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2014-02-11李路
李路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2)
全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李路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02)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数字图书馆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文化的阵地,更是数字阅读时代的信息中心。在全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尚存在哪些不足,图书馆需要如何进行服务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笔者所讨论的内容。
全媒体时代 数字图书馆 服务创新
1 全媒体时代与数字化阅读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传播媒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已从古代的竹简、木牍、纸质资源向声、光、电控制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数字资源转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纸本阅读向网络、手机、电视、电子书、IPAD或其他终端阅读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全媒体的概念首先在媒体传播领域获得迅速发展。全媒体(Omni media)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基础之上采用多种媒体形态的表现手段,它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的融合,最终依靠数据平台传送到用户终端(如手机、电视、PC机、手持终端等),是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种新型信息资源传递模式。
与此同时,伴随着全媒体化的趋势,信息的获取与服务的提供同样开始全媒体化,这对图书馆数字阅读建设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特点。
2 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情感化体验
尽管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普遍和流行的阅读方式之一,但相对于实体书,数字阅读把读者禁锢在屏幕之内,读者与文字的接触减少。易中天曾表示,电子书完全替代纸质书是不可能的,那种用手触摸精装书籍的美好触感,电子阅读永远无法代替。经典作品还是需要纸质媒介来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吗?不可否认,数字化的阅读克服了阅读中的一些困难,但光滑的屏幕在手指上的触觉是冰冷的,没有丝毫生命力的。缺乏情感化体验已经成为数字阅读的致命伤,也是目前阻碍数字阅读发展方向的主要路障。
2.2 阅读内容参差
数字化阅读的纷争一直都处于燃烧的状态,质疑和争论的声音随着其发展愈演愈烈。数字化阅读的最大优势体现在自由开放、即时便利等方面,但在高速和蓬勃的背后,其杂乱无序、质量参差、标准模糊等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山寨”“盗版”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无论是对数字化阅读环境还是对阅读者本身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数字化阅读环境管理不善最终导致了阅读内容的参差不齐、良莠并存,这成为限制数字化阅读发展的关键因素,人们期待一个有序健康的发布渠道和阅读秩序。
2.3 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有阅读功能的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为数字化阅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式,但据神经科学家玛雅·萨拉维兹发现,在提高人们记忆力方面,数字化阅读不仅不及传统书,反而会对人的记忆力造成损害。数字阅读很容易导致浅阅读,这主要是因为数字化阅读能够轻易地让读者分心,尤其是搜索、回卷和跳页阅读等各种简化阅读操作。然而,数字化阅读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对于图书馆而言,要主动去迎接挑战,同时也要抢抓机遇,真正站在为公众服务的角度上,去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去引领数字化阅读的潮流,让更多公众在这场阅读的革命中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服务,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3 数字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服务创新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具有主体化、融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图书馆积极面对当前数字化阅读存着的种种问题,在为读者拓展资源渠道,提供阅读服务等方面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图书馆立体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3.1 网络微服务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将数字化阅读的意义引申到更广更深的层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本馆读者QQ群,并由专人负责与读者进行沟通。读者可以将自己在数字化阅读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第一时间反馈给图书馆。当前国内还有许多图书馆建立了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可以发布最新数字化服务项目,或通过微博、微信征集读者意见,购买读者荐书补充到数字资源库中。有的图书馆还利用微博开展“微书评”活动,或者为读者数字化阅读提供指导。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可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真正将数字化阅读理念植入到读者的心底。
3.2 自助查询平台
将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升级换代,加入Web3.0的技术和理念,以交互功能强大的OPAC引导读者阅读馆藏。如,图书馆与超星读秀合作,整合纸质、电子资源和已购数据库资源,在主页建立了OPAC统一检索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可以检索出该馆所有馆藏,根据提示满足借阅和下载的需求,对于没有收藏的文献,可以检索出收藏此文献的他馆馆藏信息,必要时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也可将历年来通过文献传递索取到的文献原文,利用本馆ILAS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开发模块进行建库、存储,并指向OPAC检索界面,使资源再次利用,扩大阅读利用的范围。
3.3 数字阅读培训
全媒体环境下,对公众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借助各种电子终端才能使用数字图书馆,故此加强培训是引导公众进行数字化阅读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他们最基础的读者群体往往是赋闲在家的老人或者是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这部分读者对数字化缺少了解,本能上回避使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花大力气推进数字化建设,却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1月17日,天津图书馆与方正阿帕比携手举办了主题为“创意阅读 精彩体验”的方正Apabi数字资源应用培训,引导公众掌握方正Apabi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差异不小,数字化阅读的媒介和平台也各有不同,所以各馆要根据自身的数字化建设现状,结合实际运用,对公众进行培训和演示,从而引导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字化阅读技巧,推进阅读服务的开展。
3.4 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与补充。目前国内多数硬件设备较好的省级图书馆已经开通移动图书馆,只要读者的手机是iPhone 或者安装了 Android 系统,就可以通过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下载相关的客户端软件,实现书目检索、读者服务、微博分享等多重功能,满足公众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利用移动终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种服务。
3.5 数字图书频道
电视仍然是当前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利用数字电视传播数字图书资源是全媒体时代赋予数字图书馆的新的生命力,既然可以有“购物频道”,自然也可以有“读书频道”,并且其存在将更有意义。国家图书馆率先开展了数字电视服务,在2009年尝试推出了数字电视高清交互应用——“国图空间”,让北京市百姓可以足不出户看图书。辽宁、海南等省的电视频道已经专辟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频道,尤其是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辽宁模式”在全国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百姓共享文化资源的途径。连接入网终端多样化造就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例如手机和数字电视,这便是全媒体时代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三网合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化阅读能够更加贴近公众。
3.6 学习中心
全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知识与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利用和共享,提供平板电脑、移动设备充电站、免费 Wifi、文档打印、学习课件制作等服务,以及各种文字、音频、名师讲座视频等全媒体资源,将逐渐实现由文献中心向学习中心的转型。以辽宁省图书馆2013年5月推出的辽宁省全民学习中心(http://ln.chaoxing.com/)为例,其以互联网为平台,整合各种数字资源、系统和平台,支持用户的学习、协作、研究和知识创造等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易于管理的属于自己的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的学习空间。总之,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中心将助力公共图书馆将自身打造成为区域性的乃至面向全民的网络阅读与学习平台,能够提升公众开放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意识,顺应了智慧服务理念下 E-learning 渐趋主流的学习方式,未来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应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服务模式,由关注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转向关注网络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满足。同样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创设、网络资源的建设、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网络阅读及学习机制的建立。在图书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发展的趋势下,图书馆要将二者功能互补、边缘融合、影响叠加的特征进行及时掌控并协调应用,借助当前三网融合的机遇,发挥广播、电视、手机及其他终端设备的优势,开展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推介服务,营造全媒体氛围的图书馆阅读最佳环境。
[1] 百度百科.全媒体[EB/OL].[2013-08-30].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255.htm.
[2] 朱红涛,周九常,胡守敏.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9).
[3] 中国数字视听网.全媒体的基本特征[EB/OL].(2012-03-20)[2013-08-30].http://www.itavcn.com/news/201203/20 120320/22965_2.html.
[4] 百度百科.全媒体时代[EB/OL].[2013-08-30].http://baike. baidu.com/view/4430629.htm.
[5] 靳晓恩,丁邦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平台构建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9).
[6]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精神会议服务指南,2011.
[7] 杨美玲.数字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前沿,2012(8).
[8] 周莲.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探究[J].高教与经济,2012(1).
[9] 辽宁省图书馆_27902的博客 [EB/OL].[2013-12-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0db142d0101gncv.html.
李 路男,1969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G252
2014-06-06;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