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多党合作利益整合
2014-02-12宋晓敏
宋晓敏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多党合作利益整合
宋晓敏
(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在社会治理问题越来越重要的当下,有效释放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直接关系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因此,发挥我国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进行社会利益整合,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在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视角下,从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党内建设,利益整合的制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我国多党合作中的利益整合问题。
利益整合;政党;多党合作制
在当前政治生活中,整合社会利益是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1,p169]“政党通过利益综合,减少利益冲突,促进利益整合。”[2]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在凸显其利益整合功能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现状的分析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科学决策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所突出的是合作。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多种功能,如利益整合、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监督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在客观上也对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明显的利益整合功能优势。“多党合作制作为一种政党制度,实际上是一架整合各种政治需求和政治资源的机器,也是一架利益分配的机器,它通过自身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尽量包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尽量吸纳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理想,成为社会各方面表达自己利益要求的重要渠道。”[3]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合作型政党制度,具有完全不同于无竞争型和竞争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主体的相容性、关系的合作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是其结构的主要特点。该结构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与无竞争型和竞争型政党制度所不同的功能。鉴于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就能有力协调多元利益主
体诉求,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目前,在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利益整合主体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作为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力量,执政党在社会公共权力意志形成和实际运行中处于领导地位。然而,某些领导干部的宗旨和服务意识却越来越淡薄,而权力意志却越来越强,以权谋私,以权牟利,权力寻租导致的腐败问题越来越多,这不仅腐蚀了领导干部,败坏了党的形象,而且间接影响到了党的执政合法性。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一些领导欠缺正确的利益观和权力观,作为多党合作领导力量的执政能力亟待提高。民主党派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暴露出参政能力不足,参政意识不强的问题。因此,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也需要加强。
利益整合对象的非群体性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走向纵深,公民的权利意识开始提升,并且整个社会的原子化趋势越来越强。个体更多时候是通过自己的渠道表达切实的利益诉求,而不再依附于单位或者某个组织团体发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的必然结果。这样,就会出现较多的利益诉求和反馈迟滞的问题。政府服务于公共利益,更多时候的决策是站位于整体,而对特殊个体的利益诉求往往无单个具体回应。这就会在客观上导致个体利益诉求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可能矛盾。对执政者提出利益协调和整合方面的更高要求。
利益整合制度及手段的不完善。利益整合是以制度为保障的社会关系的调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下,由于制度的供给不足,造成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缺位,也使得社会强势群体在无法获得有效的制度供给情况下往往凭借自身的优势强行向社会公共权力索要利益与好处,造成无序的非制度化状态。利益整合机制手段的不完善最主要表现在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完善方面,而利益表达渠道的主要问题就直接反映了党的利益整合机制建设不足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我国公民利益表达途径很多,如人大、政协、人民政府、政党组织(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然而实际上只有党的利益表达渠道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其他渠道大都要经过党的利益表达渠道才能进入决策中枢,依附性较强,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其他利益表达渠道功能的有限性。另外,对于这些利益表达渠道的规定往往停留在宏观的原则性层面,而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还相对缺乏。
二、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必需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治理问题愈来愈突出。而鉴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存在的一些缺陷、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以及抵制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冲击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
1.多党合作制度发展是应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变化的要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发生变化以外,新的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每个社会阶层都有自我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有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去容纳这些社会力量,其利益诉求就会在制度外表达,势必会滋生政治不稳定。”[4]因此,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加大了公众利益表达力度和强度,这主要表现在利益表达愿望更加迫切和利益表达内容方式和渠道多元化两个方面。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类群体结构的变化,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现代政党制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就是要为不断整合多元的利益诉求,实现利益聚集和平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客观结果就是冲破靠行政手段分配资源的方式,继而也冲破了由党和国家依靠行政手段控制和操纵单位的社会组织体制。”[5]在这种背景下,原有的整合方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有效发挥协调利益、整合社会的功能,为此,“必须在创新整合手段和整合方式上下功夫,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政治制度。”[6,p190]
2.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需要
从社会治理的客观需求来看,必须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在过去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在科学定位党政关系和政府角色、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形式、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依法治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不过,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显得迟缓滞后,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改革意味着利益调整和重构,势必损害一部分群体的利益。然而,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消除利益矛盾,更是为了协调和整合利益矛盾和冲突。现阶段的中国,人民内部矛盾一般不具有对抗性,显然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协商和协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建设水平不高,无论是顶层的制度设计还是微观的运行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党际利益的协商内容和形式存在着随意性和主观性的问题,没有形成规范的协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势必影响多党协商的利益整合功能的效果。
3.多党合作也是中国广泛参与国际政治机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随着中国更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多党合作制面临着外部的严峻挑战”[7]。这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交流等方面都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和威胁。从世界范围看,西方的“普世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推销能力。西方的政党理论无论在理论建设还是在宣传舆论方面占据强势地位。因此,在外部挑战面前和广泛参与国际政治机制建设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制度自信。
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理论创新。这就是多党合作制度合法性的基础。
为了从理论上澄清人们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党制度优劣的标准。惟有广泛地聚集和表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多党合作制度才能取得人民的热烈拥护和衷心支持,才能凸显与别国政党制度的差异,从理性上认识中国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功能和民主价值。
三、以社会治理创新为指向,加强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
现实表明,加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从根本上、从关系人民利益的关键点上入手,发挥其利益整合功能。
1.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党对社会的凝聚力,必须善于整合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尽可能顾及其他社会阶层和大众的利益。”[8,p203]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支持,在于执政党提供给参政党的政治资源分配,即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
执政党需承担社会公共权力的职能。执政党应该以法定的程序或方式把执政党的意志和要求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意志和要求。加强和改善对于国家政权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使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社会公共权力中得到体现。
执政党应合理下放地方权力。为使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两重关系得到和谐实现,具有关键意义的是两者之间的权力配置或分割。在当今社会转型问题突出的中国,阶层分化愈加明显,中央和地方利益冲突也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更应高度重视权力的优化配置,依据地方的不同历史情况、文化传统、民族关系、政治状况、经济发展等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地向地方下放权力。
政治权力需要公众的制约。宽容的权力机制可以更加广泛地协调各方利益要求,以整合社会利益。但是,宽容的权力机制并不代表不注重权力制约和自身民主建设,政党在代表公共利益时,还必须防止政府的公共权力的滥用,“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设定界限,以权力制约权力”[9]。对各级各类国家社会管理人员的利益表达行为予以严格的监督,对其违反规定、动用公共权力和组织资源进行利益表达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处。
2.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广大参政党既代表自身政党的利益,又代表其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同时他们也广泛参与公共决策,代表公共利益。鉴于此,可以把参政党的代表性确定为协助代表人民的利益。应该承认,尽管目前的社会生态对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但参政党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社会对参政党的政治期待、社会期待,对各参政党功能的整体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
提高参政党的政党意识。要加强对参政党的政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参政党要明确自身身份定位,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民众的利益关注,对于民众的利益诉求能保持足够的政治敏感性,使利益疏通、表达的渠道足够通畅。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参与意识、竞争选择意识也非常重要。因此,参政党应充分认识到其具有利益表达、利益整合、政策建议、民主监督等功能和权利。这些政治权利又为社会成员主张和实现共同利益提供政治可能,具有平衡不同利益关系、消除利益矛盾的作用。
提高参政党的政党能力。“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理论定位和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它们不仅仅是作为政党进行了对所代表阶层、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而且全面参与了国家政策的协商、制定、执行等整个过程。因此,就我国的民主党派而言,它们执行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利益代表功能,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参加和介入了国家权力对社会方方面面以及各阶层、群体利益的整合过程。”[11]因此,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从认识问题把握问题,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组织协调事务等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时,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加强与所代表阶层的实际联系,充分运用执政党分配的政治资源,为自身代表的利益主体谋求利益,增强其利益代表和聚合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
3.完善多党合作制的利益整合机制
政治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执行
与反馈的过程。“利益表达是利益整合功能的前提,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益表达制度,以便于具体利益各异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通过顺畅、合理、合法的渠道表达出来,便于执政党和政府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和摩擦。”[12]
要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利益均衡的必备制度设施”[13],要让它们充分发挥利益表达主渠道的作用,把人民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应重视政协广泛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类社团的特点,要让政协的通达民意、协调利益、整合信息等主要职能充分得到发挥。同时,要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咨询和情况通报制度制度化、可操作化,为他们调查了解民意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
增强社会群众团体和基层组织的利益表达功能。必须创造条件让各类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其独特作用,扩大执政党获取利益信息的途径。从社会的最底层开始抓起,整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关系,尤其要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延伸政党制度的组织网络,不断提升政党的社会整合力。同时,要着力解决好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中党组织边缘化、党的组织运行机制滞后、组织工作效能偏低以及党员干部素质尚待提高等问题。要通过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加和创新利益整合的方式方法。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舆论传媒的功能,在信息时代,各类舆论和信息平台都是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类舆论媒体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的功能,同时积极预防各类消极舆情的发展,使舆论和媒体成为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理性渠道。主流媒体既要成为党的喉舌,也要成为人民表达利益的喉舌。要敢于创新,善于分析和利用各类新型传媒,使之成为收集和反馈民意,提升政党利益整合能力的有益补充。
总之,增强多党合作制度利益整合功能的实践效果,既需要提升执政党的认识水平,尤其是要敢于听取带有普遍性的不同意见,极力关注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同时,也需要参政党在参政意识、参政能力和参政机制等方面提升自己。唯有如此,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利益整合机制才能够不断完善发展,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查燕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表达[J].社会科学研究,2008(4):23-24.
[3] 尉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利益表达功能探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8(2):16-17.
[4] 刘冀瑗.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8-9.
[5] 洪伟.转型时期我国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20-21.
[6] 段若鹏,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结构变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王江燕.首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暨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研讨会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8): 20-21.
[8] 郭亚丁.政治差异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9] 彭穗宁,祝灵君.多元利益格局中的党群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1):10-11.
[10] 齐春雷.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社会生态考量[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17-18.
[11] 林怀艺,连志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6):11-15.
[12] 李丹.利益表达的法理基础及其制度构建[J].社会科学研究,2006(12):23-24.
[13] 王树臣.我国多党合作制内部的政党和谐关系[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4):17-18.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ests in Multi-party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SONG Xiao-m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Now the social-governance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effective release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ests integration mechanism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our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sests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construction, the interest integration system, means and methods
interest integration; party; multi party cooperation
D621
A
1009-9115(2014)04-0102-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4.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10014),河北省教育厅项目(SZ2011932),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3A02)
2014-04-01
宋晓敏(1978-),男,山西长治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