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女性解放

2014-02-12马芳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妇女现代化

马芳平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女性解放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特色女性解放也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实现人的解放的过程是个人的主观诉求、实践行动与所处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完成的动态过程。作为一个公共性的话题,女性问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现着不同阶段中国社会的时代特点。

一、建设初期女性解放的全面展开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女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潜在力量和现实建设者。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问题集中表现为如何动员和组织妇女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动妇女,好比一个人有两只手,缺少一只也不行,两只手都要运用起来。

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一方面通过对社会文化和社会性别关系进行改造,破除旧的性别等级观念,承认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具有平等的权利,推动妇女走向社会。另一方面把性别平等意识作为衡量人们思想先进与否的标准之一,把支持男女平等视为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把旧的性别等级观念看作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机制成为促进男女平等分享资源和成果的重要保障,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基本实现了女性在制度和法律层面的男女平等,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加强。“男女平等”成为这一时期女性解放的主流话语。新中国的历史同时成为妇女在政治、经济、法律的层面上全面获得平等权利的历史。土改中对女性经济分配权的确认,婚姻法对女性主体身份的重视,以及选举中对女性政治权利的强调在当时社会上都产生重大影响,加深了民众对社会主义这一新制度的感受和理解。现代社会的平等、自由、主体意识在女性这一群体的变化中有了鲜明的现实榜样和示范。

二、改革开放初期女性解放的反思深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女性解放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反思话语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话语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的。

首先,女性解放问题的再次兴起是在“文革”后期社会大总结大反思的大背景进行的。对于女性性别问题的关注与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前20年初步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对“文革”中极左思潮的反思相关。这一时期,人们既体会到新中国成立20多年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和精神风貌的变化,也开始对“文革”中对女性的阶级化和无性别化进行批判,关注女性的性别意识。在“文革”结束前,在片面追求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女性处于一种无性别的人的存在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妇女与中国男子一样,都是作为阶级的整体而存在的,不同妇女社会地位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她们所处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中国妇女还谈不上是一个独立的群体,因为这时的妇女不仅不与男子相对立,而且只要所处的阶级地位相等,妇女就能与男子一样,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男女空前平等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性别文化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开始强调崇尚个性和尊重个体,引发了女性自身性别身份觉醒,中国解放后以男性为主导、为楷模、为标准的妇女解放受到了批判,对女性的阶级化和无性别化设定受到批判。女性主义的又一次进入,不仅标识着中国女性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深化,而且使我们获得了新的反思与关照角度,去指认作为国家体制的性别平等背后的、潜在的压抑机制。

其次,这一时期的女性解放意识的高涨是改革开放前期思想解放的一个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加速现代化的契机给思想文化界带来了革故鼎新的助燃剂。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主体意识和市场理念等为女性解放注入了新的酵母。市场经济的确立增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公民意识。市场和交换的发展,它鼓励人们以财富的私人形式——商品——来进行思考,把自己看成是所有财产的所有者,包括他们的能力也是他们的财产。这一时期女性解放关注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主体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人们觉察到性别在表征自我主体性的重要地位,性别身份的获得同自我的获得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性探寻,大体上经历了人(和男人一样的)——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的)——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作为人和做女人统一起来)这样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解放,一方面强化了传统现代性倡导的自由民主思想,同时还加入了主体意识等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彰显出这一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三、新时期女性解放的发展创新

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但进入21世纪后,女性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新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仍困扰着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发展中的环境污染等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女性解放在这一时期既关注女性自身的权益保护,又关注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

女性解放在这一时期解决的问题更加具体和现实,女性在新世纪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下,特别是中国被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对女性的现实生活产生冲击,女性群体在中国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障碍)。这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女性由于其性别身份遭遇的不公正问题。从出生权(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溺弃女婴问题)、教育权(女童的入学和教育问题)到就业(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婚姻家庭(剩女)、工作(职业生涯中的玻璃天花板)等都亮起了红灯,凸显出中国社会的性别困境。现代的首要特征在于主体自由。主体自由在社会里表现为主体受司法保护,合理追逐自由的利益游刃有余;在国家范围内表现为原则上(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建构政治意志的权利;在个人身上表现为道德自主和自我实现;最终在与私人领域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里表现为围绕着习得反思文化所展开的教化过程。这一阶段女性解放主要围绕解决女性面临的现实困难展开,一定程度上强调女性性别身份的承认问题。解决的路径既有从国家层面运用行政手段指导和推行,也有社会层面民间组织和团体的努力。开始注重从法律、经济和社会管理等多层面入手为女性实现平等参与社会事务扫清障碍。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女性解放也利用中国女性解放的已有成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协调社会人际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女性主体地位的提升对中国性别关系、家庭关系以及职场关系的现代化产生影响,使中国在育儿方式、工作方式等层面有了更多的两性合作,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对人的性别身份的关照开始有意识加强,促进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女性个体和团体也积极参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女性积极参与环保项目以改善环境,通过对落后地区女性的扶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关注农村女性的成长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女性就业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顺利推进。

中国的女性解放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它把其所处的客观社会背景和女性主观的解放需要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中国女性解放在现代化启蒙时期的出场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合力中的重要一环,因而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因而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女性解放运动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历史分析。中国的女性解放的主流话语经历了从“妇女解放”到“男女平等”再到“性别和谐”的转变,它在不同时期主流话语的转变,表征着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谐发展时期。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女性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和人的存在状况有关,作为历史发展的剧作者和剧中人,女性解放既要利用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半程的战略机遇期,也要在自身解放发展的同时推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创新。

[1]毛泽东.毛泽东主席论妇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顺馨,戴锦华.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局,2004.

[4]何萍.中国女性主义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而作[J].武汉大学学报,2005(6).

[5](英)约翰·麦克因斯.男性的终结[M].黄菡,周丽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妇女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边疆治理现代化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妇女的工作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