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14-02-12王郅
王 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学文化首先是人的文化,在信息共享、日益开放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优质的校园文化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就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探析.
1 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1.1 术业有专攻的学术精神
大学是特殊的“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是追求知识的团体,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是保存、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的学术组织,具有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是社会文化的思想库和知识源泉.[1]崇尚学术精神,不仅是大学的传统精神,而且是大学应当倡导的科研精神,社会需要大学对人类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学术研究,所以,拒绝古老的教条、禁锢与束缚,在自由的学术空间发展,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术报告会、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活动并非简单的文化传播,更能体现出求知、探索、传承的校园文化精神,知名的学者在与学生们交流的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和研究介绍给学生,互通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学术成果,在交流的同时传播大学精神.
1.2 探求真理的研究精神
大学以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为己任,是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就是追求未知世界、求证事物本质的过程[2].这种特殊环境和特殊的过程很难换来短期效果,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是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特性.科学研究投入的过程就是不断批判、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大胆质疑,挑战自己去获得真知的过程,学校组织的学术交流也是各种思想碰撞出新火花的良机,创新知识、追求真理,不断地超越自我,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
1.3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继承与发展现有的成果,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现代大学才有可能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高级人才.网络时代已然来临,通过远程教育完成进修的不占少数,可以实现在非固定时间、地点完成学习的梦想,人人都可以公平地进行学习和竞争,这虽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冲击,但也大大刺激了现代先进教育模式,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希望.
1.4 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包容是一种品格,是现代大学必须具备的文化品格,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换着信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席卷世界各地的全球化浪潮不停地冲击着校园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吸纳不一样的文化,去粗取精,借鉴和使用世界先进的成果,培养强国之才.全国高校交流频繁,为高校校园文化学习、借鉴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2 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1 教育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使人们从思想上得到净化,情感上得到升华,对人们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教育手段,多倡导主办一些积极向上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把枯燥的文字融入到有趣的校园活动中,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此过程中,言传身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业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待人、律己、为人、处事,以人格影响人格.
2.2 导向功能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的内容及其效果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大学就是要通过特定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学校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时刻与外界环境接触着,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潮都会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学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是达到校园文化导向功能的必然选择.
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党的方针对师生的指导作用和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在市场经济下,拜金主义风靡一时,雷锋精神化为一日,无私奉献视为愚蠢,这些无比冷漠的现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种种悲观、消极、低俗的东西应该引导到文明健康的轨道上来[3].
2.3 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虽然不能被个体占有,但是它却可以对每一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一定的制约和调控作用.虽然个体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但是通过校园活动对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会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和熏陶并影响着个体,使之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形成一个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整体,是个体处于群体当中,能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反作用于校园文化,促进其发展.将来走出校园,师生依然会以母校为荣,为母校争光.
没有强盛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对于新加入群体的成员就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不能促进新人尽快熟悉环境,融入到大集体当中.只有强大的凝聚力使得新加入群体的师生融入到学校整体中,他们才能成为校园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校园是个大“磁场”,许多学校都有校友会,毕业十年的学生,回到母校参加集会,尽管有很多人互不相识,很多人已经叫不出名字,但是校友这个温暖的名词,足以使大家产生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校园文化凝聚力的体现.
2.4 约束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方面,二是以德治校方面.[4]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校的“法”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法”是指适用于学校的法律、法规,包括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学校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学校往往为了规范管理,制定许多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师生的言行,比如学生手册,人事分配制度等.依法治校的“法”是大学校园文化中制度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得以维护,对师生的一种约束工具.另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还具有软约束功能,没有法律约束那么强硬,但是,任何法律不可能对学校每个成员都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因此,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软约束力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它能使信念、价值观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如果出现不好的风气,比如厌学风、作弊风等,就必然会受到谴责和约束,这反映了校园文化对消极因素的限制作用.消极的风气在巨大的压力下不能够发展,使得积极的风气能够在校园盛行,这对每一个校园人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1]刘刚,王文鹏,陆俊杰.多维大学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王邦虎,张健.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伍思文.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
[4]于松.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