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领域知识在网球教学过程中的迁移

2014-02-11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条件性组块网球

杨 璞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6)

1 领域知识及其知识构成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教育学家A lexander等对认知和知识学习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研究者常常使用关于知识的不同术语来表征相同的意义,如学科知识(discipline knowledge)、主题知识(topic knowledge)、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或者先前知识(prior konwlege)在相关研究中都指个体所拥有的某个领域知识。

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最初源于人工智能领域,是指在某一个领域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关概念的约束的集合,具有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点。A lexander总结了过去的知识表征分类后提出,领域知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所有知识。

领域知识是个体关于特定领域的陈述性(declarative)、程序性(procedural)和条件性(conditional)知识这三部分组成的所有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即事实性的知识,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onwing what);程序性知识指的是技能知识,即知道如何在操作任务中使用已有的知识的知识(konwing how);条件性知识指的是限制性的知识,即知道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前面两种知识(konwing when and why)。

2 网球领域知识与教学

2.1 网球的领域知识

网球领域知识是指学生所拥有的关于网球运动范围内所有的知识,即知道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网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的归类,网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网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等(陈述性知识),掌握并学会网球的几大基本技术,单打和双打战术等实战技能(程序性知识);知道并灵活运用技战术在相应的情景中并且懂得如何教学等(条件性知识)。

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按知识属性、认知特性形成的知识组块和认知操作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领域专长。才能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和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注意指向特定的信息元素,并且在解决问题时,使学生能执行高级的认知策略,且效率高,提升学生探索技能,增强学生在新的学习任务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2 网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网球属于小球类隔网对抗性的运动项目,球员在网球场上用球拍隔网击打空心橡胶球,需要在场内不断奔跑和调整步伐击打到来球。通常,网球教学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和网球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掌握运动阶段、改进动作阶段、巩固和自动化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又会有不同的要求:即在动作认知阶段往往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技术动作,建立表象,要注意模仿,不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在改进动作阶段要求学生纠正错误,建立正确的联系;在自动化阶段老师往往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的技能,这时候会要求学生进行技战术的运用。而这样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虽然呈现的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一体化模式:定向、模仿、整合、熟练四个阶段,但是仔细分析其基本的形式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等固定模式,易出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的非主体地位。运动技能的掌握不是简单的肌肉活动,而是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动作认知和动作概念(即整合)的过程。虽然网球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教学,而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设计的情景性和应用性,以及学生学习和认知活动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的,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自主学习,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强,个性化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2)知识技能结构的分散。前面说过要掌握好完整的网球领域知识必须要对知识的内容方面(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作整体了解,并形成统一的知识技能组块。而传统网球教学往往出现以下问题: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正式比赛中却往往不能发挥出其水平,甚至打不赢没经过专业训练的社会人士;技术动作掌握了,身体的基本素质却跟不上,一旦有稍微重要的比赛,就无法发挥出其技战术;学生自己网球技能掌握得较好,但却不会应用于教学实践。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把握网球运动知识不仅仅是要掌握其基本技术,还应该领悟动作要领,了解相关技术战术并能在不同情境中加以运用。

3 领域知识在网球教学中的迁移

研究结果表明,领域知识有助于构建某个特定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体系,能加速对所学知识的同化和吸收,形成领域专长,因此将认知理论成果向网球教学迁移能够产生教学改革效益,指导教学实践。网球领域知识按其知识内容分类可分为:学理性知识(即回答“是什么,学什么”)、认知过程知识(回答“怎么学,如何学”)、问题条件性知识(回答“什么时候,为什么”),下面将内容知识分类理论迁移到网球教学中,来解决传统网球教学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3.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网球教学的八个因素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这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要教好网球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活动特点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强调动作技能的形成主要要靠学生自己以现有的动作技能去思考,探索,尝试对新学的动作技能的掌握。

3.2 采用组构式策略教学

组构式教学策略是指对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科领域知识的结构组构成独立而完整的知识组块和认知图式,再将相关的知识组块组成学科领域知识教学单元,然后教师利用这些组构好的知识组块进行学科领域知识的组块化教学,通过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结合知识组块学理内容、认知过程知识、条件性知识对网球领域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构建。

(1)新手阶段。在些阶段,一方面加深学理内容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领悟,以加深对网球运动的理解,使其网球运动的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知道世界上知名的网球运动员,具备网球的一些理论常识性知识,即让学生了解,网球“是什么,学什么”。

(2)胜任阶段。即老师指导学生时,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一板一眼、步骤鲜明的将每一个技术环节、技术细节都全盘托出,而是提出许多学习思路供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主动寻求最佳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带着问题到同伴、到其他做得较好的同学以及到老师处去研讨、协商以寻求更合理的答案和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惑,再到课外找高手交流学习,或者到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能是“解惑者”,也可能是“参与者”,而学生自己才是真正的探索者和解决问题的主人。此阶段主要构建认知过程知识板块,即让学生懂得“怎么学,如何学”。

(3)专家阶段。学生的动作技能达到了自动化阶段,技能虽然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一到正式比赛中却往往发挥不出应有水平,这里除了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缺乏之外,问题条件知识培养不到位也是另外一方面原因,即老师在比赛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利用已有的技能和条件,思考“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用”某种技能,特别是在双打比赛中,如一方守底线,一方去截击,发球选择上网还是留守底线,及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就要给学生讲清楚。缺失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在比赛中难免会有应付不暇的情况出现。

4 结论

(1)领域知识按知识的构成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如能将领域知识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有效的向教学迁移,会产生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2)网球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球领域中学理内容知识,认知过程知识,问题条件知识板块构建网球领域知识模型,使学生形成领域专长。

(3)网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传统网球教学容易忽视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及应用情境性,而通过领域知识的构建,可以形成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主体,进行组构式策略教学的网球教学迁移,克服传统网球教学的弊端,提高网球教学的交效率。

[1] A lexander PA,Schaller D L.Hare V.C.Coming to lames How researchers in learning and literacy talk about knowledg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1991,61(3):315 ~343.

[2] 蔡笑岳,何伯锋.学科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43~51.

[3] 窦洪茵,张樯,等.“结构-定向”教学模式在运动训练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73~75.

[4] 樊思敏.支架式教学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5] 何伯锋,蔡笑岳,等.学科领域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组构式策略编写学科领域知识教学单元[J].教育导刊,2010(8):20~23.

猜你喜欢

条件性组块网球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融入注意力机制的越南语组块识别方法
遵循新闻规律:有机运动的必要性与条件性
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
关于“見える”和“見られる”的区别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荔湾3-1CEP关键建造技术研究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