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的特色学校——访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一中学校长许浩然
2014-02-12韩大勇校长许浩然
□本刊记者 韩大勇 ■校长 许浩然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一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和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教学班58个,在校生2700人,教职员工247人,其中高级教师113人,中级教师86人,特级教师6人,硕士学历22人。校训“敦品励学”,同时也是该校始终秉承的学校精神,经过近60年的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努力探索一条“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努力为全校师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目前,学校已经在校园环境建设、学科研究、课堂教学、德育工作、艺体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在文化立校的引领下,咸水沽一中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天津市德育先进学校”“天津市行为规范先进校”“天津市科技活动先进校”“天津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校”“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天津市中小学优秀家长学校”“全国中小学优秀校报评选最佳校报特等奖”“全国科技大赛‘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世界中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亚军”等荣誉。在许浩然校长的引领下,我们漫步校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泉水汩汩,名家题字,令人印象深刻,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许校长是天津市语文学科特级教师,他儒雅谦和,知识渊博,对中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对教育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
□2009年教育部做出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的部署,提出普通高中要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同时根据自己历史积淀和现实实际探索符合学校实际、有特色、有实效的特色办学之路。2014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全市基础教育的综合实力,继续开展天津市特色高中实验项目。以上都明确地提出了高中校的特色问题。那么,您如何理解学校特色?形成学校特色的途径是什么?
■学校特色体现一所学校的独特个性魅力,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立校之本,文化育人是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学校发展离开了文化的引领就缺少了灵魂,学校精神将无所依附。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和助推学校发展,才能把握教育规律,实现内涵发展,彰显学校特色。
□我们刚才在学校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敦品励学”的字迹,请您具体解释一下“敦品励学”。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立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和我校应始终遵循的治校之本。应该说,文化育人是一种办学思路,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文化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个体成长,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路径和终极追求。文化育人能够内化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人的精神追求和核心价值观。
“敦品励学”是咸水沽一中的校训,语出清朝学者梁章鉅《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敦”本意为厚重,引申为奋勉,“品”即品格、德行,“励”意为磨炼、致力,“学”即学问、学识,以此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反映了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润泽”,有浸润、熏陶之意,“文化润泽”,突出文化的熏陶、精神的引领、人文情怀的培养。学校始终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力求在办学过程中以文化人,以文养正,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程建设、综合德育等诸多途径和方法,涵养正道,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创新实践精神,优秀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在品行、学识、个性和人格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学业、智慧和道德、人格协调共进。
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全校师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近年来,咸水沽一中在打造“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特色方面取得了哪些好的经验?
■学校已经在校园环境建设、学科研究、课堂教学、德育工作、艺体教育等主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了以校训“敦品励学”为目标的育人体系。
一是优化办学条件,实现环境文化育人。
学校把校园环境作为显性的教育资源,整体规划,独具匠心,全盘优化,在教育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上力求和谐统一,追求自然景观之美和学校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设计灵动化的校园文化环境,赋予深刻的象征性内涵,让校园成为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育人基地。近年来投巨资,打造学校文化景观,彰显环境建设的净化、绿化、美化中的文化气韵。学校校园整洁,绿树掩映,碧草茵茵,雕塑寓意深刻,标志性建筑“无限的柱体”,体现了教育的差异性、选择性和发展性,象征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匠心巧置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铭文励志石,其中“一孔之见”悟字石,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见仁见智;校训碑刻寓意走进校园后“敦品励学”的人生启程;立德广场、惜时钟、行知湖、励志警示巨石、凯旋门,引导学生启德励志;苏州园林景观、徽派风格亭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瀑布流翠、鱼戏莲叶,杨柳依依,泉水汩汩,为学生营造了学习和生活的乐园;西式风格建筑、“思想者”雕塑,世界文化名人雕像、名言,与“无限柱体”相互映照,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校园环境处处洋溢着育人的文化气韵,让师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滋养。
二是探索有效管理途径,创设文化立校情境。
我们努力创设“敦品励学”文化育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发展需求,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激发师生发展的内在潜能,逐步推进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
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学校在管理上形成了完备科学的机制,实施“三位一体”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家长评议制度、法律咨询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激励性,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强调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价值为根本目的。
创立教师培训机构“育才学校”,制定培养标准和个人发展规划、细化培养内容、勾勒专业成长和培养路径与梯度、明确评价要求;注重名师引领,开展课堂观察教学精细化研究、导学案实践研究、“与名师同行”活动,进行各类专题培训,组织技能比武、教育教学论坛,创造学习进修机会,学校每年评选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为树立典型,砥砺全体,学校每年开展“敦品励学”奖评选,优雅女生、阳光男生、孝敬之星、志愿之星、才艺之星等各类星级评选,让学生懂得追求有修养、有内涵、有理想、有信念的目标。
学校每年投入资金充实图书馆藏,提供370多种报刊,15万册书籍,每学期向教师有梯度地赠阅图书,开办读书论坛,创设平台,深化交流;同时注重加强硬件建设,创造条件,不断完善优化师生进行教学和文化活动的活动室、场馆,建设艺体中心、心理健康中心,设置通用技术专用教室、陶艺制作室、舞蹈专用教室等,激活发展动力。
三是探索课程建设路径,铺垫文化育人基础。
课程是对学生教育的导向,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我校从实际出发,不断构建内涵丰富的课程文化平台,激励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强化学科德育意识和实践研究,发挥教育主阵地在学生养成教育和品德习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与践行中的重要作用,一批教师在学科德育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同时注重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开发文化素养、科技知识、艺术、综合德育等多种类别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供适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加强学科建设,开设阅读课,编写语文诗歌、散文校本教材,编写《轻松学英语》校本教材,开设“文化大讲堂”、外教课,编写学生教育校本教材《“敦品励学”成长手册》,实现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落实“敦品励学”工作主线,实现自主发展。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秉承文化立校理念和“敦品励学”的学校精神,学校创立“文化·走进”文化育人载体,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文化·走进”是一项长期性、全方位渗透的文化建设载体,宗旨是亲近优秀文化、汲取文化滋养,在文化浸润中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育品质和生命质量。
开设“文化大讲堂”,邀请知名人士讲座,感受文化的力量;开展读书活动,用阅读奠定学生成长的基石,壮大成长根脉。学校开设阅读课,班内图书角,让阅读涵养心性,用阅读优化学校的教育生态,改变师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师生成长。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救灾捐款活动、慰问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为培养“敦品励学”学子积淀着营养。
举办校园艺术节、心理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等活动,创设学生精神成长环境,让学生充实心灵,培养高雅情趣。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自主选择,挖掘和发展潜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有所长。学校组织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言艺社、百灵乐团、合唱团、绘画、书法、天文地理社团活动,举办校园心理剧大赛、“咸一中好声音”比赛、团体操比赛、个人舞蹈比赛、学生个人组合乐队专场演出、走进社区文艺专场演出等活动,展示学生才艺,挖掘和激发潜能,同时开展对外交流,组织国外游学活动,丰富学生视野,让文化滋养生命。
组织团体亲子心理辅导、“寻找未知的自己”心理主题活动、模拟求职比赛、青年党校、开学首日礼、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学校大型活动采取自主管理班级招标的方式,由学生组织管理。
五是积极建设班集体文化,活跃文化建设细胞。
班集体是育人的基础阵地,班集体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文化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基,是培养“敦品励学”人才的摇篮。正因如此,学校多年来注重制定制度激励班集体建设,提升班集体管理水平,《一日常规班级评比》《行为环境示范班评选》等具体的奖项评选标准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制定班集体管理目标,搞好班训建设,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指路标。“最炫班级风”特色展示、文化达人秀、“笔尖下的心灵密码”漫画大赛、班级合唱大赛、班级文艺展示、班级啦啦操比赛让班级和学生展示风采,激发灵性。
发挥教育叙事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班集体管理一招鲜”、班级日志,记录教育班集体生活、教育事件,是师生共同撰写的鲜活的“教育学”,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式,使班集体文化得以升华和发展,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养,进入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状态。
学校开展特色班会评选活动、班级特色介绍,开展班主任“五个一”活动,设立班集体管理论坛,从班主任队伍建设入手,加强思想引领、条件创设,实践强化,提升德育专业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出重师德、懂教育、敢创新的优秀教师团队。
六是运用校园传媒,探索文化育人多种形式。
在文化育人的实践中,我校不断强化在传媒方面的应用意识和方式,着力发挥校刊、校报、德育期刊、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和网络的文化润泽作用,形成我校传媒文化的“六个支点”。
我们以“文化浸润,滋养成长”为价值追求,创办校报《沽上学子》,以“成就师生,丰润精神”为宗旨,创办校刊《文化·走进》、创办德育期刊《弘毅》,搭建德育学习平台,为师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建立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设立班集体管理论坛,发表个人治班见解、交流讨论管理心得和困惑,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设立班级博客、建立班集体Q Q群交流平台,引导班集体主流舆论,促进积极班集体价值观的形成。
利用网络平台开通校园网、德育网站,开通心理网站——“微笑空间”,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心理知识,而且可以进行家校互动,提升教育合力。
通过网络,我们选取和提供优秀视频资源,如将《心理访谈》、《大秦岭》、《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开讲啦》、央视《我们》栏目、湖南卫视优秀节目的视频引入课堂,让学生领略文化和文明的魅力。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学校有什么新构想?
■我校将围绕校训“敦品励学”这一育人中心目标,将文化融入教育各环节,以文化人,以文养正,让师生浸润在文化中,根据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涵养润泽的多种实现路径,通过实现路径的丰富和创新,让“文化育人”的教育大课题“落地”,在操作性、实效性、示范性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将挖掘学校已有的文化积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整体规划,通过研究、落实和总结学校文化建设实效性发展成果,构建、丰富和完善学校“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特色办学文化育人体系,积极探索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行为文化、传媒文化六个方面的文化育人实践路径。以此作为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在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创设文化育人的实效性阵地,发挥文化立校的价值,落实“文化润泽,敦品励学”的整体目标,关注师生精神成长,追求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建设人文校园,用文化涵养正道,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创新实践精神、优秀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师生在品行、学识、个性和人格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学业、智慧和道德、人格协调共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路径和方法,提供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实效性范例。
我校将继续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工作,充分挖掘师生的潜能和生命价值,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