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2014-02-12查继红

图书馆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检索个性化图书馆

查继红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59)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查继红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59)

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各种模式,及各种模式的应用实践和特点,力求将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用户需求 实践与特点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展了用户获取信息的空间,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信息过载等困扰。面对纷繁的信息环境和海量信息,读者无所适从,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原有的大众化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个性化和学科化的需求。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精确性、深度性等特点,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适应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此,图书馆人在传统型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将各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了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对于拥有丰富信息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优势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利用资源,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方向。笔者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各种模式,综合分析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利弊得失,力求将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寻求解决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对策,以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

1 一般性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一般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其实质上就是传统定题跟踪服务与参考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延伸,即根据用户提送过来的定题跟踪服务内容与咨询的问题,从图书馆学术资源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库中检索出一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资源,采用网络传递与推送技术,向用户进行解答,定期或长期推送专指性、跟踪式的信息服务[1]。

此模式的实践操作方法主要在于对用户群体及需求进行分类,信息服务内容的选择,信息推送模式的选择与设定等。①针对用户个体及小群体推送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一般分为重点及普通用户,针对重点的服务用户如学科带头人、决策领导人、教授等,可以作为个体进行单独专题的推送服务。其他普通用户可以根据学院、学科,或教辅、教学、科研等不同角度划分为小群体,这些小群体一般都有相似的信息需求或相同的特征,因此可以进行分主题的信息推送服务。②个人借阅信息等普适性群发服务。目前高校图书馆都可通过手机短信及E-mail方式,向用户发送超期催还提醒、预约到书、荐购资源到馆、馆际互借、期刊目次、图书馆一些通知通告等信息。③互动式个性化信息交流服务。将传统的到馆咨询服务改为网络的即时通讯式服务。用户将自己需要的信息请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给图书馆员,图书馆员根据用户的要求,给予相关答复与资源传递。这种方式针对用户现实任务需求的急迫性的解决有非常好的效果。

一般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它的特点:使用户摆脱了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依赖,不用亲自到馆获取资源,就能定期收到图书馆主动推送的对口学科相关资源。图书馆掌握了信息资源推送的主动权,用户被动接受信息[2]。此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依托图书馆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发挥图书馆信息组织、分析、管理、分类的优势,创造性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此模式在给用户主动推送相关信息的同时,无法达到完全的个性化区分,同时对于用户自身的动态信息需求不能够做及时的考虑与调整,缺乏明显的针对性,与理想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推送给用户的信息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推送对象群体的划分有一定局限性,用户被动接收到的信息也许并不是用户心里最契合的信息,反倒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干扰,容易出现好的初衷未必有好的效果的尴尬境况。

2 基于用户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用户定制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拥有自主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进行定制。像一些商业网站提供了用户注册,定制兴趣倾向推送内容一样,用户从图书馆提供的各类型资源库、网络资源中,复选所需信息类别,系统根据用户的预先选定的文献类型、学科主题、知识门类、信息内容等需求,进行汇总分析后构建用户个性化定制“收藏夹”,通过此模型,采用相应的智能软件,快速选择组织所需信息内容,通过动态页面生成技术以一定的方式定期推送给定制用户。

此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定制表单的设计与功能实现上。①自定义信息检索式。用户确定学科专业主题检索词及检索途径,明确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数据库提供的检索技术,构建需要的信息检索表达式,这种方式对于高校研究型用户来说最能体现个性化科研文献需求。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及数据库专题分类体系定制。适用于图书馆与期刊数据库的定制。用户根据系统自动提供的层级类目的指引,按学科类别定制信息,可以选择相对较宽泛的大学科,也可以选择更细分的下位类分学科的信息定制,系统根据用户的选择自动推送最新信息。③依据文献出版来源进行定制。以期刊为例,期刊文献类型是高校用户群体最主要的学术资源获取类型之一,因载文量大,出版周期快,学术前沿热点集中等特点,备受高校用户关注,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源载体。用户自身研究的学科倾向性及学术成果发表的指向性,有极大的可能对某一种或几种学术刊物情有独钟,系统就会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来进行定制的服务,让用户从期刊列表中选择指定期刊进行定制,设定周期后,自动推送期刊最新目次信息或全文链接供用户研究参考。④从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角度定制。高校为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为教学服务。专业是教学环节最明显的划分,课程是信息资源紧扣教学的最直接体现。图书馆提供专业或课程划分的资源定制选项,用户根据专业及任课需要进行设置,图书馆系统根据用户的定制,推送与专业和课程相关的教材、教学参考书目等信息。

此模式的特点在于:①基于用户定制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能够实现用户自行操作,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量身定制所需的信息资源,定制一次,可以享受长期服务,只需登录图书馆系统,就可以看到自己定制更新的信息情况。②充分调动了用户自我参与,自行设计的积极性,体现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推送的信息能够相对较好地符合用户的心理需求,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一是操作过程过于复杂。用户要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来熟悉定制系统,很多系统的定制为了能挖掘用户的深度需求,用户需要层层复选需要的学科类目与相关导航类目,造成用户的抵触心理,在最初的几个设定中可能会阅读挑选的比较仔细,可过多的“下一步”后,用户的耐性达到底线,就开始以大致、也许、模糊的心态快速选定,匆匆结束定制过程。造成以后推送的信息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精细,无法真正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二是用户不熟悉系统分类体系。系统在表单定制中,由于类目的划分过于专业化,如按图书馆资源分类进行划分,或按数据库收录资源特色进行划分,而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三是图书馆提供的定制服务比较分散。有图书馆书目系统定制、各数据库商系统定制,这就使用户无法在统一的平台下获得一站式的资源信息,不仅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来熟悉各个系统的定制模式,而且得到的推送信息也不同步,造成一定的整理和阅读困难。四是不能体现图书馆的主动服务。此模式虽然发挥了用户参与定制的积极性,但没有充分体现图书馆主动服务的特点,使图书馆又回到了被动推送信息的地位。

3 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个性信息推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用户行为规律、习惯的分析研究,寻找用户需求兴趣点和使用模式,构建用户需求模型和信息需求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匹配,从而推送符合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各类信息资源。

此模式需求信息的建立不是由用户自定义建立,而是图书馆在根据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分析用户信息行为的规律与特点后而产生。①建立用户信息资源库。用户信息资源库是用户需求档案模型建立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取尽可能全面而持续动态的用户基本信息和行为信息。②分析用户的定制行为。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定制所需的个性化信息,这些定制体现了用户个人在学科方向、使用习惯、需求倾向等方面的个性特征,通过从这些用户单一个体的定制行为中抽丝剥茧,提取出一些共性需求的规律特性建立一系列关联规则[1],从而实现用户小群体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③分析用户网络浏览与检索行为。用户在网络中浏览与检索在一定随意性下也有其一定规律性和目的性,经常浏览的网站、经常输入的检索式、经常讨论交流的话题等,都具有用户显性和潜在信息需求的代表性和针对性,通过跟踪与监控用户网络浏览与检索行为,建立Web日志记录,定期对其跟踪行为进行分析整理,可挖掘出用户的兴趣所在及其信息需求的特点。

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与上一个基于用户定制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相比,省去了用户定制的复杂繁琐及不合理性。此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图书馆对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用户的自行定制,是二者的有效结合,图书馆扮演了二次分析,总结,归纳、辅助的角色。图书馆处于主动推送信息的地位,同时也迎合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2]。

4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模式是将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采用一定的组织体系进行整合,使其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系统化的有机知识整体[3]。在信息资源整合的策略下,将相对独立的信息载体、数据内容进行聚类和重组,统一结构功能、检索模式,建立新的内容更系统更丰富、检索入口统一、效率更高、效能更好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型,以网站的形式供用户浏览检索[4]。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特别是要结合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特点,有重点、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信息资源。在实践应用中,主要是能够准确定位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便捷、更有价值的信息。①高校导航类资源数据库。高校图书馆自建按学科特色、馆藏特色、文献类型等的导航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如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高校学位论文库、教学参考信息库、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等。②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各高校图书馆引进各种最新的整合技术,为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揭示和无缝链接,构建一个高效共享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高校图书馆多与外部商家合作,共同开发或引进信息资源整合平台[5]。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引进国际上先进的ExLibris公司的Metalib&SFX系统建成的“清华大学学术信息发现平台”,可以检索到电子图书和馆藏纸本图书,中外文学术期刊和会议文章,本校学位论文、PQDT学位论文,清华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专利、标准等汇集5亿余条海量信息,基本覆盖清华图书馆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通过开放链接技术,提供一站式获取服务;通过登录认证提供多项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添加标签和评论的功能,实现检索结果和WIKI词条、著者简介、社会网站等资源和服务的混搭[6]。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有利于图书馆资源的整体开发,充分利用。对于资金有限的图书馆可以采取第一种模式,依据本馆特色资源与学科优势建立导航类资源数据库。如果图书馆有一定的条件,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实力或能够寻求到校内技术部门的支持,或资金宽裕能够引进外部商家进行合作,可开发信息资源整合系统。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的多途径统一检索机制与全文链接,并嵌入了咨询、文献传递、界面语种切换、帮助索引,标签/评价等个性化辅助服务,形成了全方位、层层深入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检索结果的可用性,呈现给用户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还存在一定改进空间,如可以增加扩展服务方式,包括智能输入提示、检索结果一次性存盘导出等功能[7]。

5 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基于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针对不同用户的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增强其信息阅读和信息分析的能力。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有明显的层次性,其信息意识、能力和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图书馆除开展普及性信息素养教育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基于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能够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①嵌入式教学。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不能脱离学科课程之外,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嵌入式信息素养课程,在专业课课程教学过程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合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和能力,增强了自我学习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将学生群体划分为几个层次,开展不同程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对新生开展信息素养入门教育,注重培养其信息意识,熟悉图书馆资源,掌握基本的信息资源网站及使用技巧等。针对中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注重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用信息检索方法查找专业知识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信息检索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毕业生进行开题调研、文献管理、论文写作、成果收录查引等方面的信息检索知识的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②小群体教学。针对具有共同需求的小群体,开展专题个性化培训。如学院教师、教研室/实验室教师、同一课题组成员、科研学术团队、学生社团、参赛队伍等在一定时期会有共同的信息素养培养需求。图书馆可以为小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③在线网络课程。图书馆开展的各种层面各种类型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建立网络在线课程,通过教学视频或课件等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来进行在线学习。如文献检索课网络课程、数据库培训视频/课件、常见问题解答视频、信息检索技巧微视频、嵌入式教学视频、微讲座视频等。

此模式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图书馆除开展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外,如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文献检索课等,还需要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开展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这就需要图书馆创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目前高校图书馆火热开展的嵌入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但嵌入式教学非图书馆一方能完成,它需要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专业课教师、学院等多方进行协调,只有得到共同的认可,才能有效地开展,而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还需要一个认识熟悉的过程。图书馆可以以试点的形式尝试开展,并通过广泛的宣传,让管理层及学院教师了解嵌入式教学的重要意义。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素养培养也要改变传统的讲座式集中培训模式,尝试改为更为灵活、高效的小群体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操作实践与各种模式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应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可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改进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地位。上述5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深入开发和拓展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和分析,同时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方法的引入与应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也会随之有新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向前发展。

[1]樊国萍.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05(5):22-25.

[2]陈云鹏.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综述[EB/OL].[2013-01-23].http://www.doc88.com/p-997598245718.html.

[3]沈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服务共享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陆永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张燕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情报,2007(8):29-33.

[6]人人网.清华大学学术信息发现平台——“水木搜索”开通试用[EB/OL].[2013-01-23].http://page.renren.com/ 601091933/note/792458064.

[7]董菡,袁琳.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内容与流程管理探析——清华大学图书馆学术信息资源门户案例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3):43-46.

查继红女,1965年生,馆员。

G252

2014-02-23;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检索个性化图书馆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