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推行“双证书”制为手段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4-02-1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证书素质技能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双证书”制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所谓双证书制,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人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其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和行业的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市场和企业无缝对接,成为真正能够受市场欢迎,适应生产一线技术技能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取得毕业证,而且还应获得进入职业领域的准入证——职业资格证书。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结合,以职业准入标准和要求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向,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标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市场需要的技术和技能,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

在推行“双证书”制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模式,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技能水平。我们积极实现职业技能多样化,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多种资格证书培训工作,与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扩展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在获取证书的要求上,不仅积极引导培训学生获得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时,还要求学生获得“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等通用技能证书并与毕业挂钩,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努力成为与市场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推行“双证书”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以推行“双证书”制为手段,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2,这是对所有大学生的共性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又有其特殊的特点和职能,如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这就要求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既体现共性的要求,又要有其职业化的内容。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块,主要以“德、智、体”三大模块考量学生。这种评价方法一方面不能够全面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难以体现职业院校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及实施双证书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理念更多的是凸显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育上。因此在实施双证书制的过程中,不能仅单纯的强调技能训练,而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素质作为学生培养及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以推行“双证书”制为手段,综合对高职学生共性和特性素质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内容方面,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等。其具体内容是:

1.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教育的学生应具备一般劳动者所具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如正确的“三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然而,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应贴合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使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对与此技能所匹配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有明确的认知,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及职业规范有明晰的认识,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建立职业纪律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是科学知识运用于人类活动和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3专业知识素质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行“双证书”制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与职业岗位群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要求或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其职业针对性强,与专业服务方向密切相关。

3.技能素质

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双证书”制的推行就是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主要是指在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能力培养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是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胜任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本领。

4.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加强和完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职生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推行“双证书”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仅仅只完成了职业技能教育以“能力”为本的外在配置要素,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强以职业心理培育为主的内在素质要求。职业心理素质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质量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重视对高职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心理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上内容仅是在推行“双证书”制的教育过程中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的补充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要在全面解读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模块化的评价内容和多样化的指标,从而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

三、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

1.坚持全面性的评价标准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育方向和内容等的特殊性,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性也较为明显。比如,有些学生理论课成绩优异,但实操性课程的成绩却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但理论课成绩不够乐观。还有些同学对专业课兴趣较大,成绩较好,但一些公共课(比如英语)成绩却总也进步不大。这就要求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当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在建立层次分明、规划科学的评价内容指标基础上,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多元化评价方法要求从学生在校学习和表现的多个方面建立评价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科学全面的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性差异,将学生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和成绩准确全面的反映出来,为学校因材施教,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提供明确参考数据。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过程中,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个人发展趋势和日常表现,及时更新评价数据和权重分值,将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明确。

3.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指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需要建设全面完善的可量化指标,评价指标是指引和规范学生成长成才的标尺,是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重要手段。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指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对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引领和锻炼,使学生快速成长,达到成才目标。通过激励性指标的建立,使学生自身优势和技能得到肯定,突出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定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贯彻可行性原则

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是评价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评价的内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概括的讲,首先是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就是指评价对象之间要求和原则是一样的,具有可比性;其次是评价测评的可行性。就是指评价指标来源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各项指标明确独立,无重复设置并可进行量化计算;三是评价手段的可行性。就是指测评形式简介明了,统计方法简单,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运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高职院校在推行“双证书”制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和内容,构建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双证书”获得的比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内涵丰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实践,探索,提高,再实践,再探索,再提高,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的发挥,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输送高规格、高素质的人才,以“双证书”制为手段,强化质量意识,将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并贴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钟建宁,廖镇卿.推行“双证书”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02).

猜你喜欢

证书素质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收录证书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