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2014-02-11吕辉李宏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化息肉消化道

吕辉李宏伟

1.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腔镜科,吉林舒兰132600;2.吉林市中心医院内镜诊治中心,吉林吉林 132011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

吕辉1李宏伟2

1.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腔镜科,吉林舒兰132600;2.吉林市中心医院内镜诊治中心,吉林吉林 132011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诊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对照组采用单纯电切或尼龙绳结扎及热活检钳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成功率及创面愈合率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糖尿病;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是指消化道局限性上皮或间质成分增生而导致的隆起样病变,属于一种癌前病变。常见的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腺瘤等,而出现绒毛状腺瘤性息肉则会提高其癌变率[1],所以对消化道息肉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但对于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来说,因其创面愈合能力比较差,所以要对此类患者采取创伤性小、愈合快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为探讨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诊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为(53.5±7.5)岁。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形态检查及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均为良性病变。其中29例属有蒂息肉,15例属扁平小息肉,16例属广基息肉,而且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并对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对比其疗效。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中属于有蒂息肉的患者,采用单纯电切或单纯尼龙绳结扎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扁平小息肉的患者采用热活检钳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广基息肉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内镜窥探在找到息肉后,将其调整到最适宜手术的位置并仔细观察息肉的基底部情况,然后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对有蒂息肉患者在内镜显示下,采用尼龙绳将息肉蒂临近肠壁1/3处进行结扎,之后用圈套器将结扎息肉部上方0.5 cm处通入电流进行圈套电切,然后观察其切面情况,若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对扁平小息肉的患者在内镜显示下,则采用氩等离子凝固术对息肉进行烧灼治疗。对广基息肉的患者在内镜显示下,采用0.4%靛胭脂喷洒染色将息肉的轮廓清楚的显示出来,再采用已经安放好尼龙绳的透明帽将息肉吸进去,然后慢慢拉紧并直至息肉发绀变色。若出现息肉吸引困难的情况,则采用1:10000肾上腺素在内镜下进行滴射(2~4滴为宜),当息肉基底部明显隆起后进行吸引并结扎。

1.3 诊断标准

对糖尿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测量的血糖值来判断,当患者空腹血糖≥7mmol/L,或伴有糖尿病临床症状,或随机检测其血糖值≥11.1mmol/L,或餐后2 h测量其血糖值≥11.1mmol/L的则判断为糖尿病。对消化道息肉的判断应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来判断,在内镜下观察患者的结肠或胃部,出现局限性隆起且界限较为清晰的则判断为消化道息肉[2]。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计量资料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及时性出血的有1例(3.33%)、出现息肉部分残留的有2例(6.67%),手术成功率为90.00%;在4周后经内镜复查创面损伤较大的患者有4例(13.33%),其创面愈合率为86.67%,并且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情况发生。而30例治疗组的患者手术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00%;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但稍后均自行缓解,且无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在4周后的内镜复查中观察到患者黏膜光滑且创面全部愈合,创面愈合率为100.00%。通过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发现,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比较差,造成其组织细胞修复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患者创面愈合能力比较差[3],而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严重影响并延迟了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并有可能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怎样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非常重要,而该文则采用了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治疗,其在手术成功率及创面愈合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陈丽珍,陈萍,曾丽芬,等.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行内镜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0(18):3443-3444.

[2]杨开余.内镜下套扎及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9):1558-1559.

[3]欧阳玉洁,龙泽民.483例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7):951-956.

R 73

A

1672-4062(2014)10(b)-0041-01

2014-07-25)

猜你喜欢

个体化息肉消化道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