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探析

2014-02-12蒋丽云朱军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文情境高职

蒋丽云,朱军明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可见,应用写作技能已成为大学生基本的能力与素质要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以便学生能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要求,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发现,课程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立足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目前课堂教学枯燥沉闷的困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论文试从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出发,探寻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1.课程地位——边缘化

“通过写作学习”已成为美国教育界一句流行的口号。据目前资料显示,美国大概有123个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有26所大学和研究所招收应用写作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一些著名公司甚至聘任了应用文写作顾问。而在我国,应用文写作课程目前仍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部分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是零开设,或仅在少数文科类专业开设。一些院校虽然普遍开课,但因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授课课时被压缩;课时安排、内容设置和教材选用一刀切,未能根据专业需求区别对待;合班授课,班级人数众多,课堂写作训练难监控;缺乏相应的实训场所,实践教学难以开展;欠缺与之相关的课外活动,缺少必要的扩展空间。这种缺乏应有重视的边缘化状态无疑影响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改革的推进。

2.课堂效果——欠理想

“人人能作通应作之文,及其职业上所必做之文”是刘半农先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当前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应用文自身特点

首先是程式化。应用文的文种繁多且格式相对固定,没有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内容相对单调枯燥,远不如其他文学体裁那么引人入胜。这样的第一印象,让原本文化基础较弱的高职学生对应用文难以产生好感,甚至潜意识里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其次是滞后性。应用文写作在高职院校是作为公共课基础课开设的,在“学好专业课就够”的观念引导下,学生对基础课程普遍不够重视。加之应用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许多文种要参加工作后才能用得上,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发现学到的知识在短期内派不上用场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最后是易学难精。应用文的固有文体格式往往会让初学者产生简单易学的错觉,以为会套用格式就等于会写作,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上网查找范文方便又快捷,因此,一些学生片面认为这门课程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而真到实际用时,才发现要写出格式规范、表达准确的应用文实为不易。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未开设应用写作学这一完全对口专业,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并未接受专门的应用写作学教育,且多数教师毕业后直接从教,缺少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职工作的经历,自身的写作功底并不十分扎实。且社会日新月异,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应用文也在与时俱进,逐渐丰富和完善,这都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挑战。但大多高职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在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上,给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定向培训和岗位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

(3)授课方法传统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漠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仍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法,按照“概念+格式+范文+练习”的模式按部就班地单向传授知识。这种“孤立于写作环境之外”的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忽视了应用文本身的丰富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步入封闭僵化的死胡同。课堂写作练习也流于形式,缺乏新意,实效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往往照搬范文,“依葫芦画瓢”似地机械模仿,未能真正掌握写作技能,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难免陷入“一看就会、一用就错”的窘境。

综上,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欠佳源自多方面,想打破“学校不重视、老师不爱教、学生不愿学”的僵局,提高教学效果,仍需多方的努力。但作为一线教师,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改善教学方法无疑是最简单、直接、可行且有效的办法。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改善教学方法,需从应用文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入手。香港的陈跃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提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应用文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削弱其“程式化”和“滞后性”,是可行之道。

1.情境教学法的提出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需把握两个层面,一为“设境”,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境直接移入课堂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课堂置于真实场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应用文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二为“入情”,通过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体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写作热情,从而淡化应用文的“程式化”。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适合应用文写作教学并能有效改进课堂效果的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1)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的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借助语言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也符合人文学科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情境,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文章不是无情物”,应用文虽是为需而作,但其间也不乏感人至深、独具魅力的美文。例如在书信的世界里,就可以感受到拿破仑的热烈,马克思的温柔,贝多芬对生命的呼唤,爱默生与惠特曼的知音共鸣……教师在讲授书信的写作时,适当选取一些名篇名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适时的品评感慨,则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立足现实,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运用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贴近实际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假设的场景,引导其完成模拟训练,或将课堂延伸到校园甚至社会的大空间,将学生置于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巧妙完成知识的传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就可以为应用写作教学提供诸多现实情境,如篮球赛、艺术节、校运会等活动的开展就涉及了请示、批复、通知、海报、消息、主持词、邀请函、计划、总结等多个应用文种,这些亲身体验的情境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空洞,大大提升了课堂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另外,教师可有意识地结合学生专业,创设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情境。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创设情境并让学生担任某个角色,亲自参与其中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因为实际需求而写作的乐趣。如在讲授会议纪要时,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6-10名成员,由组长安排讨论话题和成员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担任秘书的同学需要在其他成员的协助下完成会议纪要的写作。这样课堂就成为了几个会场,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由于各组长选取的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如食堂管理、班级联谊等,现场讨论热烈,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由于有了角色意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也能形象化,并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广泛。图片、动画、音乐等多种形象手段进入课堂,让一些难以模拟的情境得以生动再现,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感知,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讲授计划的写作前,利用近期走红网络的清华学霸姐妹花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姐妹花的成绩和学习计划让学生惊叹不已,无形中解说了计划这一文种的应用价值,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基础。又如讲授通报的写作时,笔者通过播放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视频和展示中华全国总工会拟写的《关于对张丽莉同志的表彰通报》,轻松让学生掌握了表彰性通报的写作要领。

5.组织竞赛,构建情境

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赛情境能有效刺激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打破“师传生受”的传统模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理想教学状态。

笔者曾利用新学期学生会和社团招募新成员的契机,在课堂上组织模拟竞聘活动,按真实情况设置竞聘岗位,并准备活动奖品,要求有意参加竞聘的同学提前写好竞聘报告,不参与竞聘的同学则要担任评委、记分员、主持人、摄影师、提问嘉宾等职务,确保课堂的“全民参与”。整个竞聘活动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其中提问嘉宾与选手之间的精彩问答多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竞赛中,学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分享了快乐。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董玲.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陈跃南.应用文概说[M].香港:香港山边社,1988.

[4]吴群志.校本研究与师本研究[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应用文情境高职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