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民族学学科构建“羌族文献数据库”

2014-02-12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成都61004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献数据库羌族数据库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成都610041)

以民族学学科构建“羌族文献数据库”

●袁琳蓉(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成都610041)

羌族文献;特色数据库;民族院校;图书馆

本文通过对“羌族文献数据库”构建过程的分析,认为建立少数民族数据库必须重视“民族学科”因素,应以民族学科为导向,进行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并注重实地调查和第一手资料的采集、完善;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记录、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活态文化,以全面提升数据库的质量。

民族文献是民族院校图书馆馆藏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深入研究民族学学科的重要文献保障。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类文献,特别是以西南地区民族类文献为核心的特色藏书体系。为适应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从2000年开始,按照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和教学科研的需要,陆续完成了10余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羌族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分别获得CALⅠ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重点项目、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与文献规划项目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的立项,并按要求圆满结题,填补了CALⅠS专题特色数据库相关研究的空白。

现就“羌族文献数据库”的构建展开分析,旨在为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利用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依托优势,合理选题

选题是自建特色数据库的第一步,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正确的选题,不仅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还关系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和数据库的生命力。民族院校自建数据库,其选题及内容必须依据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教学科研的需要及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而确定。为此,我们对馆藏文献资源、读者需求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基础工作等内容展开了调研,组织专家咨询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了解,从而确定选题并建设《羌族文献数据库》。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下。

1.1 意义和作用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和最具文化特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松潘和绵阳市北川、平武等县,也是2008年“5·12”大地震中受灾最惨重的少数民族。近几年来国家对羌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羌民生产生活、羌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也对羌族历史、宗教、经济、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民族关系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产生出大批优秀成果。为此,建立大型、系统、多媒体《羌族文献数据库》,一方面将为国内外羌族研究和相关的西南民族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源保障,同时推动学术研究,服务教学科研和羌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收集、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羌族古籍和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学科优势

西南民族大学是由国家民委主管的一所包括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拥有西南民族研究院、西部大开发研究所等60余家校级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拥有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中心和民族文献中心。羌学是学校民族学科中的重点学科和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设在我校。学校拥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完备的研究梯队,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羌族文献数据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地域优势

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羌族是四川唯一的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历史在中国民族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历史长河积淀形成的丰富地域特色文献资源,反映了羌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涉及羌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经济、婚姻家庭、民族习惯、族际交往、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是羌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民族大学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民委主管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对本省的羌族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开发,占有地域的优势。

1.4 文献资源收集、利用的优势

羌族文献是我馆重要的馆藏特色资源。1951年学校成立时,接收了原华西大学等学校的有关西南民族的图书文献,其中就包括羌族文献;学校的许多专家参加了20世纪50年代四川少数民族的民族识别和民族调查工作,收集了较多的历史资料,留下了大量调查报告和珍贵的原始调查记录(手稿)。我馆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购买、收集了大量的西南少数民族文献,其中羌族文献一直是我馆重点收藏的文献。经过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建设,我馆已形成了较完整、系统的羌族文献中心。

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境内,也是在四川唯一的世居少数民族。多年来,我校为羌族地区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羌学专家和大批各级羌族领导干部,他们在羌族地区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羌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我校在羌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校友资源优势,为羌族文献资源的收集和广泛利用打下了基础。

2 保证质量、突出特色

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民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依据民族学科的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我们对涉及羌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内容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分类。

我们确定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是在数量和质量上建成国内外最全面的羌族文献数据库。包含国内外有关羌族和羌学研究的图书、期刊论文、历史文献(如地方志、族谱、歌谣、经文)、原始档案(如公文、契约、信函、手抄稿、照片)、调研报告等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影音作品以及“5·12”地震后羌区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一、二、三次文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原则,即(1)独特性;(2)标准性,规范性;(3)实用性;(4)可扩展性;(5)共建共享等原则外,还加强和突出了以下的内容。

2.1 专家的参与和把关

要体现“羌族文献数据库”高水平的学术利用价值,民族学、历史学、羌学等学科专家的参与、指导、把关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邀请并成立了由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既有校外的知名专家和校内的民族学、历史学、羌学专家学者,还有校外图书馆同行专家的参与,同时,还聘请羌族地区的专业人员担任顾问。

2.2 注重第一手资料的采集

文献资源内容具有特色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根本所在。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按照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地调查,我们深入到羌族地区搜集第一手资料,始终把羌族特色、羌族原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作为核心工作。

(1)口述文献的录制。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这些口述文献保持和反映了原始羌族的生活色彩,这正是数据库收集和反映的重点。

(2)地方文献的搜集。近年来,随着对羌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组织研究和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反映羌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如“《羌族历史文化集》《地方史志文集》《羌族民间故事集》《羌族民间故事选》《西羌古唱经》《羌族思想史资料汇编》《西羌文化研讨文集》《羌族风情录》《北川羌族》《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羌人列国要记》《羌韵》《羌魂》及《西羌文化》”[3]等,这些地方文献是我们建设数据库内容的核心。

(3)活态文化的记录和保护。“5·12”大地震使古老的羌族文化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除了对羌族物质文化的破坏外,还表现在对羌族活态文化的巨大毁灭。针对以上文献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我们组织了由学科专家、图书馆业务骨干组成的课题组,两次到羌族聚居区收集资料。先后到马尔康、茂县、汶川、理县等地走访了州县两级民委、宣传部、党史办、史志办、民政局、统计局、文化局、教育局、社保局、广电局、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考察了多个灾后重建的羌族村寨;观摩了羌族民间歌舞、释比念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理县桃枰、茂县坪头村、甘青村白石羌寨、黑虎羌寨等地,还同乡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座谈和访谈。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各羌族县地方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采集了大量与羌族相关的图书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电子文献资料,拍摄、录制了大量照片和音频视频,获得丰富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2.3 记录、保护、传承羌民族活态文化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活化石。由于羌民族无文字,“羌族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主要依靠口碑文化,即释比经典传播,同时相辅以各种文物、民风民俗及活态存物”[4],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记录、保护、传承羌民族活态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民族学科体系中影视民族学研究和反映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手段这种独特的收集民族文献的方式,“不仅将民俗事象按原貌记录下来,同时也按原貌将其传播给人们”。[5]这种记录传播的方式是对民族学科的一种立体式的捕捉,对深入开展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羌族文献数据库”的重要特色子库“羌族音视频数据库”“羌族图片数据库”全面收集和反映了羌民族的活态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口述文献。至今仍然流传于羌族中的部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释比唱词等方面的内容。

②宗教活动。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人释比进行宗教活动的视频等方面的内容。

③历史文物。大量反映羌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物图片等内容。

④民俗、艺术。收集、拍摄了已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瓦尔俄足”节日、羌绣及具有独特的羌族建筑文化重要符号的“羌寨碉楼”等方面的音视频资料。

3 打造全方位、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

完成的“羌族文献数据库”是集文本、图片、多媒体为一体的大型数据库,包括18个子库。反映的内容覆盖羌族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婚姻家庭、民俗习惯、族际交往、文化遗产等领域。

为方便读者查找,从资源的类型划分,我们分别建立了羌族图书、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片、音视频等数据子库;为突出反映相关的学科专题,依据文献所反映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我们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集中,建立了专题特色数据库。如在羌族的历史中,西夏是党项羌建立的一个政权,是研究羌族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将有关研究西夏党项羌方面的专著、学术论文等相关文献集中,建立了西夏(羌)数据子库(图书、学术期刊);由于羌民族无文字,有关羌族的记载多以汉文文献记载和流传至今,因此我们将汉文古籍中有关羌的记载,归纳、整理出来,建成了四库全书(羌)数据子库;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羌族地区和羌民族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广大民众以及各省市的援助下,羌族地区灾后重建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将反映羌族地区的灾后重建及研究的有关文献集中整理建立了“5·12”灾后重建数据子库;同时还有羌族民间文书数据子库、羌族大事记数据子库等专题数据库。

在建设过程中,沿用我们最初建库时使用的TPⅠ平台,统一按照《CALⅠS专题特色数据库描述元数据规范》中所规定的书目信息、网络资源信息、图像信息和音视频信息等元数据进行规范标引。

[1]冉荣光,等.羌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1-384.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584.

[3]陈春勤.羌族文献全文数据库建设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3):28-31.

[4]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8-10.

[5]贡保草,坚赞道杰.影视民族学在民俗调查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1999(4):86-87.

[作者介绍]袁琳蓉(1961-),女,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民族文献学。

G250.74

A

1005-8214(2014)06-0079-03

2013-11-26

本文系教育部“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ⅠS)三期专题特色库重点项目“羌族文献数据库”(项目编号:4401—SC—101)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李金瓯

猜你喜欢

文献数据库羌族数据库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检索数据库
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文献数据库评价研究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论我国学术文献数据库的质量调控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