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

2014-02-12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信息管理处陕西延安716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服务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信息管理处,陕西延安716000)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

●顾霞凤(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信息管理处,陕西延安716000)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核心价值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公共图书馆人只有清醒地认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内涵,才能把握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并在行动上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既是文化的承载者,又是文化自觉的践行者。加强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对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内涵

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是指公共图书馆在创造和发展文化中的自觉作用,包括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和图书馆人的文化创新意识、改进文化服务方式,主动自觉地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统,遵守世界文明准则和让中华文化为世界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1.1 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家园塑造

公共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为一些想读书而又缺乏图书的人们提供了场所,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文化大餐;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人们的自学能力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推动人的道德志趣和品质风范等多方面发展。这样不仅能为广大国民的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还能为国民拓展开放、宽容、多层次、多方面的休闲生活空间,调动大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和分享文化成果,丰富国民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1.2 公共图书馆的民族自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日益多样化,新思想与新观念、新智慧可以拓展民族文化的内涵,促进人类文明的交融与发展。在社会走向分化、分裂的时代,图书馆与它所处的整个社会交流系统一样,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聚合力量。公共图书馆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宗教等历史与文化信息的发散和传播,使人们熟悉传统、认识现在,知道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知道现在面临的现实制约、传统影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对传统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还是对民族的认同,都可以产生凝聚力。即使持不同观点的人群和相互仇视的不同群体,通过在公共图书馆阅读、学习和交流,也可以形成对社会、家庭、国家乃至民族的共同意识,这样公共图书馆就成为了凝聚社会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平台和载体。

1.3 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文化观

《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对其所在民众……给予同等的免费服务。”“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它在提供设施和服务方面对读者一视同仁,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官员,都提供同等的免费服务。因此,图书馆的文化自觉,首先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树立尊重人格、维护尊严的平等观。

1.4 公共图书馆的多元文化共存

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到图书馆来的人们,都是以他们自身特有的方式来思考的。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跨文化对话意识,科学对待不同群体的文化观念,不为社会世俗价值观所左右,这是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的又一鲜明定位。

2 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的当代困境

2.1 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未达成共识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1999年开始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2004年ALA发布了达成共识的《图书馆工作核心价值》:公平取用、隐私权、民主、差异性、教育与终生学习、维护知识自由、公共资产、保存资源、馆员的专业性、服务民众和社会责任。[1]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发布为美国图书馆界宣扬职业理念,形成思想共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国家图书馆或图书馆协会也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进行研究,并陆续公布本国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我国在2007年图书馆年会上提出了图书馆核心价值这一论题,之后很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至今未形成一致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当然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确立是一个艰难过程,必须要有充分讨论和协商,并最终达成共识。由于图书馆核心价值如文化权利、自由平等、民主和包容等思想在精神层面并没有内化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理念,同时也缺乏保障机制,因此出现了在认识上对文化传承、社会公益、知识自由等公共图书馆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在图书馆服务的制度、措施和实践方面没有上升到保障公民知识自由的高度等现象。

2.2 公共图书馆内部简单的科层制文化

我国基本上还是政府或主管机构——馆长型的治理结构,人治和行政治理色彩浓厚,是很明显的单利益主体治理。同时管理结构呈现金字塔结构,层次过多,流程过于分散,行政与业务存在隔阂现象,这种单一行政治理的制度文化,削弱了公共图书馆内部文化的整体性。一是缺乏对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与图书馆员的精神文化的关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内在需求特别是文化精神需求关注不够。二是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与决策不够,馆员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从而导致其仅仅停留在工作程序与操作层面,缺乏对图书馆职业精神和使命的深入思考,更没有形成职业核心价值观。三是馆员之间、公共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尚未完全建立以协调为基础的行为导向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四是部分工作人员对公共图书馆的职业认同感较低,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损害了公共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这些情况影响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了对图书馆的文化本质的漠视。

2.3 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网络技术的影响。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的出现,公众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的强大文献检索功能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电子阅读卡的发行,其便利、快捷与低成本直接冲击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功能,公共图书馆失去文化服务的中心地位,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同时,网络书店如当当网、孔夫子旧书网流行,其多样化的阅读推荐活动和个性化的订书送货上门活动,大量电子图书的免费提供或廉价出售,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优势地位大大降低。

第二,市场化影响。市场化的最大优点就是找到需求点,追求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图书馆分编业务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我国图书馆界也逐渐认可了业务外包,然而随着外包内容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图书分编外包后的数据质量问题难于有效保证。最常见的问题有数据标准不一致,分类、主题标引粗糙,数据著录过于简单,缺漏字段,同书异号,同号异书,文献的重复著录,版本、种次、译本不加区分,对多卷书的标引不一致等等。总的来说,加工质量比较差,主要在于外包商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形式,片面追求速度,造成工作人员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这就是图书馆享受了外包带来的高工作效率,而难于保证馆藏数据的质量。这种业务外包、技术依赖,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对图书馆服务、奉献等社会价值追求的懈怠,有悖于图书馆文化自觉精神。

第三,标准化要求变程式化服务。实施标准化本来是为了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可是在标准化的幌子下图书馆逐渐异化为完全程式化的服务,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被简化为获取与提供的单一模式。为什么经常听说,好多人到发达国家,爱找他们的图书馆,爱里面优雅、宁静,爱馆员的亲切、随和;而国内悠闲自得的读书场面不见了,温馨的馆员读者之间的辅导交流不见了,无微不至的参考咨询不见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见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成为计算机操作员而退居后台,留在前台的,只是保安人员和保洁工人。[2]触摸式查询终端、自动借还书系统的应用,使得原本需要与人交流的东西变成了与机器交流,读者与馆员之间如此隔离,个性化服务如此稀缺。理应属于图书馆自身文化的文化熏陶、精神交流和思想碰撞等人文气氛丧失殆尽。

3 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的途径

公共图书馆要有文化使命的担当,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在于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启蒙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素质、能力和精神境界,通过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认同来实现文化的创新。

3.1 提高公共图书馆领导者自身的文化自觉能力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服务文化是否先进,与领导者的文化自觉程度密不可分。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必须提高馆长及各部门管理者的文化自觉能力。领导者的思想决定了它的言传和身教,影响着被管理者对组织的认同,也决定着其能否带领员工实现组织目标。首先,公共图书馆领导者应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具有文化自觉能力,能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文化内涵;能正确把握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奉献精神;能自责自律、客观地评价自己,勇于创新。其次,公共图书馆领导者要善于把公共图书馆文化使命具体化为本馆的发展定位与建设目标,并凝练为全体馆员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内化为全体馆员的文化服务理念,使之成为公共图书馆长远发展和职工成长的持久动力。这样,领导者就实现了对公共图书馆文化自觉的践行和引领。

3.2 提高馆员队伍的文化自觉能力

公共图书馆馆员在默默地管理和守护着公共图书馆这座殿堂,在雅然无声地撒播知识。他们既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者,又是公共图书馆文化的传授者。但是,并非馆员的所有活动都符合文化自觉的精神。如何才能使馆员达到文化自觉的境界呢?一是要有职业价值认同感,要有坚守和传承文化传统的决心和信心,以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投入到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二是有“修己安人”的自觉性。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最高成就莫过于读者在被自己服务的过程中折服于自己人格修养所散发的魅力,进而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气氛。所以公共图书馆馆员应先修缮自己,用心改变自己,自觉维护和创造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精神。善于“修己”必是自律的,自觉的,因此在管理公共图书馆事务、服务读者、传播文化的过程就会自觉遵循文化自觉精神。三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既要学习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又要主动了解公共图书馆的前沿动态及本馆新开展的业务,还要针对自己的岗位特点,不断接受如采访、编目、流通管理、期刊管理等专业培训和文献检索、课题咨询等信息咨询培训。馆员队伍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升文化自觉能力。

3.3 传统公共图书馆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的魂。现代技术的应用是公共图书馆的治理工具变革。如果因为公共图书馆“唯技术”而成为走进图书馆,只见建筑、书刊和机器,唯独不见“人”,把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场所简单化为在机器辅助下的知识信息的提取场所,[2]那么这种追求公共图书馆的工具价值的价值取向,会造成馆员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功利目的和只关注人的外在尺度,从而淡化或者边缘化了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传承。要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要坚持原则性,也就是现代技术应用的大前提是不可以取代和损害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也就是公共图书馆人的很多角色不可以让位给现代技术。二要注重开放性,即传统公共图书馆文化需要现代技术的新鲜血液。数据物理集成模式、联机公共检索目录、资源导航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以传统图书馆文化为载体的文献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理论在现代化中赋予了自己新的价值,增强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势,这也正是文化自觉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所产生的良好结果。同时也要看到,人的现代化比工具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仅仅是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的一部分,理想的公共图书馆现代化应该是在具有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的公共图书馆人的主导下,运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这才是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1]宋显彪.再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J].图书馆杂志,2007(6):11-13.

[2]章春野.论图书馆的文化使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9-13.

[责任编辑]李金瓯

G250.15

A

1005-8214(2014)06-0089-03

顾霞凤(1982-),女,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信息管理处助理研究员。

2013-05-03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