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比较
2014-02-11彭红梅
摘 要:甘肃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境内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裕固族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研究探讨甘肃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无疑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将尝试对甘肃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比较进行简述。
关键词:民歌;艺术特色;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35-02
甘肃境内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裕固族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它所反映的题材广泛,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表现手法千姿百态。这是各族人民长期艺术实践和审美习惯所形成,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他们的民歌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溢着歌声,正如藏族谚语所说:“没有歌舞的生活,犹如没有灵魂的生命”。
一、甘肃少数民族概况
(一)裕固族
裕固族现有人口约10569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
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一称尧乎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一称恩格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再一种是汉语,主要分布在酒泉黄泥堡和肃南双海地区。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二)东乡族
东乡族,现有人口约37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东乡族民间文艺丰富多彩,人人爱唱“花儿” 民歌。东乡族民间流传着很多诗歌和故事,其中长诗《米拉尕黑》最有代表性。农历正月十五“耍火把”是东乡族重要的娱乐活动,体育竞赛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东乡族民歌包括叙事歌、东乡号子、端斗拉、宴席曲等。
(三)保安族
保安族,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县和青海省循化县等地。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保安“花儿”节奏明快,优美动听。传统节日主要有“尔代节”、“宰牲节”、“圣纪节”。
(四)撒拉族
撒拉族,现有人口约8.7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甘肃、新疆等地。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撒拉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园艺、制革等,善于经商,以小麦、青稞、荞麦为主食,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或楼房。撒拉族男子喜留胡须,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白汗褡青夹袄。妇女戴盖头,佩耳环、手镯等金银饰物。撒拉族酷爱民间艺术,撒拉“花儿”婉转悠扬,优美动听。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二、甘肃少数民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比较
(一)语言背景相同
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裕固族这四个民族都属于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
(二)民歌的体裁相同
撒拉、保安、东乡、裕固等民族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取名“花儿”,一是因为歌名、歌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反映出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故用此昵称。“花儿”的不同曲调分别以“令”谓之。“花儿”的唱词为四句民间格律体,即它们不是规整的七言句式,而是第二、四句采用“双字尾”,如: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上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也是枉然。曲调则全部是上下句体,四句唱词分两遍唱完。由于分布面大,“花儿”按流行地区和歌唱形式分为“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两大流脉。同时,又依民族、音调风格分成若干支脉。花儿的传唱分平时和“花儿会”两种,因为是情歌,所以严禁在村子里唱。“花儿会”一年四季都有,但主要集中在阴历五、六月间。届时,花儿会与传统庙会、交易会汇为一体,人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朝山浪会,对歌酬答,充满了欢悦悠闲的生活情趣。
(三)调试调性的相同之处
甘肃民歌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五声音阶,大多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耶尔和顿的节奏自由辽阔、音调高亢悠扬,其他民歌节奏规整、结构均衡。歌词有4句一段和两句一段两种形式,以押尾韵为主,有时也押头韵和腰韵。裕固族西部民歌歌词的格律多以7、8个音节为一句,或11、12个音节为一句。这和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词典》所记载的古代突厥语民歌在每节句数、每句音节数和押韵方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西部民歌的音乐特点是:①多采用四度-五度调式骨架,其中相距八度的两个主音构成旋律的支柱。从高音区的主音下方四度音作五声音阶式的上行级进到主音,是西部民歌的典型音调。②由于单调重音的关系,西部民歌常用前短后长的节奏型,细分强拍,弱拍延长。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他们与汉民族一起创造了我国光辉灿烂、丰富多元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而作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裕固、东乡、保安、撒拉等族为中华民族文化所做的贡献,同样巨大。他们结合自身生产生活实践创作而成的民歌,作为其民族文化的结晶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弥足珍贵。
在社会文化的研究中,整体主义的理论取向与比较的研究方式极其重要。本文先对甘肃省裕固、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的人口规模、分布区域、居住环境、生计模式、社会文化等进行简单介绍,再结合主题,重点比较、分析以上诸族民歌的题材、体裁、艺术特色等方面,旨在将民歌这一文化要素置于其产生与发展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充分地比较和全面地认识。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李雄飞.河州“花儿”与陕北“信天游”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3]钟进文.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彭红梅,讲师,花腔女高音,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声乐教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艺术与音乐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