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存在论意义上的信息
——与邬火昆教授商榷存在领域的划分问题

2014-02-12董艳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存在论主观定义

董艳丽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浅谈存在论意义上的信息
——与邬火昆教授商榷存在领域的划分问题

董艳丽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在信息时代,信息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对当今科技发展的内涵做了高度本质性的抽象和概括。透析存在论意义上的信息本质,对该学科领域的建制发展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传统哲学的创新与突破,而且对信息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论意义。

信息;存在;不实在

一、什么是信息

维基百科中将“信息”定义为:它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很难用统一的文字对其进行定义。它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而相应地扩大或收缩。但总的来看是:从过去到现在,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信息本体在客观世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涵盖范围的不断扩展性,给人们认识和把握信息的自在存在时带来困难。虽然我们能够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信息的客观存在性以及普遍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自在信息向我们所传达的信号,但实际上无法真实地去触摸到。然而,这些障碍并没有影响到“信息”一词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实用信息科学中,信息似乎已经成为交流的一种隐喻,但这些使用也只是在一种受限的范式中进行的。

如何跨越直观具体基础上对信息的具体现象的表征,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信息的特征,抽象出信息的本真态本质呢?

国际哲学界最有影响的信息研究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哲学家德雷斯克(Fred Dretske)于1981年完成的《知识与信息流》;伊比利亚美洲社会哲学协会1988年在墨西哥召开了的关于德雷斯克的信息流理论的“信息理论:语义学和认识论”的国际会议;英国牛津大学的佛洛里迪于2002年提出的信息哲学。

1979年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先生对信息的研究给予了“状态说”定义。他指出:“信息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述。”“广义的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领域,信息是普遍存在的。”钟先生对信息的定义体系表征了信息的部分本质,对信息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信息客观普遍存在性特征的辩护与论证。

我国哲学家黎鸣先生在《论信息》中认为:“信息属于物质的相互作用范畴”,从而开创了信息的相互作用说。这种观点是一种认识论上对信息动态机制的表述,将信息的产生源归结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信息产生机制的本质说明,其广泛存在性则不言而喻,定义中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信息的普遍客观存在性特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长林先生在《论信息的哲学本性》中给信息下了这样的哲学定义:“可以在哲学上把信息理解为被反映的事物属性,或反映出来的的事物属性”,开创了信息哲学的“反映说”。在将信息理解为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属性上时,那么作为事物被反映出来的属性,依附于事物载体而存在,那么其客观存在性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20世纪80年代,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邬火昆教授提出了“直接存在(物质)”和“间接存在(信息)”的概念,并给出了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将信息在哲学范畴中的位置定义为对间接存在的标志,它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那么它至少明确地表征了两点:(1)信息本身并不是物质,它是从另外一个维度——间接存在来表征事物现象及其物质的属性,是物自体向主体或外界进行自我展示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同时这种展示是一种兼具动态性以及时空性的传递过程。(2)信息是对具有普遍性的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间接层面的显示,是一种伴随其载体物质而存在的存在,那么自在信息本身则是附带在其对物质自身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主体所接受的不仅包括信息所传递的物自体所传递的信号,而且也包含着信息本身所传递的信号,这种双信号传递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信息本身的特殊存在性。

纵观信息哲学发展历史脉络发现,对于信息的研究始终贯穿着存在论主线,那么对信息的存在论意义研究,对于把握信息的本质举足轻重。

二、存在论意义上的信息

对于“信息”一词的不同解读,在哲学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邬火昆教授通过对存在的重新划分为信息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他将存在划分为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直接存在对应现实的客观实在,具有一定的具体性而言;间接存在则并非直观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给主体一种不实在性。通过这种划分为“信息”概念进行哲学定位,并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为下列等式:

物质=客观实在=实在=直接存在;

不实在=客观不实在+主观不实在(精神)=间接存在=信息;

客观不实在=客观间接存在=客观信息;

主观不实在=主观间接存在=主观信息。

通过存在论意义上的重新划分,为信息在哲学领域的建制找到了基点以及成长点,这是一种新的对本体论的研究维度或者说为本体论的研究另辟蹊径,开创了一种新本体论研究方法或世界观。这种划分方式对于认识信息概念及其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大的方面将信息与物质区别开,两者分别是对不实在世界和实在世界的不同描述范畴;其次是将信息与意识(涉及精神)做了区别,信息范畴涵盖了意识范畴,它具有很大的广延性和兼容性;最后,这种划分是对传统哲学界物质与意识划分的创新与突破,尤其是其衍生的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理论体系,为信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展开以及成长奠定了基础框架。

但邬教授的这种划分体系也是明显偏颇的。首先将物质等同于实在,信息等同于不实在,而实在与不实在是两个相对而存在的概念,但是信息与物质并不是两个相对而存在的概念,而且这也与他对信息的本质性定义上存在矛盾,在定义中他认为信息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那么在这里信息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物质而存在并发展或者说物质是信息存在的载体,两者并不是相对而存在的范畴。比较“物质”与“信息”的相关概念,在哲学领域中列宁对物质下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如果以邬火昆教授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为权威,那么这两个定义明显的表征:将物质等同于实在,将信息等同于不实在的做法是欠缺的。笔者认为,物质和信息只是对实在世界和不实在世界的不同层面的部分描述,各自具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两者既不是相对而存在,也不是可以互相代替的,直接将物质等同于实在,将信息等同于不实在的做法不仅简化了世界的多样性,而且这种直接画等号的做法完全忽略了概念之间的深刻本体性内涵。

其次,通过间接存在来表征信息的存在性,深刻地反映了信息的本质,赋予了信息本质性定义,但是这种间接存在不同于直接存在的是:它同时涵盖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从而使得信息与物质这两种对存在的描述具有不相对称性,物质只是对实在世界的客观性描述,而信息则是对不实在世界的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表征,这种不对称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统的不完备性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的必要性。另外,现实中虽然信息自身在本体论意义具有一定的不实在性,但是信息在存在论意义并非不实在,在一定程度上是确确实实客观存在的一种对世界的表征,那么上述等式如果仅仅从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去理解也是欠缺的。

最后,如果单单从存在论的意义上理解第二个等式,将精神、意识等定义为主观不实在划分到不实在范畴则是与传统哲学背道而驰的,如果说传统哲学中对于物质与意识的划分存在缺陷,那么这种完全否认精神以及意识的主观实在性,完全否认传统哲学的正确性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而且在邬火昆教授的整个划分体系中并没有为主观实在留有一席之地,主观实在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概念,甚至有学者认为心理学就是关于主观实在的科学,那么在哲学这个大口袋里,忽视对主观实在的研究则只能证明该体系是不完整的。

总之,邬火昆教授的存在划分体系具有信息中心论主义倾向,虽然一定程度上为信息的存在找到其地位以及合理性,但是过度的强调了信息的广延性以及兼容性,造成了实在和不实在概念的不对性,对于建构客观公正的信息哲学体系是不利的。

信息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普遍性特性是有目共睹的,这也为信息哲学成为“元哲学”提供了可能,其存在论意义上的本质规定为突破传统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审视维度,为开辟新的哲学领域提供了理论前提,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历史观、社会观以及方法论,丰富了时代哲学的内涵,但是信息哲学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还有待哲学领域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突破。

信息哲学不仅仅与传统哲学之间达成一种辩证关系,它与信息科学之间更达成了一种深层次的互动。信息科学的不断飞速发展为信息哲学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提供新的论证材料,信息哲学体系的成功建制为信息技术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系统认识论、存在论以及价值论指导,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着理性的道路大踏步前进。

[1]黎鸣.论信息[J].中国社会科学,1984(4):13-26.

[2]邬火昆.哲学信息的态[J].潜科学杂志,1984(3):33-35.

[3]刘长林.论信息的哲学本性[J].中国社会科学,1985(2): 103-118.

[4]邬火昆.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5.

B26

A

1673-0046(2014)2-0179-02

猜你喜欢

存在论主观定义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