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深甫生平事迹考述

2014-02-12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孝宗

陈卫兰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谢深甫生平事迹考述

陈卫兰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谢深甫是南宋重臣,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右丞相,《宋史》有传,但事迹仍有模糊之处。根据《宋会要辑稿》、文人笔记、方志等可以考证出谢深甫在孝宗朝的任职时间、业绩,从光宗、宁宗朝的磨勘转官考语中可以了解朝廷对谢深甫的评价。

谢深甫;生平;考述

谢深甫(1139-1204),字子肃,号东江,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谢深甫少年苦学,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右丞相。谢深甫生平保存在《宋史·谢深甫传》中,其中光宗、宁宗朝任职时间、政绩比较清楚,但谢深甫早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在孝宗朝任职的时间、业绩等无详细记载。从南宋文人诗文集、笔记,清代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等典籍中可以钩沉出谢深甫的早年事迹,从光宗、宁宗朝的磨勘转官考语中,可以了解当时朝廷对谢深甫的评价,以补史书之不足。

一、“奋自寒生”,三次应举

据宋洪迈《夷坚志》记载,谢深甫更名“深甫”后曾三次参加解试。第一次是绍兴己卯(1159)年,21岁,用某名赴州学春补,中选。“及应举试,始更为深甫,已而不利。”[1]951第二次是绍兴壬午(1162)秋,仍未中试。第三次是乾道乙酉(1165)年,27岁,“仍以深甫投牒,遂预计偕,明年登第。”[1]951这次中试,第二年春即乾道二年(1166)省试中进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记为“乾道二年萧国梁榜进士出身”[2]。在此次赴省试途中,因家贫穿草履,“至曹娥渡,与渡子钱少,不渡,反詈之”[3],谢深甫不得已从别的渡口过江。

二、孝宗朝中期,“久安下仕”

谢深甫在地方政府任职时间较长,杨万里概

(一)孝宗乾道九年(1173)嵊县尉任上修葺嵊县县学。据作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七月的周汝士《修学碑》记载,主簿栝苍江涛、尉临海谢深甫到任之初,见夫子庙破败,诸生无处学习,便商量修葺。于是“定规模,审材用,聚糇粮,命徒庸,弊者葺之,坏者新之。”[7]2347又《嘉泰会稽志》卷一:“乾道癸巳,今丞相谢公(深甫)尉剡时,与主簿栝仓江(涛)增葺,仍立诸生课试之法甚备。”[8]6727,县学修葺完成时间是乾道九年(1173)。县学修好后,二人制定考试规则,循循善诱,引导诸生学习。周汝士评价说“剡之文治,然一变,盖数十年未有也”。[7]2348

由于修葺县学、智断诬案(见本传)等政绩,谢深甫得到了两任地方官方滋、钱端礼的举荐。据《嘉泰会稽志》卷二:方滋“乾道八年二月,以敷文阁直学士右太中大夫知。九年五月移平江府。”[8]6758钱端礼“乾道九年六月,以资政殿大学士左通议大夫知。淳熙元年六月除观文殿学士。”[8]6758方滋在乾道八年(1172)二月至九年(1173)五月知绍兴府,钱端礼乾道九年(1173年)六月至淳熙元年(1174)六月知绍兴府,他们在乾道八年(1172)二月淳熙元年(1174)六月期间推荐了谢深甫。

由于方滋、钱端礼的推荐,淳熙元年(1174)后括为“十载江湖州县底”[4],《深甫签书枢密院制》评价为“州县早更于繁剧”[5]1309,谢深甫称自己“奋自寒生,久安下仕”[6]277-50。谢深甫调昆山丞,任职年限不详。

(二)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为浙曹考官。漕试是宋代科举所特有的一种考试,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才能赴省试。因参加漕试的多是权贵子弟,行贿、作弊时有发生。谢深甫为浙曹考官时,据文章气骨公平地选拔人才,得到了国子司业郑伯熊的“具眼”称誉(见本传)。郑伯熊(1123-1181)字景望,永嘉人。绍兴十五年进士。“淳熙二年(1175年),翰林学士知制诰王淮荐郑伯熊等,获得擢用。三年(1176年)秋,应召赴行在,至则除吏部郎中,十二月兼太子侍读,四年(1177年)二月除国子司业,九月除宗正少卿。”[9]郑伯熊任国子司业为淳熙四年(1177)二月,此年正是解试年,漕试时间在八月。据此,谢深甫为浙曹考官的时间应是淳熙四年(1177)秋。

(三)淳熙八年(1181)到淳熙十一年(1184)前后知青田。《光绪青田县志》:谢深甫“淳熙中令。负公辅才,试邑数载。”[10]谢深甫任青田令后又有3人在淳熙年间知青田,其中王极“秩满”,王万全、陈巽无具体任职时间记录。按宋制,官员任期一般三年成任。如以淳熙共十六年为限推算,王极、王万全、陈巽每人任期三年,那么谢深甫淳熙七年(1180)可能还在青田县令任上。

据上述考证,从乾道九年(1173)年嵊县尉到淳熙十二年(1185)孝宗召见,谢深甫在基层任职约十二年,符合“十载江湖州县底”的概括。期间值得称道的是尽自己所能在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如修葺嵊县县学、在漕试中据文章气骨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三、孝宗朝后期,“亲擢再三”

(一)约淳熙十二年(1185)孝宗召见,除籍田令。谢深甫满怀感激地在《谢除江东提举表》中叙述了除籍田令,迁大理丞的经过。“顷叨赐对,误蒙宸之知;旋沐褒迁,猥厕廷绅之末。仅再更于岁序,凡三冒于亲除。”[6]277-50据此,应是召见后任籍田令,一年之内又任大理丞。召见、任籍田令时间应为淳熙十二年(1185)。

(二)淳熙十三年(1186)至淳熙十四年(1187)任大理丞。淳熙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以大理寺丞身份,在“铨试、公试、类试”中,奉命“考校点检试卷”[11]4588。淳熙十四年正月二十日,以大理寺丞身份,在“贡举”中,当点检试卷官(即点检试卷)。[11]4599

(三)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至淳熙十五年(1188)八月任江东提举官。谢深甫上任时间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当时任左司郎中、太子侍读的杨万里赋《送谢子肃提举寺丞》诗二首,为谢深甫送行。[14]谢深甫在江东提举任上踏实实干,颇有政绩。一是上任后根据江东大旱的灾情,制订并推行救灾条目,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见本传)。周必大《文忠集》在淳熙十四年十月甲申的记录中评价“惟江东赖提举官谢深甫任赈济之责”[12]1148-89。二是在救灾同时,重视水利建设。淳熙十四年(1187)批准安徽南陵县重修大农陂、永丰陂水利工程,并调拨钱粮,派人辅佐。据《重修大农陂永丰陂记》记:知县郭荛到任后,见当地水利工程失修,想重修大农陂、永丰陂,“乃白于常平提举谢公深甫,竟如所请,移文支拨缗斛,委左簿徐挺之同力计视……乃鸠工于丁未之冬,讫事于戊申之夏。”[15]谢深甫对重修工程的重视与支持,让知县颇感意外。重修工程于淳熙十四年(1187)冬开工,淳熙十五年(1188)夏竣工。重修后的大农陂、永丰陂溉田6万余亩。三是谢深甫奉诏查实灾情,赈济灾民。淳熙十五年(1188)八月十一日,徽州祈门县水灾。“诏谢深甫究实以闻。其被水之家,优与赈恤。”[11]2111

从淳熙十二年(1185)孝公召见,到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的三年内,孝宗三次拔擢谢深甫。籍田令任职时间短,业绩不详;大理丞任上,在铨试、贡举等考试中,考校点检试卷,发扬了作浙漕考官时就具备的公正的优点;在江东提举官任内虽只有一年半时间,但救灾、查灾、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百姓的疾苦。

四、光宗、宁宗朝谢深甫磨勘转官考语

宋代典集中保存了若干篇(段)涉及谢深甫磨勘转官、任命等的公文,虽不乏溢美之辞,但从中也可知道朝廷对谢深甫的评价。

(一)谢深甫的学识品行。绍熙三年(1192)、四年(1193)时谢深甫权工部侍郎。“权”即试官,一般“权”两年即可转正。《工部侍郎谢深甫落“权”字》的考语是“性禀粹纯,行能肤敏”[13]623。即天性朴实,品德兼优。谢深甫在绍熙四年权工部侍郎兼权给事中。在工部侍郎任上即将转官时,《工部侍郎谢深甫》考语曰:“雍容禁,屡形批之风;润色邦条,雅得稽经之意。”[16]评价其兼权给事中出入宫中,代皇帝批敕,文风典雅。在《赐御史中丞谢深甫辞免兼侍读不允诏》中的品行考语“器资端亮,学问淹该”。即资质端正,学识渊博。“议论正平,实长风宪”,适合作御史中丞;“学问淹该”,适合兼侍读[13]797。《深甫签书枢密院制》曰“学冠儒流,才推国器”[5]1309。《赐谢深甫再辞免签书枢密院事不允仍断来章批答》曰“外宽而内明,气和而才邵”[13]822。《深甫右丞相制》曰:“事能应,物能名,智独穷于微眇;柔不茹,刚不吐,节盖秉于直方。”[5]1310即谢深甫有智慧,明辨是非;有气节,正直不阿。

(二)谢深甫的政绩。围绕任命谢深甫签书枢密院事的两份诏书评价了谢深甫在绍熙四年(1193)至庆元元年(1195年)期间兼权给事中、御史中丞、侍读的政绩。《深甫签书枢密院制》曰御史中丞任上“持心近厚,白简无深刻之文”;侍读时“烛理甚明,金华有切磋之益”[5]1309。即弹劾官员时心地宽厚、奏章客观,侍读时考察事理明白。《赐谢深甫再辞免签书枢密院事不允仍断来章批答》曰履行给事中职责时,“封驳之严,屡回主意”;履行御史中丞职责时“抨弹之劲,益振台纲”;兼侍读以来“陈谟尤切”[13]822。即敢于驳正皇帝不恰当的决定,敢于弹劾行为不妥的官员,陈献谋画更加恳切率真。

综述上述考语,谢深甫天性朴实,品行端正,学识渊博;处理公务尽职尽责,明辨是非,正直不阿。这些品质、政绩,和谢深甫少年家贫苦学,科场蹉跎琢磨学问,“久安下仕”了解百姓疾苦,报答孝宗“亲擢再三”之恩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1]宋·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宋·佚名.南宋馆阁续录[C]//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4:596.

[3]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935.

[4]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16.

[5][宋]徐自明著,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宋·高似孙.嘉定剡录[C]//宋元浙江方志集成.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

[8]宋·施宿.嘉泰会稽志[C]//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

[9]陈安金,王宇.永嘉学派与温州区域文化崛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55.

[10]清·雷铣.光绪青田县志[C]//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374.

[11]清·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2]宋·周必大.文忠集[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宋·楼钥.楼钥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14]萧东海.杨万里年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01.

[15]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C]//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04.

A Research on Life Experience of Xie Shenfu

Chen Weilan
(School of Humaniti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Xie Shenfu,an important senior official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oing through three emperors as Xiaozong,Guangzong and Ningzong,became Right Prime Minister.The record concerning him in Song Dynasty History was not so clear.By researching The Compilation of Song’s Regulations,literati notes,local chronicle and other literature,we can find out his working time and achievements.From the promotion comment of Guangzong and Ningzong emperors,we can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identified Xie Shenfu.

Xie Shenfu;life experience;research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2.002

1672-3708(2014)02-0005-04

2014-03-20

陈卫兰(1964- ),女,黑龙江同江人,副教授,从事古汉语教学与研究。

本文为2012年度临海市社科联委托课题“谢深甫生平事迹考述”(12WTYB04)的成果。

猜你喜欢

孝宗
史浩《尚书讲义》与宋孝宗朝政治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白牙签绿牙签
明代阁臣徐溥的政治理念
宫廷御医与两代皇帝之死
皇帝为何要禅位
皇帝为何要禅位
宋孝宗昭雪岳飞
千眼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