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4-02-12宋福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宋福娟

(吉林警察学院基础部,吉林长春130117)

建构主义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理论,起源于当代的欧美国家,它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学习哲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更多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新的发展趋势.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教师、家长及学习同伴等)的资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信息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收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复制到记忆中,而是主动积极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反复、双向的互动过程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利用讲解和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求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那些陈旧滞后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轻松的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1 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目前被认为是较为成熟的教学理论.把这一教学理论在实践中推到巅峰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和加涅,其中奥苏伯尔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他尤其强调学习者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教师应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带有结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而且特别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现以本科经济地理课堂教学为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这种教学设计思想,在认真分析本科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确定所学知识主题,并且围绕着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个主题的意义建构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探索.

1.1 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对课程及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研究世界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对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主题,这个主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目标,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地理学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和研究,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1.2 选择教学方法

所学知识的主题确定以后,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考虑到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和展示其学习的潜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及“随机进入教学”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经济地理学的问题,最终达到对“世界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主题的意义构建.

(1)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提供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了学生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教师事先要把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临近发展区”.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一个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通过效果评价.例如在学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这一章时,确定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把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市场、区域环境和交通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学们都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索资料,教师则针对所搜集材料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分析,主要是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上升.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连续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概念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研究式教学.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都是基于实际的总结归纳,世界各地的复杂的经济发展条件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实践的好舞台.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与“世界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或事件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教学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问题中去体会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学习“跨国公司区位”这一章时,让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订相关的题目:“世界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公司对投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要求学生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写出专题研究报告.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动研究、主动思考和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教学目的,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

(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是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反复的探讨和学习,不仅仅是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系统的完整理解与认识.经济地理学课程的理论性、资料性的教学内容较多,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奋点,出现“不难学,学不好”的局面.教材中的许多问题是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工业区的区域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体现人文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设计,协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的实施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手段和方法,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在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的准备、指导、检查和落实非常重要.教师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确定这些任务或课题中包含的各个子任务,帮助和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来落实.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

首先,向学生推荐有关参考书目,以及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所需各种信息资源的种类,说明每种信息资源和参考书目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本主题的核心内容,获得与课程有关的知识基础.

其次,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学目的和本主题学习要求,落实每个学习小组和个人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协作的具体事宜,课前分头准备.

第二阶段——讨论及报告:

在学生充分准备,教师检查和落实的基础上,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进行协商和辩论.首先小组内部协商,针对学习主题,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理解、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然后小组之间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讨论最后写出报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阶段——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人和学习群体对学生的评价,而评价的重点也往往放在总结性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学习群体共同协作完成而非学生单独完成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多向的交流,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掌握知识是合作完成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来检验意义建构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而形成性评价和实质性评价更为重要,因为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在经济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设计中,用以下内容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达到了意义建构:

学生个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是根据个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作为评价的标准.

团队评价;团队集体根据每个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作出评价.

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学习心得和收获,提出自己的学习观点和报告,可以相互打分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以上评价的结果,对学生最终学习成绩进行最后评价,并将评价的内容和等级标准清晰明确地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公正地、确切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是否达到了意义建构的要求.

3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地理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其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完全不同,更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充分表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主观认识,而且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通过学生的合作可以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新理念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和辩论等多种学习形式,初步学会了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推论,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讨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学习的潜能.这种教学设计在拓展视野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协作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发展的趋势,而且也明白了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达到了意义建构的目的.为了使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的是指导作用,是非常关键和必不可少的,决定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教师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1)促进者:教师对整个教学设计起到促进和决策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不能包办代替,不能随意改变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后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要问题,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3)合作者: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探讨,敢于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体现意义建构的核心思想.

3.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特点及适用性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调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教材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单纯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信息资源和媒体也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主题的主动建构者.

根据上述特点,对于地理专业及管理学专业的一些课程,例如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以上课程专业特点上都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联系社会实际比较密切,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1]何克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7.11.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0).

[3]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赵媛.加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增刊).

[5]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7]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建构游戏玩不够
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