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籍中探究供春和供春壶

2014-02-11应书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细土制壶茶匙

应书良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从典籍中探究供春和供春壶

应书良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供春、供春壶、树瘿壶、评价

宜兴紫砂花繁似锦,供春被尊为宜兴紫砂壶艺的开山鼻祖,但供春壶却几乎不见传世。

文献中,最早记述、最具权威且被广泛引用的关于供春、供春壶的记载当推明代江阴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在《正始》篇他这样记述:供春,学宪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沙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供春制壶,传世极少,后世所见,多为仿作。据史料文献描述,《阳羡茗壶系》之《大家》篇云,时大彬“初自仿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乃作小壶”。时大彬开始仿制供春壶是做“大壶”的,后来才作“小壶”,明末文震亨《长物志》:“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也说明供春壶是大壶,而没有小壶。至于大、小到底多少,仍据文震亨:“时大彬所制又太小,茗受得半升……更为适用。”在工艺方面,供春壶的制作工艺应是比较粗糙的,《阳羡茗壶系》云:供春“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说明,供春壶的泥料是做泥缸的陶土中“淘出的细土”,窑场上俗称“洗手泥”;当然,可能是从陶土中“淘”出了紫砂泥。制作工艺也较为原始,“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没有专用工具,用茶匙挖空壶中的泥土,用手捏泥坯。周容《宜兴瓷壶记》中说到“供春更斫木为模”,可见供春制壶曾用过“木模”,估计当时是内模。综上所述,供春制壶用木模,用手捏,用茶匙等工具辅助,其工艺还停留在壶艺的初级阶段。

许多文人对供春及供春壶的评价极高,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称供春壶“极古秀可爱”,并赞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以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徐喈凤《宜兴县志》中说,“供春制茶壶款式不一,虽属瓷器,海内珍之。用之盛茶不失原味,故名公巨卿,高人墨士恒不惜重价购之。”

《项氏历代名壶图谱》有记供春褐色壶为“窑变壶”,“本褐色,贮茗则通体成碧色,酌一分则一分还成褐色;若斟完则通身复回褐色。岂非造物之奇秘,泄露人间以为至宝耶!”另还有窑变朱色壶。

正因为供春壶奇货可居,故历代不乏仿制者 供春壶名满天下,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很多。像明代的黄玉磷,江案清,近代的裴石民,当代的汪寅仙,徐汉棠等等都对供春做过研究和仿制,他们万变不离其宗,都按照原来供春原作进行仿制。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自然形体的《树瘿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壶盖止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做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重为制壶者石民,提记者稚君。”

供春壶经文人墨客渲染,已经神乎其神。而真正传世者又几乎没有,于是从时大彬起仿制者众多,已难以辨识。但都无法动摇供春和供春壶在砂壶史上开创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1]《紫砂古籍》

10.13212/j.cnki.csa.2014.08.057

猜你喜欢

细土制壶茶匙
土壤容重数据的不确定性对有机碳密度估算的影响
小茶匙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她一下子缩小啦
她一下子缩小啦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母亲的冬藏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