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2014-02-12刘晴
刘 晴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教学管理承担着完善教学组织系统、建立健全并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等任务,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适应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
一、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原则
总体来说,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包括四大类:岗位职责类、教学运行类、建设改革类和质量保障类。其中,后三类是高职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点内容。
1.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体现高职特点
教学管理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上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行动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转变,专业不断地随市场需要进行重组与调整。这些转变由社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式决定。这正是高职区别与其他层次和类型教育的特点所在。因此,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高职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也应该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高职的特点。
2.效益性——符合学校实际,程序便于操作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教学管理的效益,必须有一定硬件与软件的教育投入,如场地、教学设施、师资、办学经费等。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要保障实现教学管理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整合。同时,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师资队伍结构特点、学校文化传统以及优势和特色等因素,因校而异。效益性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3.系统性——考虑长远发展,注重制度衔接
学校的教学管理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系统。学校内部机构既有党政群的系统划分,又是校科组的多层次划分,各机构内部之间成为处处沟通、密切联系、不可侵害的优化整体。教学制度设计要从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保证其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要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并结合教学规律和学校实际而制定,各专业根据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探索改革各不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按照学校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专业、师资、实训等各项制度的系统设计,并探索改革有效的运行机制,否则会削弱教育力度,造成许多矛盾和思想上的混乱。
二、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内容
1.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标准是衡量教与学的过程是否达到规范性要求的准则,是实施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与监控工作的标准性工具。评价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及时地掌握教学质量信息,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分析和决策。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质量标准。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通过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分析,制定出合乎教学基本规律的,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学校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创建由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标准、学生管理评价标准、教学过程评价标准三部分构成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诸多因素,如师资、课程开设、教材选用、学生素质、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水平等。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系统功能的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信息等三部分内容。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科学采集信息,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对教学质量实施管理和监控,形成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
3.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是实现和发挥监控体系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立了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但是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有待系统化、科学化。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与被动,反而对教师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发挥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作用,真正激励与引导教师的动机与努力,必须从专业开发与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管理过程、教学软硬件资源四个大方面,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构建以教学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实行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督导员和领导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
三、创新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还存在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改革。
1.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教学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组织、顶岗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中去。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学评价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学任务的下达采取“一刀切”的硬性规定,这势必影响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要改革教师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真正把兴趣放到教学上来。一是引进教师教学竞争机制,探索教师竞争上课和学生自主选教制度。二是探索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改变教师评聘条件中倾向课题项目和论文数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状况,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聘任和各种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有重点地考核各个类型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引导教师安其位、尽所能,发挥各自特长为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服务。三是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各项政策,鼓励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通过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与评价机制,及加大教师教学工作量、提高课时津贴、实施教学质量评优、实行教学成果奖励等政策,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职教能力。
2.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抓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抓好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四种主要社会职能,而教学管理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对学院发展有其独特作用,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二是要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高职教学管理需要遵循高职教育中的开放性、职业性和服务性规律。处理好这些内在的、本质的关系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和管理理论,同时也能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发展的重难点,为学校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三是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然会涉及与学生和学校其他部门的管理协调,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与管理、教师与学生的冲突和矛盾,因此要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持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3.推进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建立专业动态设置和调整机制。成立由行业企业加入的专业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管理等文件,对专业申报的原则、基本条件和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动态调整专业机制,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形成常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灵活调整专业。同时,根据专业进行师资队伍的优化调整,避免专业与社会脱节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次,实施院系两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学院和系的责权利,建立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扩大系部自主权,发挥系部在教研室、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教材、教学设备等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与权力导向下移,减少行政干预。同时,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追究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学的两级管理模式的正常运作,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
[1]叶建国.基于内涵建设视角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郭惠聪.新时代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周志荣.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J].黄山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