释是不正确的,真正安阳刀的铸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所记载,楚怀王命令王义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者是也”[11]。此次考证修正了泉谱的缺略,即安阳城在今山东曹县东部。1936年7月5日召开第五次研究会,丁福保、宣愚公、张翼成、杨恺龄、张季量等数10人参加。此次会议未设定主题,而是“各出藏泉,传观研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翁宜泉的一部《古泉汇考遗稿》,此遗稿为孤本,让与会者大开眼界。

3. 举办谈话会

1940年8月31日,由罗伯昭、王荫嘉、郑家相等发起泉友谈话会,后来改称泉币学社例会。通常在罗伯昭宅邸进行,时间为每周六下午4-6时,截至1942年从未中断。会议的形式为自由谈话、传观出品、讨论刊物、研究泉学[12]。1942年起,修改中国泉币学社例会日期,改为每两周举行一次[13]。每次例会都有记录,具体包括召开会议时间、出席人员、出席人数、讨论中心、各人见解、例会决议、交易情况等。1941年5月31日,中国泉币学社召开第四十次茶话会,陶庭耀、丁福保、王荫嘉、张絅伯、郑家相、席先伟、张季量、陈亮声、戴葆庭、诸葛韻生、罗伯昭等人出席。众人在午后3-6时,坐在罗宅庭院中,“浓荫画永,榴蕊叶红,浏览泉币,绿脆沁骨,佐以茶点,益增雅典”[14],与会会员还进行了泉币交易[14]。1941年9月6日,中国泉币学社召开第五十四次茶话会,张季量、王荫嘉、陶庭耀、戴葆庭、张絅伯、蔡季襄、丁福保、郑家相、陈亮声、诸葛韻生、杨成麒、席先伟、胡聚玉、罗伯昭等出席。期间进行了藏品交流,其中包括罗伯昭的“货泉寿钩背四曲文,自绘成鱼形”,“淳熙元宝篆背,利字楷铜折二”,王荫嘉的“泉币学社社员册五百张印装”,杨成麒的“宋元明钞版原拓本”,还有上海各家镍铅代币十余种,等等[15]。例会活动一直持续到1946年3月16日[8]。后来,泉友例会活动曾有恢复,并一直坚持到60年代“文革”之前。

4. 召开寿泉会

1940年中国泉币学社成立后,恰逢王荫嘉49岁生日,罗伯昭召集王荫嘉、丁福保、张絅伯、张季量、郑家相、陶庭耀、陈亮声、戴葆庭、蔡季襄在自己宅邸“公宴王君”,共有10人参加。宴席间,大家商议成立寿泉会,每逢会员生辰,“会员各出泉拓三种,每种十页,集为‘寿泉集拓’以赠寿翁及同人”。席间公举戴葆庭为总干事,通过寿泉会简章,涉及宗旨、开会和纪念册等[16]。前十次的寿泉会编制纪念册《寿泉集拓》,共计十编[17]。1941年8月16日,在“大雅楼”为蔡季襄过寿。公宴上决定,“以后祝寿不拘公宴仪式,或茶点或两三人同时举行亦可”[18],会员赠寿翁的祝拓改为每人三泉,每泉一拓,寿翁以每泉十拓转答会员。之后进行的寿泉会活动,未再集成《寿泉集拓》[17]。

5. 钱币的考证与鉴定

《泉币》设考据和撰述两门。考据门中,大致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中国钱币铸造及流通的历史沿革及变化,如《秦楚之际及汉初货币概论》《南汉钱史》《五铢之研究》等。《秦楚之际及汉初货币概论》中,罗伯昭考证秦二世时各地起义军铸造6种货布的大小、字体、铸造者、铸造时间及出土地等情况等。关于“五铢之研究”,《泉币》进行了长达24期的连载考证。其二为泉币的具体考证,如《太清丰乐钱考》《江南省一元银币之说明》《嗣统通宝钱考》等。《太清丰乐钱考》中,郑家相通过对史书及前凉的时间、疆域的查证后,纠正了旧书把“太清丰乐”读作“天清丰乐”的谬误。其三为泉币中特殊文字的历史考释,如《贰字余音》《古布釿字之研究》《古文钱字考》《元糧钞之贰字》等。其四为少数民族钱币介绍,如《朝鲜金银镍铜币》《安南珍钱四品》《安南陈裕宗绍丰大治钱之繁变》《安古柏金钱考》《契丹文大钱》《契丹文大钱辨》等。其五为民国时期钱币、钞票,如《民国二十一年之金本位币》《民国二十五年之中圆》等。撰述门对《上古货币推究》《历代钱谱》《中国货币史丛书之五—新莽志》作了周详的论述,《上古货币推究》对人类上古时期货币演进的6个时期予以详尽考证,尤其对铜质货币时期的铜质铸器程序做了较为严密的系统论证。对此张季量称赞其“书博稽精核,引证详确,解释文字,时创新说,……,并及其发源之地,流布之区,条分缕析,……,若非兼具才学识之长,曷克臻此”[19]。

学社对于钱币的鉴定,一为鉴别钱币真伪,二是对于鉴定出的真品进行出品。为此,《泉币》特设鉴别门和出品门。鉴别活动一般出现在泉币交易时,“为求水落石出,列之鉴别门,以期此重公案,大白于世”[20]。《泉币》中列为鉴别门的有《洪熙通宝》《理市行用钱牌》《直读小样海东通宝》《大元通宝》《新币十一诛质疑》《理市行用钱牌之商榷》《庆元大钱质疑》《大元镇库银》等。一般情况下,鉴别门都能鉴定出所列藏品的真伪,但也有例外,如《大元镇库银》中张絅伯对于马定祥卖给他的库银颇为怀疑,多次讨论无果,只好“故都中识蒙文者不乏其人,尚望代为考释,幸甚”[20]。

6. 开展学术交流

早年,张絅伯和张叔驯加入西人泉币会,成为该会社员。在《泉币》第二期的通讯门中,张絅伯呼吁两会合作,“……若能合而为一,实为两得。学术无国界,公相切磋,必收相得益彰之效也”[21]。1940年10月19日,上海西人泉币会来信表示愿意和中国泉币学社合作,具体方法为:第一,参加对方举办的学术会议,“盖为彼此联络交换意见,并可交换泉币”;第二,杂志改为二会合刊[22];第三,两会联合举行拍卖泉币,允许社会人士参加。中国泉币学社社长及同人经商议后,于1940年10月29日回复上海西人泉币会:第一,同意西人泉币会会员参加每周六在罗宅举行的谈话会,同意参加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举行的常会,须提前预约,并平均分担费用;第二,同意在《泉币》上预留专门英文版块,供西人泉币会发表,其费用自己承担;第三,中国泉币学社社员可参加西人泉币会开会,不另付会费;第四,西人泉币会召开拍卖会,中国泉币学社必去助兴参加。合作细则是经过深思熟虑修订的,既可看出学社同人“学术无国界”之愿望,也可展现出他们对西人泉币会想借拍卖之际、收罗中国珍奇泉币野心的巧妙应对。自此,两社在“有原则”的合作细目上展开了交流与合作。西人泉币会不仅参加中国泉币学社的例会活动,同时也为《泉币》撰稿。西人泉币会会长E.K ann积极参加中国泉币学社的谈话会,最重要的谈话会达17次之多。此外,学社还和日本的泉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彼此交换出版物,互载文章,如《泉币》第四期王荫嘉的《助国牡国钱考》一文,被译成日文刊登在东洋货币协会刊物《货币》的第二百七十一期上[23]。

此外,学社同人还开办函授古泉学社、组织展览会、开创福利机构等。函授古泉学社由丁福保发起成立。《古泉学》第五期公布了《函授古泉学社简章》。章程提出,函授古泉学社以提倡古泉学为目的,采用通函法讲授历代古泉学。对于报名者不收取学费,函授期限一年,学习期满进行考试,予及格者颁发证书。1942年7月,社员管江民在八仙桥青年展览会主办中国历代钞票展览会,展出明代以后的钞票,皆为摄影之作,参观者极为踊跃[24]。同年10月,丁福保在张园的书廊举行个人藏品展览会,为期十日,中外人士参观者甚多。丁福保每周六在医学书局举行“职业修养讲座”[25]。1942年,丁福保在上海南市董家渡开办一家福幼院,“端收养难童,教以常识工艺”[26],并为该福幼院募资10万元作为开办费。1942年的8月3日丁福保69岁生日,海上名流为他发起祝寿活动,共征收礼金五万余元,丁福保将其全数捐给福幼院和其他的慈善机构[24]。

三、中国泉币学社的历史地位

作为当时钱币界颇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中国泉币学社发行《泉币》杂志、召开研究会、举办谈话会、学术研究等,不仅促进了钱币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也为学界开展钱币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泉币学社的研究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研究者不仅须具备精湛的史学功底,而且“欲求新知创新,真确资料,应于各省志书,私家笔记,各家丛书,旧时档案中求之,庶有新发现”。学社创办《泉币》力求“尽沟通之责,效撮合之劳,庶几融海内泉家学者于一炉,收相得益彰之效”,也有力地传承了中国文化。学社社员热衷于收藏泉币,“独泉币标本,赖南北同好,大力搜求,犹克保存”,无疑为中华文化保存了一份丰厚的遗产[27]。中国泉币学社在1945年沉寂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举行过定期的寿泉会,此后此种活动销声匿迹,泉币学“几乎成为了一门死学”[28]。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泉币学得到了复兴。1982年6月,中国钱币学会在北京成立,其他钱币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学术研究活动出现了新的高潮。他们仿效中国泉币学社的活动形式,定期举行例会,鉴定研究泉币,举行展览等,“这些活动形式的再现,无疑是受到当年中国泉币学社例会制度影响的结果,也是这十年来我国钱币研究能够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28]。

不可否认,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主要体现在:其一,社会、政治因素。1936-1945年间,正值日本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等一系列政治变动,使得中国泉币学社的发展大受影响。其二,经费问题始终是中国泉币学社无法逾越的鸿沟。中国泉币学社的《泉币》杂志、例会活动等,最终都因经费制约而不得不终止。其三,作为民间组织,学社相对松散,人员庞杂、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泉币学社的健康发展。

[1] 张絅伯.货币释名[J].泉币,1940(1):7-12.

[2] 杨恺龄.弁言[J].古泉学,1936,1(1):1.

[3] 本会简章——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大会通过[J].古泉学,1936,1(1):57.

[4] 本社职员台衔[J].古泉学,1936(1):56.

[5] 曾泽禄.王荫嘉殷泉先生记[J].中国钱币,1988(3):65.

[6] 泉币学社简章[J].泉币,1940(1):91.

[7] 中国泉币学社职员表——中华民国三十年[J].泉币, 1941 (7):55.

[8] 马定祥.序言一.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影印·校注本) [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9] 本刊简章[J].泉币,1940(1):91.

[10] 研究会会讯[J].古泉学,1936,1(1):55.

[11] 研究会会讯[J].古泉学,1936,1(2):57.

[12] 郑家相.泉友谈话会消息[J].泉币,1940(3):60.

[13] 本社例会启事[J].泉币,1942(10):44-45.

[14] 王荫嘉.泉币学社第四十次茶话会记录[J].泉币,1941 (7):38-39.

[15] 王荫嘉.泉币学社第五十四次茶话会一周纪念[J].泉币,1941(8):47.

[16] 郑家相.寿泉会之成立[J].泉币,1940(3):60.

[17] 戴志强.《寿泉集拓》两三事[J].中国钱币,1990(2): 67-68.

[18] 戴葆庭.寿泉会消息[J].泉币,1942(10):42-43.

[19] 张季量.题郑氏上古货币推究[J].泉币,1944(29):6.

[20] 张絅伯.大元镇库银[J].泉币,1943(19):31.

[21] 张絅伯.本埠西人泉币会消息[J].泉币,1940(2):56-59.

[22] 罗伯昭,译.上海西人泉币会来函[J].泉币,1940(3):54-56.

[23] 本社启事[J].泉币,1942(10):41.

[24] 消息[J].泉币,1942(14):40.

[25] 消息[J].泉币,1942(15):37-38.

[26] 沐圆(罗伯昭).消息[J].泉币,1942(13):28-29.

[27] 周详.大师手眼前辈风范——纪念注明前辈收藏家罗伯昭先生[J].中国钱币,2002(1):64-66.

[28] 前言.《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影印·校注本)[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The Numismatic Society of China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XUE Yan-li

(School of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In May of 1940, the Numismatic Society of China was founded after the previous two Numismatic Society failed. It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which include actively commit to numismatics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spread numismatic knowledge and academic research by means of issuing Numismatic, holding seminar and annual session, starting conferences,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Its members reached throughout the world, including politicians, scholars and businessmen. The Numismatic society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sav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numismatic society; numismatic; knowledge spread; academic research

K265

A

1009-9115(2014)03-0081-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21

2013-10-30

薛艳丽(1988-),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文化史。

猜你喜欢

学社钱币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钱币翻倍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组合钱币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