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2014-02-12朱燕鸣
朱燕鸣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及解决途径
朱燕鸣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政治信仰作为人生观的核心之一,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关键课题。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使大学生获得有效的政治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对策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1.主流呈现积极向上态势
目前高校大部分大学生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政治鉴别力、评价力、分析思考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良好,无论是对我国现有的路线方针、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治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2.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不明确
首先,无法清晰的确认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政治信仰,当被问及自己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也不清楚这是不是信仰”。其次,政治信仰方面趋向功利化,比如为了入党而信仰共产主义,借助党员身份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第三,一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并且对我国主流的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并不很清楚,无法确切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无法在本质上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未能从理论上掌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判断是非,造成立场不明确。
3.小部分大学生存在消极的政治信仰
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存在消极的政治信仰,这其中有的是没有信仰,有的是盲目的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信奉宗教或是信仰资本主义。虽然大学生当中的主流政治信仰是积极向上的,但对存在于部份大学生中的政治信仰缺失问题,我们应该给与重视,防止不和谐因素的传播和扩大。这不但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旺。
二、政治信仰缺失的原因
1.经济发展促使文化多元化
步入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逐渐凸现出来,地球村逐渐成为一个现实,中国的经济步入了该科开放的快车道。思想、文化观念等呈多元化态势不断涌入中国社会。大学生的一只脚站在校园里,一只脚却正在迈向社会,这一状况,使大学成为思想碰撞的聚集地,多元化的思想进入大学的校园,造成了大学生的多元化信仰,比如,功利思想日占上风,调查显示,31%的大学生把上大学作为自己找工作的跳板,把找到好工作作为上大学的唯一使命,大学被看作“职业培训中心”,于是便滋生了“技术第一主义”。这一主义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了实用技能之后,看轻了人文精神。
2.媒介形式多样化
网络的普及以及微博、微信的流行,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这造成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非常丰富,并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大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也使他们接收信息是随个人意愿的,是非对错不加选择。此外社会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播不良信息,而且国家政府对媒体网络信息的监管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不良对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3.教育体制不健全
大学生政治信仰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健全。我国在教育体制方面存在一个弊端,即盲目追求升学率,这一弊端在中学阶段尤为突出,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由此一来青少年的政治信仰教育问题就被忽视了。当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虽然校方在德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很差,政治信仰的最佳培育期已被错过。
4.教师教育方式不正确
高校的“两课”教育在授课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社会主义理念在课堂上由教师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至于是否接受和获得他们心理的认同,就不得而知了。高校“两课”教育普遍忽略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因此大学生不能把有关政治信仰的理论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标准、人生的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的解决途径
大学生身份的独特性决定了政治信仰的培养不仅会对他们个人的成长造成影响,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治信仰的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给予广泛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政治信仰教育,首先需要做的是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为政治信仰的教育提供基础。还需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政治信仰的培养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大环境。其次,党员要彻底杜绝腐败,对党员进行防腐教育,增强党员的自律能力,使党员在民众及大学生心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取得大学生的信任。第三,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因此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多举办一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阵地的作用
高校要努力在思想政治课程里渗入政治信仰教育,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浅入深出,让大学生真正将所学内容转化为个人价值理念,不只是听入耳,还要记于脑、埋于心,最终表于行。具体实施起来,首先,以专题形式讲解政治信仰,在讲解过程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信仰作为重点,详细深入地阐述其内涵,通过一次次的讲解,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其次,学会创新,让大学生在创新中体会乐趣,从迫于学到乐于学。加强交流,听取学生意见,并将其融入到课程当中,促进大学生学习政治思想理论的积极性。最后,多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讲述,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由自身作为出发点,联想到国家、社会,再转化成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不断拓宽新渠道,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只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和抵触心理,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首先,明确方向和目标,树立校园文化活动的风向标—政治方针、价值导向,从而使政治信仰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进行。其次,对社会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实践,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其在社会中了解国情、民情,受教于社会,并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第三,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逐渐在大学生当中普及,它的传播作用正在超过传统媒体。如今QQ、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聊天工具,把这些新技术应用到政治信仰教育中,更贴近大学生生活,更利于大学生的消化吸收。第四,对信仰教育的方法进行改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追求,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仰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引导放在首要位置,并用说教加以辅助,把政治信仰教育和每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结合在一起,让信仰与理想相互激励。
4.激发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重视引导大学生的自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并通过大学生独立学习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将相关抽象理论深入理解,内化于心。其次,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来解决现实问题,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外化于行动。
总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培养良好政治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我们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并探索更多有效的办法,保障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不断发展,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1]邱炜煌.坚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仰[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13(1):22-24.
[2]雷于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9):20-22.
[3]熊英.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报,2011,18(4):15-18.
[4]祁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民营科技2011,12(12):4-7.
编辑 郑晶
G412
A
2095-8528(2014)03-092-02
2014-10-22
朱燕鸣(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