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与文化: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诠释

2014-02-12陈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陈蕾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语言与文学研究]

翻译与文化: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诠释

陈蕾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自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声音逐步在学术领域和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凸显出来。本文将以文化为背景支撑诠释译者主体性:译者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活跃的个体。译者的角色和主体性在文化背景下更显重要。

译者主体性;文化;翻译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跨入一个新时代:从文化角度审视翻译学。这一时期的翻译学更多关注于翻译背后的文化渊源,探讨诸如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各种文化因素。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在1990年出版的论文集《翻译,历史和文化》中提出“文化转向”一词,它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解决了之前的翻译研究和翻译流派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文化转向的趋势,翻译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不同社会实体之间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印记。其中,与翻译文本相同,译者的活动也是在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进行的。译者本身的成长和文化素养也是在大文化中塑造形成的。因此,文化因素就成为了翻译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译者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及他/她如何操纵这种文化身份将会影响到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并最终影响到翻译文本的质量。本文将会呈现译者主体性中的创造性和局限性,并主要诠释译者在翻译过程的角色,这也是译者主体性的重要外在体现。

一、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译者主体性

王左良认为,作为一个译者,必须是真正的文化人。译者的文化身份本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复杂实体。译者由自己的原语文化所塑造,但是在处理翻译文本时,面临的则是两种不同文化系统的冲突和矛盾。李运星认为,“cultural factors surface from the confrontation ofcultural deposits of one language with another in translation,and therefore,demand decisions on the part of translators”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成为了两种不同文化的调解人,并且创造出了第三种文化,即跨文化交流互动妥协的结果。这种创造性的成果恰恰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与翻译主体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主体性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翻译的主体?一些学者认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翻译的主体应当既包括译者也包括原作者。中国著名翻译家许钧认为,广义的翻译主体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而狭义的翻译主体则仅指译者。查明建等人在认同许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果“翻译主体性”的“翻译”指翻译过程本身,那么毫无疑问,译者就是翻译的主体。然而,如果“翻译主体性”的“翻译”不仅指翻译活动本身,还指这个过程中的相关成分,那么除译者之外,还存在原作者和读者两个主体。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讲,译者始终属于翻译主体的范畴。即使存在原文的限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如巴斯奈特所说,语言之间的翻译一定能反应译者对于原文的创造性理解。一些学者借用作家主体性的概念解释译者主体性。譬如,道格拉斯·罗宾逊就将译者视为作家,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到主动创造性作用。他说,译者也是一位作家。他们以同样的方式描述自己经历的语言和世界,组织篇章。尽管达成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很困难,而查明建列出的相关特征也许能为我们理解这一概念提供一些帮助。他认为,译者主体性指译者主观能动性——翻译主体,在尊重翻译客体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含诸如文化意识,个性特征和风格,文化和美感创造。

总体来说,译者的主体性是指译者的本质个性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也就是说,译者的个性在其主动操作、诠释和呈现源文本的时候呈现出来。译者在选取、理解原文文本以及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等方面施加了自己的主观意志。

译者主体性既给予译者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从外部因素来说,译者选取文本的动机和选择翻译策略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社会因素综合的制约。译者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赞助人、意识形态、时代潮流等等。从内部因素来说,译者也是大众的一员,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地方,并深深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所以说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和最不确定的因素。译者在各种外部因素制约下,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影响翻译和翻译过程,如译者的个人经历、双语水平、审美观点、政治思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译者的翻译。

这些内外因素既是制约,同时也给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并且是如何展示自己的主体性呢?笔者在第二部分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二、译者的角色和译者主体性的表达

翻译过程包括选取文本、阅读文本、传达信息、审阅和校正译本,译者操作了整个过程,扮演了多个角色。

1.读者

读者是译者的第一个角色。和普通的读者不同,译者在他/她的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或者是情感体验,更多关注的是语言、语义、结构和文化等层面,从而为接下来的具体翻译打下基础。译者在作为读者阅读翻译文本时候,能够深刻理解到文本是属于作者所代表的那个特殊时代的产品,是那个时代作者和读者共同写作的成果。译者的读者角色是后续工作的铺垫,对文本的全面、恰当的理解以及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是翻译工作必要的前提。

2.译者

智能路灯不涉及PSM和eDRX,对寻呼要求较高,建议开启精准寻呼方式。另外,由于智能路灯存在大规模并发业务,会对NB-IoT网络侧产生信令和数传冲击,故需根据客户方案具体采用不同的接入和传输控制。具体说明如下:

在文化语境下,译者的重要性和角色越来越不容忽视。韦努蒂认为,异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它是“a non-fluent or estranging translation style designed to make visible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lator by highlighting the foreign identity of the ST and protecting it form the ideological dominance ofthe target culture.”

人们越来越重视译者的角色和地位,对它的研讨也越来越多。得益于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创新和创造。译者的写作风格和个人特质在翻译过程和翻译文本中都是有迹可循的,这也可以看做是译者的主体性有意识或潜意识的应用。同样,要完成一篇质量上乘的译作,“译者的文化水平、审美趣味和翻译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处于其所在时代的各种制约中,译者依然是翻译活动中各种关键因素中最具活力的主体,他担负着交流的重任。

3.评论员

译者作为评论员的角色虽然并不专业,但是在选择原文文本和校正译文的时候体现的是评论员的作用。在选择原文文本时,译者要综合考虑与文本相关的社会背景、作者和原文本身的价值以及翻译此文本的价值。

译文完成之后,译者要审核一遍甚至是几遍以排除错误和不满的地方,包括语法、结构、风格、情节等等。为了完成一篇优秀的译作,译者要客观地对其译作进行评析和批评。

三、译者主体性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一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将会塑造和影响译者的独特气质和文化身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将会将自己的个人经历甚至是偏见融入到译文中,一篇风格有别于原文的译文就这样诞生了。因此我们说译者主体性体现了创新性。与此同时,原文以及与原文相关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等也会束缚译者主体性的完全施展。

译者的参与使得译文和原文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股全新的元素注入到译文,使原文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延长了生命。不同的译者基于不同的个人经验以及特殊的时代特色也会呈现不同的译本,这就是译者主体性的创造性的所在。

译文在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中生存和延续,并带有译者的个人特色和时代特色。虽然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内涵得以扩展。译者的个人经历、个性特征、审美观念、翻译能力、文化修养等等都会毫无疑问地影响翻译过程和最终的翻译作品,使原文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

译者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最突出的表现,但是译者的主体性也同样有制约因素,这将限制译者的无限创造。

2.局限性

首先,译者的背景、个人经历、个性特征、审美要求、文化修养以及翻译能力不仅能够激发译者的创新性,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因为一个译者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他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是基于自己的先验观念和社会背景知识的,这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原文的误解以及语言和文化信息的流失。

其次,原文文本对于译者也是一个限制性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虽然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必须围绕原文以及原文所代表的社会背景。原文文本的作者、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等都会影响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也就是说,译者的创造性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而不能随意地发挥。

另外,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也会影响到作者的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所代表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系统,它们都会影响到译者的理解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目标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将会影响整个翻译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完全忠实于原文的译文是不可能诞生的。有意或无意的误解是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地都会导致原文文本某些信息的流失或扭曲。

文化语境的译者主体性既受到来自双语社会文化标准的影响,也受到译者个人能力的影响。这两个因素给予译者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局限性。译者需要运用主观能动性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调和,并意识到其主体性的身份,这有利于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

[1]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Bassnett Susan,Lefevere Andre.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Munday 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Routledge and Taylor&Francis Group,2006.

[4]段峰.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5]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8]俞佳乐.翻译的社会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H059

A

1673-0046(2014)3-0183-02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