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联机联合编目的S WO T分析及发展路径探讨

2014-02-11

图书馆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联机编目书目

苗 青

(上海图书馆,上海 200031)

联机联合编目实现了编目资源的共享、降低了编目成本、提高了编目效率。相比国外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我国在联机联合编目的建设和研究上相对不足。如何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转变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机制,加大对联机联合编目的技术研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需要深思的问题之一。

1 SWOT模型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提出来了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这种方法后来成为欧美国家在战略管理和规划领域广泛应用的主流分析工具之一。SWOT分析法是指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S(Strengths)指组织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指组织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其指导思想是在全面分析组织内部优势和劣势、把握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择最佳的战略组合,制订符合组织未来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SWOT分析法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组织的现实状况,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1]。

2 联机联合编目

联机联合编目是在网络环境下由若干成员馆采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共同参与和分担的、编目数据可实时共享的编目系统,具有在线、机读、动态、可不断扩充和完善、共享等特点。其宗旨在于逐步建立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联合书目数据库,供各类图书馆和科研人员共享书目成果和文献资源[2]。20世纪70年代,大容量辅助存储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合作编目提供了物质条件,文献编目自动化系统进入了网络化集中编目发展阶段,出现了现代化的合作编目形式──联机合作编目。联机合作编目下的网络成员馆可根据文献的某一特征如国际标准书号等,对联机目录数据库进行检索,如库中已有该文献的书目数据,就不需另行编目,只需下载数据到本地数据库,添加本馆特定标识即可;当数据库中尚无某一文献的书目数据时,编目人员可将该文献的全部编目记录输入数据库。

联机合作编目的成果是机读目录,亦能生产目录卡片、书本式目录等。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联机编目丰富的数据库为基础,可以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的联合馆藏目录数据库。图书馆不仅可利用该数据库进行馆际互借,还可利用该库对馆藏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对相关文献(同一作品的不同载体类型、同一作者的作品等)进行整合,有助于图书馆进行馆藏比对等。

3 国内联机联合编目的SWOT分析

3.1 内部环境优势

3.1.1 五大联合编目机构运作成熟

1997年,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OLCC)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编目工作正式进入联机合作编目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目前形成了五大主要联机联合编目组织,即: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深圳地方版文献采编合作网(CRLNet)、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系统(UNICAT),这五大机构为我国文献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1.2 文献类型不断增多,馆藏数据有所侧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呈现多样性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几大联合编目机构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上,已从单一的中文普通图书、期刊编目拓展到地方文献、少儿图书、音像资源、电子书等多载体、多形式的资源编目。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率先向成员馆征集馆藏数据,建立基于馆藏基础的中国国家书目中心。

3.1.3 公益性理念凸显

2007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下调了50%的中文图书书目数据费,同年7月开通了规范数据网上免费下载功能,2011年面向所有成员馆减免数据下载使用费。2012年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在援疆工作中,为援疆图书馆提供完整的编目数据,并减免了对口支援的某县级图书馆的数据下载费用。目前,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作为国内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联合编目机构,截至2013年9月,其服务的用户数已突破2100家,并力争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的联合编目服务全覆盖,以此来缓解基层图书馆的编目困境,更广泛地推进社会成本最小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3]。未来,联合编目机构的公益性不应仅仅体现在对收费服务项目实行免费上,而应该体现在更广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中[4]。

3.2 内部环境劣势

3.2.1 共享多,共建少

以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为例,该中心中文数据上传馆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9家;西文数据上传馆有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7家。所有这些上传馆同时也是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或CALIS或地方版文献采编协作网的上传馆,并且也是其所在区域内部成立的区域性联机联合编目机构成员馆,承担数据上传、审校等主要功能。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实际参与到国内联机联合编目建设当中的成员馆并不多,更多的市级、县级图书馆主要以数据共享为主,在共建上还未发挥积极作用。

3.2.2 服务内容单一

虽然几大联合编目机构在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如CALIS以各大专院校图书馆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编目机构主要服务对象为其下属的科研单位或图书馆,另外三大机构主要以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用户为主。但是从几大联合编目机构的服务提供上来看,它们主要服务项目均以书目数据的上传/下载和书目查询为主[5],单一的服务已不能满足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职能发展的要求。

3.2.3 数据重复著录,规范体制尚未形成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国家编目标准,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使用手册》《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希望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文献著录的标准化。但由于各个成员馆对编目规则理解的不同,几大联合编目系统均采用内部制定的编目细则,导致几大联合编目系统内数据著录标准不一,标引深度不同。与此同时,全国层面的规范体制尚未建立,还未形成一个对几大联合编目系统内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如:全国最大的两家编目中心在规范的制订和使用上不完全一致:CALIS编目注重国际标准,而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则保持着中文书目编目的本土特色。不同的编目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联机联合编目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我国编目机构与国际编目机构间的数据交换。

3.3 外部环境机遇

3.3.1 政策推动,从分散到整合

2013年文化部面向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从政策上推动了国内联机联合编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评估标准中,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工作的评估标准进行了调整。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551参加全国性联合编目中心”的细则从“参加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地方版文献采编协作网、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CALIS等均可”,改为“上传馆藏目录并及时更新、下载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是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分中心”。评估标准的变化致使以各省级图书馆为主导建立的区域性联合编目中心,纷纷要求成为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分中心。2013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新成立了10个省级分中心。虽然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区域性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开展程度不一,但为了切实履行分中心的职能,都会在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各项章程规定下开展工作,向数据资源建设、馆藏目录建设上侧重,数据著录要求也会逐渐趋于统一。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联合编目中心进行了整合,由此产生的正面效应将不容忽视。

3.3.2 国际编目环境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编目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编目对象复杂。许多非印刷型资源、网络资源等也成为编目的对象。另一方面,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查准率和查全率的期望和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希望图书馆提供高效的服务。2009年,基于FRBR和FRAD模型,为数字环境设计的适用于图书馆目录用户和其他信息组织用户进行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标准RDA正式出台。RDA在书目数据编制中的应用,扩大了资源编目和服务的范围,有助于数据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检索,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局域网的范围之内。

3.3.3 技术支撑作用强劲

任何领域的研究都不能抛开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各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业内的应用都会带来其业务的创新和变革。从国内图书馆近几年的发展来看,从RFID上线到资源集成发现技术对图书馆及联盟内馆藏的揭示,伴随着图书馆理论的不断发展,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支撑作用越发强劲。

在现有自动化系统和大数据环境的框架下,图书馆界可借助数字图书馆实现全面的、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国家书目的集成发布、展示、检索和推送服务。国家书目门户的功能由发布管理、检索和展示、用户服务、出版文献统计、系统管理等五大模块组成,力求实现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一站式服务体验,通过各类记录的FRBR化集成显示,提高书目揭示与服务的准确性和友好度[6]。

3.4 外部环境威胁

据OCLC2005年所作的报告显示,全球信息用户通过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的次数在减少,而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检索的次数在增加。有84%的用户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仅有l%的用户从图书馆网页上进行信息搜索。根据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1月)》显示,有64.6%的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会去网上找答案。所有这些都表明,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已经变成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而传统的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在变弱[7]。2010年OCLC作为全球最大的联机联合编目组织,宣称与图书馆、Google和HathiTrust合作,一起将新的数字馆藏的MARC记录添加到WorldCat中。此举更是意味着今后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实时查找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而不再需要通过图书馆的OPAC或联合编目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联合编目机构的跨地区、跨区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这一基本职能也被弱化。

3.5 战略组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已经比较成熟,面临有利的政策环境,但创新不足,服务内容深度不够。因此,可采用WO战略组合,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优势,以弥补自身劣势,在当前政策、编目环境的推动下,将新技术应用于联编工作实践中,充分调动成员馆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深化服务内容。

4 发展路径

4.1 加强国内联合编目机构的整合

OCLC成功经验显示,整合资源,统一规范标准,加强系统的兼容性更加利于联机联合编目的发展。国内现有几大联合编目机构各自为政,导致联机联合编目数据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系统分散凌乱,标准不一,数据规范建设欠缺。因此,要加强国内几大联合编目机构间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对几大平台进行整合,包括: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实行资源的统一揭示和发布;对成员馆和用户的整合,改变现有一个用户隶属于多个机构的现象,从根本上减少数据重复著录现象的发生。

4.2 调动成员馆的共建积极性

在平台整合的基础上,要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调动成员馆参与联合编目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由于现有联合编目机构主要由国内大型的、综合性的图书馆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很多成员馆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小馆,只要获取需要的数据或服务即可,无需考虑联合编目的发展。殊不知,即使一个县级馆馆藏的缺失,也会影响全国联合目录的完整性,甚至可能影响某一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另一方面,国内联合编目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建立更多调动成员馆积极性的政策,如馆外质量监督员机制等,做好共建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成员馆参与到联合编目的建设中。

4.3 制定全国性、可交换的书目规范控制标准

国家图书馆组织制定的《中国机读规范格式》(WH/T 15-2002)是文化部的行业标准,主要为国家图书馆及主要的几大上传馆所使用,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8]。规范的数据在未来全国书目建设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联合编目机构应尽早达成一致,出台相对统一的数据著录规范标准。数据著录规范的制定,既要结合本国实际,也要符合国际规则,引入新的编目理论;不仅有利于国内数据交换,而且利于国际数据交换。同时,国内联合编目机构还要积极地与出版社、书商协商,便于数据跨行业的交换,提高跨行业的书目共享的可能性。

4.4 深化服务内容

在现有的书目数据的上传/下载的基础上,目前国内联合目录的建立已初具雏形。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OCLC的馆藏分析产品部经理Glenda Lammers在谈到馆藏分析的重要性时曾说:“如果图书馆准确地知道本馆可以获取哪些资源,他们就可以对购进、数字化或者保存资源做出更好的决策”。因此,馆藏分析、辅助采访平台的建立、集成化的联合编目系统等也是未来联合编目机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1] 李品,周金元.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图情研究国际化发展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75-79.

[2] 徐咏梅.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系统现状述要[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9(3):41.

[3] 毛雅君.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12-2013年度工作报告[G]//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13年工作年会会议手册.厦门:[出版者不详],2013:5.

[4] 叶忆文.试论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公益性服务[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5):5-8.

[5] 程华.借鉴OCLC经验探索我国联机编目的国际化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9(9):48.

[6] 廖永霞,毛雅君.数字时代中国国家书目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102-107.

[7] 游强华,王霞,王萍.浅论GOOGLE影响下的图书馆的发展[J].情报探索,2009(9):15-16.

[8] 王彦侨,王艳萍.中国文献编目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C]//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编目:新的变化与应对之策——第三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8.

猜你喜欢

联机编目书目
多联机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高温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研究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分析Automation技术在Word联机考试系统中的作用
本刊邮购书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