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结构创新

2014-02-12王振宇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逻辑口语对象

王振宇

(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

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结构创新

王振宇

(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

从口语表达的思维方法出发,归纳了大众传播中的几种典型口语表达结构,并对其内涵和应用做了分析与解释。通过描述划分与归类、原因与结果、存在与可能三种结构的内涵和功能,并根据口语表达对象的不同,分析了三种结构的具体应用。

结构; 划分; 因果; 可能

人们常用“出口成章”来形容优秀的口语表达。一方面“出口”形容了切入主题的速度,另一方面“章”带有书面语的客观严谨性,于是“成章”体现出表达内容在逻辑上的严密和完整。本文的内容正着眼于上述两个方面。本文总结了分类与归类、原因与结果、存在与可能三种常见结构,并对其内涵和应用做了分析解释。

一、 划分与归类的结构

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分类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区别开始的习惯。这种思维习惯自觉地应用于人们的直观经验上,而在面对概念的时候就需要逻辑方法的介入。

“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的逻辑方法。”[1]54在口语表达框架的构建中,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划分的逻辑结构更多的适用于以简单“概念”作为对象的口语表达。例如,“娱乐节目”就是一个简单概念。如果评论的对象是娱乐节目,那么就可以用划分的方法建立结构。如果评论的对象是“娱乐节目低俗化”,那么这个对象就从简单概念变成了带有谓语动词的判断句,其意义展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时就需要考虑利用其他的逻辑方法构建口语评论。受限于口语表达的技术性限制,往往成为其对象的概念都是形象概念。口语评论的对象的外延可以通过感官认知,而不必有思维的介入。形象概念划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有些常用的方法可以为口语表达提供一般性的思路。

首先,作为先验概念的时间和空间给形象概念的划分提供了标准。因为任何形象的事物都处于时空之中,其自身也经验着时空。于是“时间和空间”配合“主体和对象”就至少从四个方面给形象概念提供了划分的标准,分别是“主体经验的时间”、“对象经验的时间”、“对象所处的空间”、“对象自身的空间”,而且这种标准的延伸是开放性的。

其次,对形象概念的多种限制提供了划分的标准。任何划分都是基于对象限制的过程,其限制性就是划分的标准。尺度与标准的选择对于表达内容是否有意义、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尺度的选择往往建立在相异的基础上,也就是只有划分之后的各部分之间体现了明显的差别,这种划分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表达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往往可能通过不同尺度的划分而发生改变,也就是对象在多样的逻辑方法中展现其自身。

在口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作为一种常用结构是划分方法的逆向变形,即归类。这种结构首先需要对对象所处的范畴进行判断和选择,其标准选择的方法和划分一致。两种结构的表达在结果上一定是相异的,划分是分析性的,而归类是综合性的。划分的结构表达的重点往往在于对象本身,而归类的结构表达重点往往在于对象的价值。前者注重事实,而后者注重功效。例如,对“娱乐节目”的划分结构,往往更利于表达节目的发展、制作等方面,而其归类结构往往关注其影响。在 20世纪 90年代的娱乐节目和当下的娱乐节目的比较中,表达的重点可能是逐渐低俗化的倾向,也可能是娱乐结构的变化。而在娱乐节目和其它电视节目的比较中,往往呈现的是娱乐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

划分与归类的逻辑结构很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知识学习中,体现在口语表达中往往不甚严谨,但仍然不失为一种构建的方法。只要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就可以被受众接受。这种结构关注事实,而不进行价值判断或逻辑推理,于是在形式上是接近于客观表达的结构。

二、原因与结果的结构

在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广播和电视的口语表达中,对于因果的解释和分析是评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结构更多的适用于对新闻事件的评论。作为口语表达的对象,新闻事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更在于事件的起因和事件的影响。于是,每个新闻事件就包括了两对最基本的因果关系。

康德认为“本体界中的因果关系完全是自由的。”[2]260人可以能够做出决策,并成为事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人们的决策并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决定性影响。这对于新闻事件的因果分析具有因果联系之外的意义。这种结构的表达的重点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对事件中人的决策的道德或价值的判断。例如,我们以“中国当下城市的交通违章现象”为评论对象。如果用“划分”的方法,那么就可能建立这样的评论结构“机动车的违章、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人的违章”。这样的结构立足于细致全面的展现事件本身,让受众了解哪些行为是违章的。如果用“因果”的方法,那么能建立这样的结构“交通违章现象、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路权分配的改变、人们交通意识的滞后”。这样的结构把事件作为结果开始,罗列产生结果的原因,其表达的目的在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希望能够改变现状。

价值判断是评论新闻事件的重要方法,而价值判断的依据在于行为主体的动机和事件结果的功利性。动机的发现存在于归因的过程。同时,在口语的表达结构中,新闻事件不仅可以作为结果,还也可以作为原因。表达中可以考察新闻事件所导致的结果,从而建立因果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往往在于判断新闻事件在功利主义原则中的善恶。

在新闻评论口语表达中,对归因的方向的选择有其倾向性。不同方向的归因结构会造成表达深度的区别。在动力和目的方向上的归因,往往注重事件本身的细节,挖掘事件主体的主观情感或意志。围绕细节的评论和表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受众窥私和猎奇的心理。而如果在材料和形式的方向上建立因果结构,表达的重点就会向更客观的方向倾斜,更注重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从而使特殊的新闻事件具有普遍性。这样的过程无疑使新闻报道所传达的意志和价值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很多内容,主要涉及民生小事的新闻评论,或者是情感类栏目的表达,经常在动力因和目的因的方向上建立因果结构。就成了我们经常看到的“谁为了谁,打了谁”的故事。在一些更能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代表性事件,表达的重点往往就会向质料和形式发生倾斜,更多的让受众发现客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在语言表达中,因果关系有时体现为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尤其是新闻评论中结论性的语言多以假言命题的形式出现。在表达中使用假言命题的结构往往使表达具有更多的普遍意义和更强的情感力量。在很多情况下,客观现实的因果关系通过反映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表达。在口语表达中,人们用“因为……所以……”来表达因果关系,而“因为……所以……”只表述了普遍的因果意义,而对于因果类型的描述就无能为力了。而不同的假言命题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因果结构。“如果……那么……”、“只有……才……”、“只要……就……”、“当且仅当……才……”这些假言判断的关联词能更细致的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三、存在与可能

(一)现实的表述的结构

在这里,存在指的是现实的存在,是在时间上已经发生的事情。在存在与可能的结构中,前者指的就是对于现实的表述。针对不同的对象对于现实的表述可以划分为描述和叙事。前者表示对人、物、情景、环境的展现;后者表示对于事件过程的交代。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表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应用。

首先,对事物环境的描述。对于任何事物或环境的描述都可以采用基本的时空顺序来建立结构。时间顺序,是指经验主体接受信息的顺序;空间顺序,是指描述对象自身的结构顺序,需要依照某种逻辑展开。在很多著名的描述环境的段落中都采用了时间顺序。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空间顺序实际上是一种逻辑顺序,是主体在经验之后的反思形成的。空间顺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全面、更清晰的描述事物。用空间逻辑顺序建构的口语表达应用得更加广泛,因为它往往能更高效清晰地传递信息。

其次,对动态事件的叙述。叙事顺序可分为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线性叙述,是指按照对象事件的发展顺序叙述,也就是说事件的发展顺序和接受者的认知顺序是一致的。非线性的叙事是指打乱事件发展顺序的叙事。接受者先认识到的往往是事件中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或者最能引起人好奇的地方。这两种叙事顺序在文学作品中有非常典型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公案小说,如《三言二拍》等,往往采用线性叙事的结构;而西方的侦探小说,如《福尔摩斯探案》等,往往使用非线性叙事。

(二)可能的表述

这里的可能与现实相对,现实以可能为基础,只有可能发生的才会成为现实。在存在与可能的表达结构中,对可能的表述承担了更重要的职能。在存在于可能的比较中,展现问题,表达观念。

可能性在时间的意义上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发生过的事件的反思;另一方面,是对将要发生的事件的判断,这在纵的方面重新划分了方向。反思性的可能性表述,显然主要针对可能性条件,因为已经发生的事件在人的认知中一定是符合逻辑基本规律的。因此,这种可能性的表述的价值,在于对其现实和可能之间做出价值判断。对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其他的可能。现实性在价值上多是否定的,而这种可能性一般在价值判断中是肯定的,也就是表述比现实更有价值的可能性。可能的另一方面直接指向了未来,人们对于事件的预期,对于将会发生什么的判断就在可能的范畴之内。对于将来的预期与对于过去的判断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对象是现实,而后者的对象是思维,于是后者更容易产生逻辑上的错误。所以,可能世界的建构中对于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应用就相当重要了。

总之,在口语表达中,现实存在与多种可能通过价值地判断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趋利避害,兼有反思与创造的结构。

[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赵敦华.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Structure Innovation of Hosts’ Language Expression

WANG Zhenyu
(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unan 450001, China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king method of oral expression, we conclude several types of oral expressions in th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analyze its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ree structures is elaborated by division and classification, cause and effect, existence and possibility with different objects in oral expression.

structure, division, cause and effect, possibility

(责任编辑 郭玲珍)

(责任校对 张凤祥)

G222.3

A

1673-9639 (2014) 05-0111-03

2014-05-06

本文系郑州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播音主持语言创新研究”(464)成果。

王振宇(1982-),男 ,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猜你喜欢

逻辑口语对象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逻辑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创新的逻辑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酒中的口语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