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2014-02-12王桂芹

天津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规律读书

■王桂芹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教学改革,但理性观之,在热闹的背后,似乎难避浮华不实之流弊,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工作倦怠、牢骚满腹、世故庸俗、无品无位。加之某些领导的急于事功,单纯追求升学率现象在某些地区和学校依然存在,以致教育现实难以抵达教育的本质,甚至有南辕北辙之虞。究其原因,是某些领导和教师的素养没有提高到一定的水准,教师职业的神圣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肯定。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在“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按照教育规律育人”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对教师的培训很多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激发起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一些教师缺少对教育起码的虔敬之心。

教育工作者是以精神立身的人,国家对这个群体应该尊重有加,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挺直腰杆自豪地工作。极为可喜的是,天津市率先严格执行国家“禁补令”,拉开了教师们有尊严生活的序幕。作为教育工作者,则要以此为契机,修身立德,干事创业,带着对教育理想的高度虔信,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成为专业精进、有文化自觉的专门人才,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绝大多数教师把教育看得足够有尊严的时候,当大多数教师把教育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护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教育和教师肃然起敬了。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就这个话题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第一,爱教育,视教育为使命。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说到教育的本质,他又说:“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不无忧思地说道:“教育决定未来人的存在,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可见,我们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发展的使命。教师职业与祖国尊严密不可分,与未来人类的命运密不可分。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使命在肩!如果没有教育的使命意识,没有对教育的挚爱与信仰,是不适合做教育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雅斯贝尔斯语),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为了完成这种神圣使命,还必须沉下心来,潜心读书,丰富学养,淡泊名利。

第二,勤学习,视读书为至乐。

教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并视读书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阅读首先要以教育理论著作为主,然后兼学别样,广泛博杂地读。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可以让我们明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真谛,而不至于使工作陷于盲目和无知。阅读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时,你会清醒地知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读着这样的话你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有了阅读足够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背景,你就会成为一个深谙教育规律的行家,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你就是教育使命的自觉实践者,你就能真正享受教育生活给你带来的无穷快乐了。

此外,你还要读与学科相关的书,更要广采博读。读书博杂,就像吃五谷杂粮使人强健一样,博杂地涉猎,还能让你视野更开阔,更有智慧。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可见,教师读书不仅可以于身心获益,同时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第三,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成”。可见,教师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就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师生做到精神共成长。我国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明确告诉人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道:“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愿意做他们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快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愚是我的忧虑。有了快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叶老这段话不正是对博爱的很好诠释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教学中要遵循成长着的人的自然发展阶段。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觉得,只有付出真爱,才能有等待的耐心“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

第四,乐生活,视自然如美德。

教师在教育生活以外,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德行,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德参天地”的典范。人的心胸和自然同其伟大,同其美。凡是顺乎自然的行动都是美的。柳宗元在《种树郭驼橐传》一文中阐发种树之道、推及为官之理,又何尝不蕴含育人之道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树尚且如此,“百年树人”的教育不更应该顺乎学生成长的规律吗?因此,让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与浮躁,多些静待花开树长的温情与雅量,厚其德,增其识。唯其如此才是善的,也才是美的。

总之,教育工作者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虔信,带着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意识,以博爱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不计得失,淡泊名利,胸襟开阔,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行动者,我们的教育前景才更为光明。

我推荐的书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国际视野》,上官木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缺什么》,黄燕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紫陌红尘拂面来》,董一菲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青春之语文》,王君著,北京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规律读书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巧解规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