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4-02-11柳鸣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0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胰岛素

柳鸣

湖南省财贸医院内分泌科,湖南长沙 410000

·医药论坛·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柳鸣

湖南省财贸医院内分泌科,湖南长沙 410000

目的探讨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安全性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随着如今我国生活水平的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目前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已超过九千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不断增多,并各具优势弊端,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便是常见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1-2]。为了进一步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该文收集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新诊断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新诊断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试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7.33±10.21)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63± 10.5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每次剂量0.5 g,3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试验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一致,西格列汀每次剂量0.5 g,3次/d,用药方式为口服。

1.3 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血糖水平、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2名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症状,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2,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微生物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机体之中的胰岛β细胞出现功能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当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就会进一步引发脂肪、电解质、水、蛋白质等发生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又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以2型糖尿病为主,大约占据了总数的90%以上,该病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但需要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受到致病因子的影响,导致了正常的血液结构平衡被破坏,从而降低了血中胰岛素效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对胰岛造成伤害,降低了该器官的代偿能力[3]。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则单纯采用口服降糖药无法将病情控制在合理的状态,需要加用其它药物积极进行治疗。

学者研究表明,2型糖尿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

相对不足导致。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会对DPP-4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失活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产生抑制作用,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随着医学研究者的深入,临床表明,GLP-1可以使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强,并对β细胞的衰亡产生抑制作用,发挥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4]。

西格列汀属于DPP-4高效抑制剂,能选择性的对DPP-4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内源性GLP-1浓度得到提高,最终发挥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主要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来恢复胰岛素对于腺普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肝糖原的异生产生抑制作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最终对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产生作用,从而提高葡萄糖利用,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标。归纳起来,二甲双胍发挥降糖效果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提高周围组织细胞(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其次是通过对肝糖原异生作用产生抑制效果,以此促进低肝糖输出减少,进而发挥降糖效果;最后是通过对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产生抑制作用[5-6]。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与胰岛素作用不同,二甲双胍不会引起脂肪合成加强,因此不会对正常人产生明显降血糖作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低血压发生。

胡朝谦[7]过试验表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并能够降低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主要是由于西格列汀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胰岛素发挥更好的药效作用。相关学者通过对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提高HbA1c下降幅度,从而提高达标率,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该文主要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该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新诊断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1]焦秀敏,许秀萍,赵晶,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1):44-45,48.

[2]周鹏,金晓霞,王雪花,等.西格列汀及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10):676-678.

[3]傅军,徐宏彬,俞杰,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南药学,2012,10(9):707-712.

[4]周迪军,孙文利,丁蓉,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84-86.

[5]胡郁刚,陈秋通,刘小翠,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22):3493-3494.

[6]王秀艳,潘天荣,钟兴,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6):382-385.

[7]胡朝谦,于珮,李春君,等.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山东医药,2014,7 (21):61-63.

R587.1

A

1672-4062(2014)10(b)-0002-02

2014-07-29)

柳鸣(1980.11-),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方面的诊断与治疗。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胰岛素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命悬一线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