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中学科技活动的几点做法
2014-02-12胡爽
胡 爽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天津 300457)
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科技活动中,老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传授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笔者在日常的科技辅导工作中总结出几点做法,分享如下:
1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发现探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新知识、新现象、新科技,并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疑问。这些疑问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解答或者解答方式不正确,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甚至扼杀他们对科技探究的愿望和决心。因此,科技工件者应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科技活动中,并与他们一起观察、讨论、记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协助学生进行探索性活动。例如,学生学习了 FLASH遮罩动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观察城市中的宣传媒体,引导他们探索有哪些动画可以用这种技术去解决。学生用摄像机记录下城市的动态作品后,拿到课堂与教师和同学们分享,几人一组合作,一起探讨制作流程,分头去相关书籍和网站上找操作办法,最终完成作品,享受到思考与成功的乐趣。整个过程,指导老师都要参与其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他们的成长。
2 及时反馈学生研究成果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好思,但是对问题的探究可能会出现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情况,为此教师一要提高他们的兴趣,二要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反馈。例如,有的同学找到城市动态宣传品后,及时利用自己学过的技术模仿完成,这时要对这个同学进行表扬,并将他完成活动的全过程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表扬他善于观察、勤于动手。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下一个课题时,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因此,教师的肯定强化了学生努力研究的行为,这种积极的信号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兴趣,还能激发更多同学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生提出的“文不搭题”或者“异想天开”的问题,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不能以一票否决的方式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要看到他们积极思考的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3 注重开拓学生视野
只有让学生多看、多思,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果有客观正确的评价。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作品时,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思维流程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关键环节的回顾,还可以使其他同学了解该问题的核心内容。同学之间也可以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意见进行交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作品不可能一一进行展示。笔者制作展示平台网站,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每一个作品设有交流发言区,这样学生在自主浏览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人的作品,并且进行评论。而看到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中肯的评价,发表作品的学生也会吸取建议,提升自己。
4 把握科技活动的开放性
①活动选题不局限于科目本身。以信息技术科技小组为例,不应仅仅学习电脑制作技术,还可以囊括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科技前沿动态;既可以是动手实践共同探究的内容,也可以是科技前沿知识。选题要考虑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客观需要是指考虑该项内容的教育效果,优先考虑那些对青少年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良好作用的内容。主观指教师的辅导能力,兼顾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备等因素。一旦学生形成课题,要通过同学互助、教师协助、自主探究等学习形式将问题展开研究,对习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如 FLASH、幻灯片展示等)。
②活动形式多样性。学校可以成立各个方向的科技社团、兴趣小组、科技爱好者协会、小发明团队,而日常活动可以采用竞赛、实验、智力测验、发明比赛等方式,学校也要为科技活动提供各种平台,如“科技周”、“科普月”、“科技夏令营”等。日常活动可以采用学生汇报、分组研究、科普讲座、科技录像、读科技书刊、开辟科普橱窗等形式。
③活动空间灵活性。在研究活动时间安排上,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单独安排一节课,但由于目前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管理需要,学校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用于科技小组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学生一旦有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其生活的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发现科学、思考科学、运用科学。比如在放学的路上、与人谈话的过程中、听新闻、参与社会活动等各项活动中去发现,社会就是更广阔的课堂。在学习活动的空间上,是可以超越课堂、超越年级、超越学校的。对他们研究的范围,教师也不要设定条条框框,可以是身边的事、朋友的事、家庭的事、社会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探究,把科技思想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去。
[1] 国务院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EB/OL].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60788/60790/4219943. html.
[2] 翁乾明.中学科技教育的有效载体——谈科学教育的三类载体和三个理念[J]. 福建教育:中学版,2013(6):10-13.
[3] 方治.中学科技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 江苏教育研究,2001 (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