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两型两化”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

2014-02-12钱结海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寝室公寓

钱结海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社会管理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

论高校“两型两化”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

钱结海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社会管理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

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学习型、节约型,信息化、社区化”(简称“两型两化”)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两型两化”; 学生公寓; 文化建设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大学生公寓这一公共区域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具有各高校特点的校园亚文化,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日趋加大,也日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高校如何顺应学生公寓文化发展的趋势,切实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亟待提出新的思路。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新变化

数据表明,当今高校学生公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甚至是创业的重要活动空间,学生公寓文化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里以公寓为中心的生活区的文化“热度”早就超过了教学区,学生对寝室空间的依赖性远远超过了教室空间,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在空间上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

固然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而变化的,但还应看到现在的学生公寓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住”为本的学生公寓了。学生公寓正强烈地吸引着课堂学习任务不重的大学生们,他们久滞其中,深感其魅。随着高校后勤设施的不断现代化,高校学生公寓的设施条件越来越优越,呈现出“高档化”趋势,使用功能呈现出多元化、人性化的特点。此外,各高校也日趋重视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软件”建设方面,使学生公寓逐渐有了“家庭化”的色彩,辅导员、生活指导教师以及班干在一定意义上充当着学生们“家长”的角色,同寝学友便是学生各自的兄弟姐妹。这些对涉世不深、尚难“心理断乳”的大学生来说,切实起到了寄托恋家情结的作用。

二、高校“两型两化”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

(一)推进“学习型”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

据对马鞍山、芜湖市6所高校一二年级学生(一般三年级学生在外地实习实训)的调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把必要的时间分配给上课、睡觉和餐饮,除此之外有55%的学生大约每天用6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在寝室学习生活,有近57%的学生表示把寝室作为课余学习阅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练功自修的主要场所,超过43%的学生表示在寝室里主要是上网、聊天或“折腾”与学习、社会实践无关的事。如此来看,大学生过多地“泡”在寝室里,以致于进行学习锻炼包括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并不多。

对于大多数不愿在教室、实训室学习而“泡”在寝室里的学生来说,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让很“宅”的学生们走出公寓,走进实训场所,走进社会;另一方面要引导“宅”在寝室的学生要“宅”得有收获、有提高,努力建设“学习型”寝室(公寓)。“学习型”公寓的建设措施可以包括:其一,要做好寝室学习氛围的营造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公寓(寝室)不仅仅是休闲的“家”,而且是勤于学习、勤于锻炼的“家”;其二,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可以定期开展“学习型”寝室的评比交流活动;其三,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尽管大学的课余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但这个自由时间不应该低效使用,更不是用来铺张浪费的,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自学;其四,引导学生制定寝室公约,公约上含有在寝室学习的要求,促进室友之间相互激励和相互制约;其五,学校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如寝室作息时间合理化,安装能有效监控的互联网端口设备,方便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学习活动;其六,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议交流”活动,即双方约定在某一时间段内通过电话(手机)、互联网答疑解难。

(二)推进“节约型”学生公寓的建设

学生公寓是多数学生课余生活使用最多的场所,也是学生日常消费的场所,它类似居民的“家庭消费”。一间寝室,一栋公寓,乃至于一片生活区,都能自发形成独特的消费文化,这种文化外在表现为大学生们的消费行为,在内涵上则是他们对消费行为和消费品的态度、观念。一旦形成一种消费文化,它便具有了文化的感染性,具体表现为:一是消费观的相互“传染”;二是消费品的吸收力;三是消费行为的相互促动。比如同寝室某位学生拥有时尚手机,一般会对其他室友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一位室友无节制使用本是共享的水电时,其他的人也可能在“他这么用我也这么用”的心理驱动下大手大脚地使用;如果某位室友惯于网购、网聊,那么一定程度上会同化室友们的消费方式。

当前不少大学生还是免不了受时尚消费风气的影响,只要有“炫”时尚的同学,那么盲从消费、攀比消费甚至是奢华消费就有可能成为寝室风气的主导。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以大学生公寓乃至学生寝室为消费据点,大力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公寓设备配置的均等化,各寝室之间、各楼层之间、各楼之间公共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应基本持平;第二,制定合理的公寓公共消费标准,如水电、维修、电话、网络流量等;第三,引导学生建立对公用物品消费的制约机制;第四,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学生适度消费,抵制炫耀性消费和过度消费,要节约用水用电,维护公共设施设备,养成绿色低碳的消费习惯。

(三)推进“信息化”学生公寓的建设

“信息化”是社会扁平化交流和广泛获取资源的需要,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满足这些需要,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势,也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既封闭又开放,“封闭”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空间领域在缩小,往往以校园为主,课余时间则以寝室生活为主,呈“窝居”特点;“开放”是因为交流的需要、学习的需要、购物的需要和猎奇的需要,学生们往往会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脑等保持着对外界的广泛联系。

调查显示,大学生电脑拥有率达到了75%,手机拥有率达到了99%。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大学生们产生了希望“隐身”和渴望“显身”两种心态的并存。希望“隐身”就是希望把自己的身份隐藏在海量的网络信息当中,不受干扰、挤压、谴责;渴望“显身”则是渴望自己的身份显耀在海量的网络信息当中,得到呼应、理解、赞赏。对这两种心态及受之驱动的网络行为,任何外在的限制都是徒劳的,只有借势引导,从信息世界内部开展工作。面对大学生们对社交和探知的渴望以及消费的不可避免,高校学生公寓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推进大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民主管理的需要。大学生是狭义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参加高校民主决策的重要主体。改变大学生的“窝居”状态,使其广泛地、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就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二是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生活辅导的需要。高校的课堂教学时间还不足以保证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顺利过关,专业课堂教学也不足以保证学生得到及时的思想和心理的支持,这就需要“物理距离”已拉大的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课余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三是大学生高效涉猎知识的需要。在高校,事实证明,仅仅是“他者”(营运商、一般网民)营运和使用的互联网、手机网,是不能保证学生在业余时间高效地搜索和收集所需的知识的,这就需要高校提供专项信息服务,建设面向自己学生的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输送各类信息;四是方便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在网上、手机上进行购物、交友、猎奇,有很大的随意性,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各类蛊惑的网站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偏离目标,滑入“信息陷阱”,无形中学生的生活成本增加了,滋生的问题也就多了。

高校加强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应包括: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有必要投放足够的网络信息设备;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形成合作联盟,降低资信费用,提供价低质高的信息服务;三是完善校园信息平台,丰富专业知识与生活信息,有针对性地增加专业网站链接;四是建立和畅通师生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并支持师生使用短信、微博、QQ、微信等沟通渠道,建立起多元立体的信息沟通网络。

(四)推进“社区化”学生公寓的建设

需要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建设的重要原因是:作为一个“自然部落”,以大学生公寓为主要生活领域的社区在各个高校都已形成。但从这一社区“进化”的程度看,这类社区的建设还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包括:公寓文化远不如教学文化发展得有序有层次,公寓自组织建设也远不如主要围绕学习而建立的“半官方”的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等组织的建设,民主管理没有彰显;公用学习资源建设滞后,学生们基本上还是各自为阵;利益平衡机制不健全,社会化的后勤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学生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凸显,学生作为“业主”身份的地位不高,甚至不明确,学生的权益得不到及时维护。

对于上述问题,高校应以和谐为宗旨、以制度为保障、以学生为主体,多方联手,共同“编制”功能完善、利益兼顾、和谐有序的公寓社区生活。所采取的强化措施可以是:第一,优先发展学生自身组织,突出学生在公寓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第二,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建设公寓文化,重点是要加强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突出学生的业主地位,成立公寓学生代表机构,形成校、企、生“三方”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切实建立起学生的维权机制。在各项措施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点,也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公寓社区生活方能形成小型社会的特点,才能产生具有生气的正常社会的生态循环,对于学生来说才会产生自发管理的需要,才会产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的动力。也唯有如此,高校才能以较低的教育成本来较快地收获学生的社会能力。

时移势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变迁,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努力把各自的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习型、节约型,信息化、社区化”的小型社会。也只有这样,亟待“心理断乳”的大学生们才能在这个小型社会里习得必要的社会能力和素质,并以此为“跳板”,顺利过渡到未来真实的大社会当中。

[1] 侯建辉.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中州学刊,2002,(5):189-191.

[2] 郭玲玲.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公寓文化特征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63-65.

[3] 郑长江.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融通[J].江西教育科研,2007,(3):33-34.

[4] 王国义.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38-139.

[5] 何登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策略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5):168-169.

[6] 覃波,蔡兵.试论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11,(6):87-98.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Two-type and Two-apartment”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IAN Jiehai

(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Management,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41, China )

The apartment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shows the new features in the new era, which needs the suitabl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to improv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type, economy type,informatization, communitization” (Two-type and Two-apartment) students’ apartments according to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wo-type and Two-apartment” culture, students’ apartments,cultural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 王小聪)

(责任校对 鲁娜娜)

G645.5

A

1673-9639 (2014) 05-0163-03

2013-10-06

本文系2012年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维度转向:基于校企文化耦合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2012jyxm616)研究成果。

钱结海(1971-),男,安徽怀宁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寝室公寓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评《高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理论与实践》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