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初探

2014-02-1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一、 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

相比与我国,很多其他国家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和实施已经十分成熟,纵观其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国情对于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侧重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按照与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程度,大致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托体育课程教学,以开设多个项目、更多的引入健康行为、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模式的体育俱乐部,这种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更贴近于我们之前教学中特别重点研究的选项课教学;而另一类就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覆盖范围极为广泛,俱乐部数量和内容设置都达到极为庞大的水平,这一模式由于规模形式的特点,更多的不是依靠体育教师,而是以学校统一管理或是借助社会资源力量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 国内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兴起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高校体育俱乐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课外体育俱乐部,它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目标,成为体育课程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延伸。与此对应的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也就是本文中要论述的内容,已成为近几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引发了传统体育教学的革命性变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第三种模式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统一,也就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三、 我市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通过访谈和调研的方式,我们对于我市高职院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整合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在我市高职院校中有65%以上的学校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思考和探索,普遍实现了选项课教学的有效实施,但已形成具体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却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这其中存在着众多原因,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相关力量的协调支持才能达成。

调查中,我们发现,75%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成绩构成上都不仅仅只涉及课堂教学部分,都会有意识地将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的表现情况纳入其中。纵观各院校的现有模式,绝大多数采取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协作,依靠体育社团和运动队的方式共同完成课外体育健身项目的延伸和考核工作,但是由于这一部分所占分值较少、打分人员相对不固定、不专业等特点,使得这种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多方负责的的课堂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延伸显得缺乏实效性,甚至形同虚设。

包括我校体育教师在内,调研中90%以上的任课教师感觉形成以体育教师为主导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是一种顺应时代需求、整合现有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75%的学生对于俱乐部模式也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其中72%的学生认为这样能够使得自身体育技能得到更为专业系统的延伸,63%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学生自身的时间安排和更为自由的选择运动伙伴。

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对我市部分已开设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高校进行经验借鉴交流,我们对于我院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已树立一定信心,同时就相关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四、 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目的价值

1.保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连续性

根据我校学生体育课程修读的实际,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是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作为最初期的尝试,每周可以采取1+1或1+多的形式,课堂选项依据以往选项课程的操作办法,俱乐部活动部分,采取以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和强度,结队组合的方式进行。

2.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多年的学生体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亟待提升,数据统计中暴露的问题更多地与学生们长期以来的生活、饮食不规律,特别是参与体育锻炼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耐力有直接关系。作为体育教学,更多的是将体育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兴趣,参与在其中,享受在其中,还需要像体育教学俱乐部这样更为随意和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模式。

3.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和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除课堂技能知识教学以外,俱乐部部分特别要求任课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寻求运动竞技过程中的乐趣,更好地将考核、水平高低等因素抛开,将态度和参与热情作为俱乐部中考量学生的优先标准,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更多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在俱乐部教学中,更多的把时间交给学生去自由分配和自我管理,使得在彼此配合间,团队协作间学会了更好的与人相处和理解包容。

五、我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可行性

纵观我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对我校现有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教师资源具有可行性

以我校为例,专兼职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包括了足球、篮球、田径、瑜伽、游泳、街舞、羽毛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而且教师普遍具有很高的教学热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为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教学的开展工作担负起来,并不断地探索改进。

2.场地设施具有可行性

学校场地设施较为健全,能够保证不同时段为学生提供场馆和相关的器械设施,这样就能保证每一名学生能够有更为充裕的自由选择度来参与到课堂教学外的俱乐部教学之中,同时合理的降低单次俱乐部教学中学生的数量,也更利于学生对于教师、场地设施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参与效果。

3.学生的接受程度具有可行性

就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开展,我们做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并就部分群体进行了访谈,学生们对于俱乐部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期待,其中86.5%的学生觉得这一模式能够使自身更好地提升自学能力,对于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着更好的选择,认为这是一条将体育更为生活化的方式,也成为好友间相约联络感情,培养默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六、我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设计

1.对于我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位

我校的体育俱乐部教学应该是集教学、训练、健身意识培养于一体的,俱乐部模式的有效开展应覆盖学科建设、教学、训练、科研等内容,将课堂教学与俱乐部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二者的实施目的、定位做到统一。

2.体育俱乐部教学人员选聘

在人员聘任上采取聘任制、定期进行教研、考核的原则,区别于以往与校园体育活动相混淆的形式,俱乐部模式的开展,任课教师和俱乐部活动组织者首先包含现有体育教学教师,考虑具体项目类型的开设,选聘出体育教师以外的其他教师,依据我校的特点,优先选择具有体育教育学科背景的教师担任,从而保证俱乐部教学的质量和科学性。

3.俱乐部课程学分设置

俱乐部模式的学分设置采取参照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模式,初步尝试阶段将现有的课堂教学部分的学分拿出1/3设置到俱乐部教学中,相应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长,有相应的学分和成绩的约束,对于俱乐部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

4.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项目设置

在项目设置上,由于任课教师资源的保障,可以采取每学期最多选择两个俱乐部成为会员的方式,其中一个俱乐部建议为一课堂所修专项,另一个为自由选择内容,每一俱乐部课程尝试设置不同层级难度,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5.体育俱乐部模式的考核

在考核机制上,俱乐部模式作为延伸体育健身意识的有效载体,考虑将出勤、提升幅度、协作能力表现等作为重要标准,而减少纯技能方面的考核权重。

6.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

学生在俱乐部教学中实行会员制,每周参与时长有相应的打卡计时作为保障,同时采取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时段、评价效果等方式展开,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对于我校的实际而言,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尝试,也将成为一种挑战,因为其中会面临场地、资金、管理难度等一系列问题,从实验班着手,逐渐以年级为单位推进,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相信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为顺应时代需求调整体育教学模式做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海雄.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与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6).

[2]吴敏才.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 体育科技,2005,(01).

[3]吴良辰,龚铭新.21 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学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4]陈云开.论 21 世纪的体育人才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