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社会责任理论基础研究

2014-02-12

图书馆 2014年2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外部性相关者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图书馆社会责任是国际图书馆界广泛探讨并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196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成立了“社会责任圆桌会议”,1997年国际图联 (IFLA)成立了社会责任讨论小组,进行了图书馆社会责任的探讨和实践。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开展了“图书馆社会责任”专题讨论,2012年年会更旗帜鲜明地提出“图书馆的责任与使命”,显然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已成为图书馆界集中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国际国内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认识分歧较大,笔者认为根源在于人们对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层面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致使缺乏理论研究、认识模糊和目标不明确。国外学者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应到社会科学领域寻求理论视角。〔1〕国内以黄宗忠为代表的学者把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作为能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总的方法论和观点的理论基础学科。〔2〕如何划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不能脱离理论基础对学科视角的判断、指导和明晰的作用。为此,开展图书馆社会责任理论基础研究对于图书馆职业价值定位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社会契约理论

1.1 社会契约理论的基本思想

社会契约理论是国际通用社会行为主体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先由伊壁鸠鲁以“社会契约说”提出,16世纪,经由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系统阐发,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得到丰富和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契约理论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伴随着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蓬勃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约翰·密尔(Mill,John S)在解释社会契约理论时指出:“虽然社会并非建筑在一种契约上面,但每个人既然受着社会的保护,每人对于社会也就该有一种报答”〔3〕。也就是说,社会上的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着契约行为,无论出于责任还是道德都要对社会尽义务。典型的社会契约理论蕴涵着三个原则〔4〕:①社会契约的自由性。行为主体自由决定缔约的内容和方式。②社会契约的平等性。契约双方地位平等是契约发生的基础条件。③社会契约的功利性。“帕累托改进”的一个前提方式。即:功利方是假设,社会发展进步是实际存在的。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指出:“契约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存在”〔5〕。可以看出,契约虽然是无形存在,但无论个体还是社会行为主体、无论是责任还是道德,只要社会存在,契约关系就存在。另外,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契约的条件也随之变化。因此,社会的需要就是存在的根源。

1.2 社会契约理论与图书馆社会责任

首先,图书馆社会责任来自于社会需要。图书馆作为社会行为主体以及图书馆馆员作为社会行为个体具有参与社会契约的条件和属性。图书馆学研究从来不曾脱离社会层面的思考,哈里斯认为,正是看到了图书馆对维护现有社会秩序的自然作用,美国波士顿的富裕阶层才积极地推动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建立。〔6〕职业价值赋予图书馆的社会作用使图书馆得以发展,反之亦然,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形成的“自由”与“民主”的文化思想内涵,西方图书馆事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可见,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可能因其社会作用的消散而解除与其形成的契约关系。

其次,图书馆社会责任来自其职业价值的社会作用。社会契约理论蕴含的自由原则、平等原则以及功利原则与图书馆职业价值及属性相一致,包括:图书馆“自由”、“平等”、“包容”等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图书馆没有脱离公共产品属性的观念;图书馆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变的观念。但社会契约更需要图书馆作为社会行为主体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基于社会契约理论有三个方面的要求是图书馆深化社会责任的基础:①要求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期望,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②与社会的契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变化的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变化也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2 组织理论

2.1 组织理论观点

德鲁克是现代组织理论的奠基者,最早预见到知识社会到来,致力于研究知识社会的组织和目标管理问题,为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变革方面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7〕德鲁克认为:“组织不是为自己而存在的。组织是手段,每个组织都是为了执行一项社会任务的社会器官。”换言之,组织的社会意义在于其责任观、价值观、发展观和道德观的认识和理解。责任是实现组织社会意义的合理性基础。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组织是由组织任务决定的价值体系,每一个组织都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任务而设计,必须承担所有与其有关的员工、环境、顾客和其他与组织有关联的人和事的全部责任,这就是它的社会责任。〔8〕价值观是实现组织社会意义的载体。一个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组织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应体现社会基本的价值承诺、合乎社会的正义、满足社会的需求。〔9〕发展观是个体的良性发展是组织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发挥人的特长,尊重人的自由,发挥人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道德观是组织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德鲁克意识到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社会更为复杂,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知识获得机会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由此产生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这些社会责任需要由非营利部门承担,非营利组织具有关心个人的精神需求、减缓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服务宗旨。

2.2 组织理论与图书馆社会责任

其一,图书馆作为知识组织由始至终的公益理念。组织共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现代组织理论为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机构或知识社会的非营利组织所需承担社会责任提出深刻要求,而且图书馆满足组织的责任观、价值观、发展观以及道德观的条件和内在发展需求。图书馆是知识社会的组成部分,而社会责任是知识社会的中心问题,所以,图书馆在知识社会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份内职责。

其二,图书馆扮演的是促进社会合理发展的角色。从责任面体现保存知识的使命、教育使命、情报传递使命、促进阅读的使命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平等的使命。〔10〕从价值观体现注重服务和人文关怀、尊重理性、真理的追求、倡导宽容、公正、平等的权利。从发展观表现为探索社会责任内涵,增加行业社会合理性;从道德观反映为努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公益。

其三,图书馆发展需要理性的承担社会责任。根据现代组织理论观点图书馆理性承担社会责任既有责任需求又需要有度的审视,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①职业责任。为社会教育使命和秩序服务。②伦理责任。为公众精神需求并给予精神援助服务。③道德责任。为控制或消除信息对社会和公众的最小危害服务。④利益相关责任。为保障相关合法权益者提供服务设施及环境服务。⑤区域责任。为本区域建设和保存区域特色文化服务。⑥环境责任。倡议并提供与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相适宜的保障。⑦公益责任。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⑧法律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一个交叉领域,主要研究社会各相关群体与社会行为主体(企业)的关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以及社会行为主体日益重视其自身利益发展面临的困境,使其转向兼顾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理论界关于社会行为主体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存在两种观点〔11〕:层次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层次责任代表人物卡洛尔主张〔12〕,社会行为主体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其中经济责任要求社会行为主体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法律责任要求社会行为主体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活动;伦理责任要求社会行为主体除了满足法律的最低要求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自觉责任为社会行为主体自由判断和选择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责任。而利益相关者理论阿奇B.卡罗尔和安K.巴克霍尔茨主张:“在利益相关的群体中,正如利益相关者可能被社会行为主体的行动、决策、政策或做法所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同样能够影响该组织的行动、决策、政策和做法。社会行为主体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互动、交织影响的关系。”〔13〕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图书馆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宏观层面的认识。第一,社会责任是图书馆与社会联系的纽带。美国图书馆协会(2004)指出:社会责任是图书馆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具体在于改善或解决社会关键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起到支持、促进、告知或教育公民,鼓励他们研究每个问题的利益关切点和事实。〔14〕第二,社会责任是反映图书馆界对社会承诺履行的责任。图书馆包括多种类型,其目的在于分层次兼顾不同服务群体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权利。第三,社会责任是反映社会需求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图书馆有不同的社会需求,例如:诺德所著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书》、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法则”等反映不同的社会需求因而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极大发展。第四,社会责任是加大竞争、优化社会结构的途径。面临社会服务层次的提高,社会的结构优化同样对图书馆事业有推动作用。例如:各类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以及服务内涵的转变。

利益相关者理论微观层面的看法。从以上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解以及图书馆宏观层面的认识可以得出微观层面的看法:①图书馆具有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功能。②图书馆尽职或尽义务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同样会受到社会促使其发展的反作用力。③图书馆有责任为服务对象提供有价值的服务。④图书馆需要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尽职尽责。⑤图书馆作为社会行为主体应该承担维护所处社会普遍遵循的社会“共同善”或“公德良序”的责任。〔15〕这些方面要求图书馆在完成本职工作外需要以社会行为主体身份进行社会义务责任的分担。

4 外部性理论

4.1 外部性理论的基本原理

外部性 (Externality)是由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并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一个重要制度经济学理论。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所造成的影响。〔16〕根据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则形成正的外部性;当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时,则形成负的外部性,如果负的外部性的存在及发展,会使一些人、一些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17〕一方面危急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因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社会排斥。实质上,外部性理论是以资源最优配置、平衡利益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马歇尔认为组织可以通过两种因素对经济主体效益产生影响〔18〕:一种是有赖于某产业的个别企业本身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所带来的经济,称为内部经济,即:社会行为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或模式而引起效益层面的变化;另一种是有赖于该产业的普遍发展所造成的经济,叫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是指行业整体规模变化引起社会行为主体效益层面的变化,其实质一方面揭示社会行为主体在社会活动中产生效能的形式,另一方面反映影响效能层面产生变化的原因。庇古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通过运用追加产值的方式所引起的企业内部效应和企业社会效应的发展关系来把握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增加投入所能产生对社会行为主体的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增加投入以及所要增加投入的内容。换言之,其目的在于受影响方在“决策的非参与性”和“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前提下,如何确定社会行为主体的活动内容。

4.2 外部性理论与图书馆社会责任

图书馆社会责任所具有的外部性特征。①外部经济正效果的促进。外部经济正效果就是活动双方或多方的正外部性影响。例如:养蜂厂与其毗邻的苹果园的生产外部性。蜜蜂在采蜜的同时可以为苹果传授花粉,因而既增加了苹果的产量又提高了蜂厂的产蜜量。图书馆社会责任具有同样的生产外部性性质,这种外部正效果的促进是图书馆与社会达成的双赢关系也是外部性的理想状态。②公物悲剧问题的控制。公物悲剧是指在缺乏反馈机制对间接群体整体的影响。这种公物悲剧在图书馆同样可以发生,例如:图书馆向社会服务过程中,如果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缺乏情况没能及时得到反馈,图书馆因缺乏有效的反馈信息,同时也没能意识到问题的实质存在,在此前提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潜在服务对象对图书馆整体服务的不信任,因服务对象的不信任而脱离服务关系造成图书馆服务职能的丧失。③正外部性向负外部性的转化。同样运用外部性的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一个地区本来鱼类资源稀少,如果其中一家鱼户扩大捕鱼作业,因而产生两种情况:一是鱼量的进一步减少,二是因鱼量的更加稀少而增加其他鱼户捕鱼成本的负外部性影响。以此来推断图书馆社会责任,如果一所资源相对匮乏的图书馆来承担其职责以外的社会责任,可能造成一是因其服务任务的增加造成自身服务成本提高,二是所履行社会责任和职责之内所应承担服务质量的下降,从而造成正外部性向负外部性转化的后果,因而与资源帕累托最优的目标背道而驰。

以外部性理论为指导的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①政府层面保障机制的建立。庇古认为,由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的差异,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形成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依靠政府各项调控措施来解决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外部性问题。〔19〕图书馆作为公共物品本身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商品,需要在社会环境产生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一方面要靠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图书馆与社会的有序链接。因此,增加政府对图书馆在政策、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支持是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保障。②注重相关行业内部优化整合机制。通过将产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与受到外部性影响的经济主体合并,使原来的外部性影响转化为内部影响,借以纠正资源配置的低效状态。〔20〕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社会影响面逐渐加大以及各类图书馆联盟悄然兴起,其因地制宜地进行的多样的社会服务是值得深入推广的图书馆内部优化整合项目,可以有效地防止正外部性向负外部性转化的可能性。

图书馆社会责任是社会契约基本思想的反映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即:图书馆社会责任源自当前社会需求并通过社会需求来显现图书馆社会责任;组织理论实现图书馆社会责任的责任观、价值观、发展观以及道德观的社会诉求;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层次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观点来定位服务对象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觉责任;外部性理论规范的是服务过程中对他人或其他社会行业造成的影响以及规避策略,以保障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的科学性和持续发展策略。综上所述,社会契约理论、组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构成图书馆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在图书馆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0.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0-195

2.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48-50

3.约翰·密尔.程崇华译.论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81

4,5.李淑英.社会契约理论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51-57

6.Harris M.The Purpose of 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A Revisionist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Library journal,1973:2

7.张远凤.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9):2

8.彼得·德鲁克.曾琳译.功能社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8

9.王玉生,梁燕.德鲁克论组织的社会意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8):37

11.张玲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构建.现代经济,2008(7):64

12.Carroll,A.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Business Horizons,1991,34(4):39-44

13.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黄煜平等译.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5

14.Joanne de Groot.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chool Libraries:A Case for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 Powerful Teaching Tool.School Libraries in Canada,2006(2):52-61

15.蒋永福,佟馨.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1(4):38

16.罗守权,卓岩.经济学原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190

17.刘笑平,雷定安.论外部性理论的内涵及意义.西北师大学报,2002(5):74

18.胡石清,乌家培.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当代财经,2011(10):7

19.向昀,任健.西方经济学界外部性理论研究介评.经济评论,2002(3):58

20.张兰霞,王志文.外部性理论及其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辽宁经济,1997(7):26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外部性相关者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