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考
2014-02-11吴向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
吴向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10)
对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思考
吴向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10)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绿色产业。大力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可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广东经济发展提速助力。
广东;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产业;海洋强省;建设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广东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区,担负着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使命。作为海洋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符合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战略要求,是发展海洋事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目前,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成熟。我们要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抓住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历史机遇,以海洋为核心要素,发挥海洋优势,大力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使其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加快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广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海洋旅游、海洋文博艺术、涉海休闲体育运动,涉海渔业、海洋影视、动画动漫游戏、海洋民俗节庆与庆典会展等门类,具有文化和产业双重属性,是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绿色产业,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举足轻重。目前,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已呈现滨海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电影视业、体育与休闲业、庆典会展业“五龙”竞进的局面,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文化产业总产值可接近一万亿元[1]。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广东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引擎,给疲软的经济带来突破口。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广东突破传统粗放发展路径制约,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智选择。作为海洋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文化产业,“无疑将成为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支点。今后的海洋文化产业将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方向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2],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助于完善海洋经济区体系建设,是广东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广东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的增长极之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海洋资源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海洋环境资源被污染和过度开发的现象日益严重,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绿色新兴产业的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和发展潜力大等产业发展优势,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不仅可以缓解海洋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而且可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符合广东“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是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加速海洋文化资源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化,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海洋文化贸易,推动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建设海洋强省,为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省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2010年,国家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广东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1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从国家级战略规划出发,要求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在中央大力支持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背景和期望下,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大战略部署摆上了重要的议程,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推动广东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2011年,省政府批准实施《广东省海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在实施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工作会议上,广东描绘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宏图:到2013年,广东将力争基本形成现代化临海工业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元,占到GDP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到2020年,广东省将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在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更是明确提出了广东要“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省”,并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以及五个实施方案。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成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推进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崛起的主要抓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不仅为广东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是适应当今海洋竞争新形势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可以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之后又一个高瞻远瞩的国家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这重要的战略机遇,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海洋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另一新增长点。
(三)突出的区位综合优势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广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区位条件优越。自然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和经济区位综合优势突出,有辽阔的海岸线:全省大陆海岸线长411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3];全省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岛屿众多,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759个,海岛有1431个,数量名列全国第三;大、小海湾有510个,浅海滩涂10多万公顷;海洋资源禀赋优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海岛资源等海洋资源优势;是全国历史最早、年代最齐、港口最多、线路最长的古代海洋大省。而且广东自古便有“岭海”的称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尤其是从秦汉开始,广东就经南海诸岛发展海上贸易,开辟了“中国文明影响世界、维系对外友好关系”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从海上实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主要区域,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南临南海,毗邻港澳,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重要基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拥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这些优秀的区位条件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四)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底蕴,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动力源泉
广东两千多年的海洋文化历史底蕴,铸就了极为丰富的海洋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海洋文化遗产,是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品牌的宝贵财富和特殊资源。其中,著名的阳江“南海1号”就拥有年代最早、保持最完整、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五最”文物,堪称“海上敦煌”。广州的南海神庙、黄埔古港、十三行遗址,东莞的虎门炮台遗址,汕头的“南澳1号”等海洋历史文化古迹闻名遐迩;14个滨海城市也各具特色,具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如广州的南海波罗诞、湛江的人龙舞、汕头的达濠渔歌等海洋地方特色文化,这些都是广东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岭南文化,具有敢为人先、兼容开放、求真务实等精神特质。[4]多样性的文化元素成为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大力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宝贵的动力源泉。
(五)良好的海洋经济基础,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广东是全国海洋经济大省之一,海洋经济基础良好,潜力巨大,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支撑广东海洋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东海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呈现出总量大、增长快、活力足的良好发展态势。海洋经济总量保持全国领先,已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平均净增长20%。2011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连续17年稳居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首位。[5]2012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居全国14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前列。[6]广东滨海旅游业也成为海洋经济的热点。2012年滨海旅游业产值1540亿元,占全国的20%。随着广东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海洋已成为支撑广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率先建设成海洋经济强省夯实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也为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六)广东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拓宽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利润成长空间
广东是全国文化产业最早诞生的省份。经过30多年的培育,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由萌芽渐至成熟,尤其是2003年全面推动文化大省建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增速明显,规模总量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平面媒体、广播电视、数字出版、印刷复制以及动漫网游、游艺游戏设备生产等优势产业集群。广东文化产业已由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门类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7]。据统计,截止至2012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706.5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省GDP比重为4.74%;共建有13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入驻企业超过2万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16.7亿美元,占全国的42.6%;其中出口总额113.1亿美元,占全国的43.6%,[8]连续多年排在全国首位。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迅猛,在多个领域领军全国: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近300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动漫和网络游戏总产值近300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广东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将进一步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拓宽海洋文化产业的利润成长空间。
总体而言,国家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优越的区位条件,厚重的海洋文化历史底蕴,良好的海洋经济基础,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态势,这些都构成了大力发展广东省海洋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引擎。
三、加快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广东海洋文化产业,既要强化政府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的作用,又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更要注意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的互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海洋文化是最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我们要加强对广东海洋文化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要依托广东深厚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内涵,积极推进海洋文化创新,运用高科技、创意策划团队等运作手段,将珍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打造一流的海洋文化原创品牌和海洋文化艺术精品。“南海1号”已成功地打造成粤剧精品,我们还要将汕头的“南澳1号”、广州的南海波罗诞、湛江的人龙舞、惠东的平海渔歌、汕头的达濠渔歌等等一系列广义的历史文化题材和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成广东的海洋文化原创品牌和海洋文化艺术精品。同时通过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对其衍生产品进行开发,提升海洋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使之转化为文化商品,并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以产生巨大的产业效应。
海洋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是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广东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休闲娱乐业、海洋民俗节庆业、海洋博览会展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文化艺术业、海洋工业品、海洋饮食文化等行业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海洋民俗节庆庆典活动,加大对海洋文化的宣传力度,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形成海洋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激发和满足民众潜在的消费需求,拓宽海洋文化产业利润成长空间。
广东的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众多的岛屿,辽阔的海岸线,非常适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滨海休闲旅游、涉海休闲旅游等海洋文化特色旅游。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将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国际旅游方面,广东每年吸引的外国入境旅游人数位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广东国际旅游收入一直领跑全国,且领先优势明显。国外入境旅游人数更是遥遥领先。但由于广东海洋旅游缺乏大规模综合开发的旅游度假区,品牌性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缺乏竞争力。对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集中在对海水浴和渔港、海岛的浅层认识,对较深层的风土人情、海洋文化底蕴研究甚少,没有综合开发思路。省内外许多地理环境大体相似的滨海旅游城市都在着力发展以“阳光、沙滩、海水”为主题的旅游,雷同现象突出,这些现象既不能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又不利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条件,以海洋文化资源为依托,继续加大对海洋旅游产品项目尤其是像邮轮游艇、海上滑水、海上高尔夫等高端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力度。积极打造“海洋文化+休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将优美的滨海和海岛,开发成具有特色的休闲海洋旅游项目,如滨海观光、海底潜水、海岛垂钓、海上划艇等,把旅游观光和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育健身、海鲜美食等为一体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四)建立海洋文化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推进海洋文化产业融资多元化
以多元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如加大对海洋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海洋文化产业政策,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筹集、企业出资等多元化的方式,鼓励民资民力投入到广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创新和研发中。政府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海洋文化产业项目要大力扶持,可通过一定的税费返还、资助、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海洋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相关政策,扶持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文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
目前在广东省14个滨海地级市中,已有湛江和汕尾两个市获得了省财政3亿元的扶持资金,建立起滨海旅游产业园。在此基础上,政府要进一步制定促进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相关的优惠政策,围绕海洋产业集聚和海洋文化的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海洋文化产业企业和海洋文化精品。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区,打造以广府文化为主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特色文化产业区;以潮汕文化、妈祖文化为主题的粤东海洋特色文化区;以雷阳文化为主体的粤西海洋特色文化区。引导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海洋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海洋文化产业集群。
(六)培育广东海洋文化出口品牌,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文化市场的日渐形成,世界各国文化也在相互交融和碰撞。文化出口成为全球的发展潮流和大国竞争的焦点。我们要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大力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区域的文化经贸合作,加快打造一批质量硬、口碑响的海洋文化精品,重点培育一批外向型龙头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加大海洋文化内容产品的输出能力,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国际文化服务贸易,重点推进广东与东盟在文化服务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加快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1]汪涛.研究海洋文化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N].中国海洋报,2013—10—10.
[2]梁嘉琳.两部委有望共推海洋文化产业[N].经济参考报,2011—10—31.
[3][5][7]广东年鉴[M].广州:广东年鉴社,2012.
[4]钟晓毅、雷铎、韩强等著.敢为天下先——海洋文化广东创新三十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6]广东年鉴[M].广州:广东年鉴社,2013.
[8]周豫.文博会10岁,渐成文化产业风向标[N].南方日报,2014—5—14.
责任编辑:温朝霞
G124
A
1003—8744(2014)06—0064—05
2014—9—21
吴向红(1961—),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一)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文化原创品牌,促进优质海洋文化资源转化
(二)积极培育海洋文化消费市场,拓宽海洋文化产业利润成长空间
(三)加快发展以海洋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海洋文化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