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诗文集《晚香堂稿》版本及价值考辨

2014-02-12杨志刚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期
关键词:安丘韩文

●杨 华,杨志刚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

清诗文集《晚香堂稿》版本及价值考辨

●杨 华,杨志刚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100190)

晚香堂稿;考证;张贞;版本

清诗文集《晚香堂稿》以其孤本性质保留了清代安丘张贞家族的重要史料。诸多目录均著录其为清韩文靖钞本,查找地方志资料后断定此书为韩文靖、王易庵合著誊清稿本。清代康雍年间安丘张氏家族与宛平、山阴等其他家族关系紧密,书中多处藏书印也是“齐鲁印派”研究的拓展资料。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别集类》著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晚香堂稿》不分卷,清钞本,清韩文靖撰”[1]1086。笔者偶观此书,发现其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的著录不同,不仅其题名、卷数与著录信息不尽一致,且成书年代、版本类型以及作者信息较一般的版本更为复杂。笔者重新查考此书版本特征、结合文献内容撰写此文,以图还原该书版本之原貌并评析其价值。

1 《晚香堂稿》概述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著录:“晚香堂稿二卷,清韩文靖撰,清钞本,毛装,一函一册。”(索书号:/2935244)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对此书有如下描述:“晚香堂稿不分卷,(清)韩文靖撰,文靖号松盟,浙江山阴人。康熙末游山东安丘,与张贞友善,此集一册,清钞本,中科院图书馆藏。”[2]404

据《晚香堂稿》实物,其书准确题名应为《晚香堂稿·诗文》(简称《晚香堂稿》),每半叶9行,行22字,双行小字每行24字。开本24.9cm×12.1cm,首叶有“□朴”印加其后,并有“癸酉冬月钞,甲戌春月订”字样说明抄写时间。后有《杞纪后序》《安丘丞王易庵寿序》《王易庵寿序》三篇,书内有手绘《河图顺生图》《洛书逆剋图》两幅。

全书分四卷,一、二卷为诗,第一卷64首,第二卷75首,共计139首。其内容以吟咏各种画作为主,这些画作涵盖植物、鸟类和人物:如《题竹》《鹌鹑》《红拂》等;其他诗是为某些人的画册所题:如《为张光老题画册》《题马五兄画册》等。三、四卷为文,共39篇。第三卷收录《张夘翁册》和《戋园》两部著作札记36篇。第四卷是作者所作序文及安丘五座名胜对联若干。全书涉及人物20余位,包括历史人物,如昭君、潘妃;有些是作者题诗、赠画的友人,如张光老、张夘翁等;有些则是点评诗作的亲友,如王易庵、张大受等。

《晚香堂稿》其内容覆盖地域在今山东安丘和浙江绍兴一代,查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9所图书馆古籍检索目录均无此书记录;《山阴县志·艺文志》《安丘新志·艺文志》无此书,《山东通志》《续安丘新志》载清代道光年间安丘马秀儒有《晚香堂诗集》四卷、《晚香堂文集》八卷,[3]艺文二十八[4]艺文考五其与《晚香堂稿》书名、卷数均不一致,且考证《晚香堂稿》中赠诗的人物大多生活于康雍时期,非道光时期,因此《晚香堂诗集》《晚香堂文集》与《晚香堂稿》并非同一部书,《晚香堂稿》是孤本。

2 《晚香堂稿》著者考

全书字迹、纸张一致,系一次成书。第三卷卷端有署名“山阴韩文靖松盟著”,第四卷《杞纪后序》后有署名“康熙五十五年山阴韩文靖拜题”,可见三、四卷确为韩文靖所作。

第一、二卷卷端无署名。第一卷诗文后有注释:“此先君为表兄唐子履所作灯诗也,内含《佛手柑风》一首乃为马先生画册作,因时迫促,更移此七首中也。”先君,即已故的父亲,这段信息指出第一卷六十四首诗中有八首是抄书者的父亲所作。

第二卷诗后署名王易庵作的诗有六首,包括《题张夘翁拄杖图》二首、《题张申老松根憩寐图》四首。此外,王易庵作诗评四处;元儒作诗评三处、张大受作诗评一处。

韩文靖,字松盟,浙江山阴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第四卷韩文靖作《杞纪后序》有“靖於二十余年前即耳先生名,志向往者已非一日。去年冬始来安丘,而先生之下世已四年矣。”作者自称“靖”,可知“文靖”为其名;第二卷《次韵奉酬夘翁见赠之作》有王易庵注“夘翁因松盟不善饮,又画一扇赠松盟,於松下画一老人自题云《盟松图》”之句,由他人称文靖为“松盟”知“松盟”为其字。查《嘉庆山阴县志·人民志·职官/名宦/乡贤/术艺释老》无此人。《山阴县志·术艺释老》载“韩咸,字无我,好吟咏,工画人物多吴装,大而寻丈,小而尺幅,精彩奕奕,射人所居号青琳堂”。[5]虽《晚香堂稿》中大部分诗作均为题画诗与这一描述相似,但韩文靖诗有“晚香堂下菊花新”等出现“晚香堂”有七八处之多,且著书《晚香堂稿》,其所居应为“晚香堂”,非“青琳堂”,二人名字也不同,则《山阴县志》中的韩咸非韩文靖。

王易庵,自号桃源主人,清代康熙年间安丘县丞。第四卷韩文靖作《安丘丞王易庵寿序》中有小字注释“易庵自号桃源主人,宛平相国文靖公之犹子也”。查《宛平县志·人物志·国朝进士》:宛平相国文靖公应指王熙。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顺治丁亥(1647)科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6]人物上国朝进士王易庵即王熙之侄。《王易庵寿序》中有“吾友易庵王先生前年春谒选及安丘丞……且世居北平……勤于其职。”这一句交代王易庵至安丘做官的时间和缘由,易庵是安丘县丞属实。查《安丘新志·秩官表》康熙年间有安丘县丞王之宾,[7]表一据《山东通志·职官》载安丘仅设“县丞一人”。[8]职官

因而王之宾即为王易庵。韩文靖作《王易庵寿序》中有:“今夏当先生诞辰,渠邑之士大夫知余辱交有素,且先生好余文,歆一言以为先生祝。”韩文靖与王易庵为旧友(“辱交有素”),且二人曾有文字往来(“先生好余文”),因而韩文靖呼王之宾之字易庵。

元儒,未知其姓氏。全书元儒作诗文评十余处,三篇后序均有评语,或点评诗文优劣、或叙述诗作背景、或增加其他诗作内容。如:第四卷《安丘丞王易庵寿序》评语“吾弟于乙未十一月至安丘,丙申三月申安丘招远,四月至蓬莱住”;第二卷诗《鸭》后有元儒小字注释“吾弟为卓明府作《指墨孤凫题句》云:‘何当解道王乔鸟,只影高骞□□飞。’见此愕然,殊可叹也”;第二卷诗《鹌鹑》后有元儒补充“来招远为卓明府画《鹑》,又题云:‘怜渠□向豪门去,竟入他人掌握中。’更觉切合有味”。元儒称韩文靖为“吾弟”,他在安丘(文靖“来招远”)知道韩文靖至安丘的详细行程,文靖为卓明府作画作诗时他也在场,且他还补充一些未收录《晚香堂稿》的诗作,可见二人关系亲密,元儒可能与韩文靖系同宗,也姓“韩”。查《青城县志续编及补遗》:韩元儒,青城县人,清朝岁贡,任安丘教谕,正八品,[9]第三辑,人物表因《青城县志》没有贡举表,因此韩元儒的具体生活年代存疑,还需进一步查考。

张大受,居匠门(今苏州附近)。查:《嘉定县志·人物志》“张大受,康熙庚午登贤书,至乙丑始成进士,选庶吉士,大受风流淹雅,许与气类,游其门者得一字之褒,多猎取科名以去诗文,挥洒如意,海内皆称匠门先生。”[10]人物志《清人别集总目》载:“张大受(1660—1723),字日容,号拙帝,嘉定籍,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11]1111

综上所述,《晚香堂稿》一、二卷139首诗中,有8首是抄写此书之人父亲所作,抄书人存疑;6首为康熙年间安丘丞王之宾所作;一、二卷其他124首诗有元儒、王之宾评语部分应为韩文靖所作;三四卷为韩文靖所作。为此书诗文撰写评语之人分别为元儒、王之宾和张大受。

3 《晚香堂稿》版本考

3.1 《晚香堂稿》版本类型

《晚香堂稿》第三卷为作者自抄,是清稿本,其原因有四。(1)第三卷小字注释篇幅和数量明显增加,或写于天头部分,或用双行小字写于文章序号后。这些注释未著他人姓名,为作者自题。如《书戋园册·一》注释这一部分创作背景:“长夜无事,必畅谈至夜分而后正,随问随答,便书之册,语即不必为合然尓,胜于饱食而昏睡此已。”(2)配图的出现。《书戋园册·六》是对《易经》的解读,文后手绘了《河图顺生图》和《洛书逆剋图》两篇算法图,可知这两幅图是作者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结合五行学说推知,对照《河洛精蕴·河图/洛书》《河洛精蕴·圣人则河图/洛书画卦图》,其文字和卦象均有不同;[12]3-9旁有小字注释创作此图时的思路和与他人讨论后的结果:“引经语□只,是言相对之意如此,其实彼不用先天而用后天,且彼自主名……借粧点其间,于图易卦象俱不合也。”(3)第三卷没有前两部分衍字、缺字和改字的情况。如第一卷最后七首诗之一《鸳鸯》:“□成还及多慨慷,安得绢素百尺长。信手挥洒单意,□上写梧双凤皇。”少一“单”字,后有人在旁边另行添加;第二卷《题张申老松根憩寐图》诗有:“何况世务真琐碎,我与青松盟有旧盟。故山秋思画中生,题诗将画还君去。”显然“青松”后多一“盟”字,这都是抄写过程中产生的衍字和缺字,而作者清稿本一般没有“衍”“缺”的情况。(4)行文整齐,字体舒展自如,不拘一格,有一气呵成之感;句读完整准确,长短句读无一误标,这都与一、二卷的情况不同。

因此,第三卷为韩文靖手稿。因四卷纸张、字体一致可断定抄书人也是韩文靖。综上所述,书中除可确定作者为他人部分为韩文靖抄写外,其他未确定部分应为韩文靖誊清稿本。

3.2 《晚香堂稿》版本年代

清稿本的版本年代判定需要依据卷端、序跋和正文记载综合判断。《晚香堂稿》中有些诗文后注释了作诗时间。如第四卷《杞纪后序》开篇“(靖)去年冬始来安丘……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三日山阴韩文靖拜题”,这篇序作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三月,韩文靖至安丘的时间是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冬;正好对应《安丘丞王易庵寿序》元儒评语:“吾弟于乙未十一月至安丘,丙申三月申安丘招远,四月至蓬莱住。”第四卷的三篇序都是韩文靖在安丘所作,创作时间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

《晚香堂稿》内封面题“癸酉冬月钞,甲戌春月订”,其誊清时间晚于创作时间,以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年(1716)为上限,根据干支纪年法换算,则此书抄写的最早时间是乾隆四十一年癸酉年(1776),装订时间是乾隆四十二年甲戌年(1777)。

韩文靖至安丘时(1715年乙未)“于二十年前即耳闻先生(即杞园先生)名(《杞纪后序》)”。当时韩文靖的年龄至少在20岁以上,考虑当时人均寿命不超过80岁,则内封面所题韩文靖“癸酉冬月”抄录此书的“癸酉年”应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距乙未年相差38年,成书时韩文靖的年龄约在60余岁。

此书成书过程因此明确:《晚香堂稿》是清浙江山阴韩文靖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冬季将其30余年前在安丘所作诗文、8首父亲生前遗作、6首好友王之宾所作同题材诗歌,附兄长(韩)元儒、王之宾、张大受等人对诗文的品评等诸多相关信息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春装订成《晚香堂稿》。书中其他有注释时间的诗文均可按照这个时间跨度来具体考证。

4 《晚香堂稿》研究价值

清人韩文靖所作《晚香堂稿》因其孤本的性质,保留了大量其他典籍中未收录的安丘张氏家族资料。且其记载多于张氏后人张柏恒所编《安丘新志》一一对应,其可靠性很高。近些年来,研究张氏家族的文献逐渐增多,其研究主要依据方志和其友人的诗文集,《晚香堂稿》是这类资料的重要补充。

书中所记“杞园先生”张贞(见《安丘新志·儒林传》)是清代初年的著名画家、篆刻家、地方志专家。其生平事迹被载入《山东府志理学传》《增广府志文学传》《山东通志人物传》等多部书籍中。其著作主要有《安丘乡贤传》《杞纪》等数百卷。这些书被收入《清史稿·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中,可见其影响之大。《晚香堂稿》中有资料记载张贞不仕的原因(《杞纪后序》“念丁太夫人忧”)、其未刊行的著作(《题张夘翁拄杖图》“杞园先生尝汇刻其杖铭笺”)及遗留的画册(《书张夘翁册》“王安节为杞园先生作画册十六幅”“杞园先生有《浮家泛宅图》”)等诸多信息。

张贞所在的家族——张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兼书、画、篆、文、诗为一家,在安丘当地颇有名气。张贞三子在辛(字夘君,书中张夘翁)、在戊(字申仲,书中张申老)、在乙(字亶安,书中张亶老)均是齐鲁印派的代表。[13]122-131张在辛师从周亮工、程邃受学习印法,能绘“鹅翎画”,《安丘新志》载其能“用鹅毛蘸墨扫峰峦”,[14]58-60堪称一绝,《晚香堂稿》也有“夘翁精于篆刻”之说与之对应。其弟张在戊收集“汉唐以来官私印”,并对各印的时代体式作传注,著有《宝典》四十八卷,《晚香堂稿》载在戊曾奏《水仙操》予众人欣赏(《题张申老画册·水仙》:“移情别授成连诀,为取桐君一再弹。桐君申老”)。三弟张在乙师从黄济叔(清代篆刻名家),擅长书法、篆刻,能“仿赵文敏(明代赵孟頫)印”。[7]卷十七,儒林传《晚香堂稿》载其画作十幅。《晚香堂稿》以叙事性的语言一一描绘了康雍时期张氏家族子弟的生活场景。

根据《晚香堂稿》的著者和文献内容综合考辨,康雍年间张氏家族与安丘、宛平、山阴有亲密关系的其他家族交往情况也进一步清晰,这是研究张氏家族交往关系的重要史料。如下图:

此外,由于《晚香堂稿》一书与张氏家族的渊源紧密,其书中十余处藏书印可与《渠亭印选》《张氏一家印存》等“齐鲁印派”著作中的篆刻进行对比研究。《晚香堂稿》第二卷有印“澹泊明志”(阳文),卷末有二印“琴溪”(阳文)、“□印”(阴文)。“琴溪”正好对应卷首“癸酉冬月钞,甲戌春月订,琴溪谨藏”题款,应为韩文靖自号或堂号。第三卷卷端书名“晚香堂稿”上有“□□□□□□”(阳文)印,下落款“山阴韩文靖松盟著”有印章“温不增华,寒不改叶”(阴文),卷末有印“贤者固不可测”(阳文)。全书末尾有印“为知三用”(阴文)。这些藏书印的内容大都不是某个人的名、号,未涉及具体的人物信息,它反映的是书印主人的情趣、爱好和追求。除“琴溪”外,其他藏书印的主人均需要根据相关工具书进一步比对。

5 结语

《晚香堂稿》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管理系统中均被著录为“清钞本韩文靖撰”,且均未涉及其具体复杂的版本情况,不能准确体现其内容特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的根据古籍题名、序跋、牌记(或者印章)等外部信息特征鉴定版本的方法本身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准确判断写本信息本身就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古籍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准确地著录其基本信息是研究古籍、判定价值的基础。《晚香堂稿》所记康雍时期人物二十余位,仍有少数未考出,可供各领域学者作进一步研究。

[1]中国古籍善本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404.

[3]杨士骧,孙葆田.山东通志卷一百四十六[M].济南:山东通志刊印局,民国4-7年(1915-1918).

[4]孙维均,章光铭,马步元.续安丘新志卷十[M].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5](清)徐元梅,朱文翰.山阴县志[M].绍兴:绍兴新闻日报社,1935.

[6](清)王养濂,李开泰.宛平县志第五卷[M].民国钞本.

[7](清)马世珍,张柏恒.安丘新志[M].民国九年(1920)刻本.

[8](清)岳浚,法敏,杜诏.山东通志卷二十五[M].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9]山东省淄博市地方志办公室.青城县志续编及补遗[DB].[2012-04-26].http://www.zbsq.gov. 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4&rec=80&run =13.

[10](清)程其珏,杨震福.嘉定县志第十卷[M].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11]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12](清)江慎修.河洛精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13]孟庆星.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J].东方艺术,2007(4):122-123.

[14]张志成.齐鲁印派宗师张在辛文化艺术述略[J].山东档案,2009(2):58-60.

G256.2

E

1005-8214(2014)01-0061-04

杨华(1988-),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献学;杨志刚(1982-),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0余篇。

2012-06-18[责任编辑]李金瓯

猜你喜欢

安丘韩文
安丘大姜大葱入选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韩文提要
小香蕉
家乡的小豆腐
郯庐断裂带安丘—营县断裂南段(郯城—淮河)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游园
山东安丘仓方早生桃生产管理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安丘蜜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一笔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