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评介

2014-02-11王凤霞

戏剧之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戏剧

王凤霞

(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由浙江大学徐永明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陈靝沅联合主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如题所示,该书主要选译了发表或出版于1970年到2013年之间,研究汤显祖及其戏剧的代表性英语论文或论著。在时间跨度上,该书选文具有当代性,可以反映英语世界对汤显祖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书主编徐永明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主编陈靝沅博士为新加坡人,200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他的学术兼职为欧洲汉学学会秘书长,其学术领域主要涉及元明清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

该书共收文15篇,其中9篇为论文,6篇为著作或博士论文节选。所选论文均为当代海外汉学名家之作,可以很好地体现国外对汤显祖戏剧研究的水平和特点。选文作者分别为美国的夏志清、李惠仪、芮效卫、伊维德、袁书菲、吕立亭、蔡九迪、白之、王靖宇、陆大伟、沈静等,法国雷威安,加拿大史恺悌,新加坡容世诚,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华玮等。以上学者有的是纯粹的西方人(8人),有的是华裔学者,也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中国大陆和港台学者。他们在总体上可以代表西方汉学界的人员组成和学术传统及其治学特点。这15篇文章最初全为英语发表或出版,均属西方汉学研究成果。由于国内学者语言局限和资料来源不足,大部分人无缘阅读西方世界对中国戏剧研究的成果。

该书的译者均为具有良好语言基础和专业修养的学者,都能胜任选文的翻译,而且,所译文章都经过作者本人或者作者高足的审订。在一篇文章有不同的原文和译文的前提下,本书择优选用,因而,该书在编选态度和方式上是严谨的,负责的,有学术水准的。

该书除了前言、中英文目录、译文3个部分以外,还有3个富有特点的附录——作者小传、编者译者小传、英语世界汤显祖研究论著目录。前两个附录让我们对作者、编者、译者有较为准确、完整的理解,利于读者把握重要信息。第三个附录用英文原文的方式详列了1970年代以来的汤显祖研究成果,这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线索,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中所选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组。其中,综论汤显祖剧作的2篇,它们分别为夏志清的《汤显祖笔下的时间与人生》,李惠仪《晚明时刻》。

前文论述了时间在汤显祖剧作中具有贯穿性的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解释汤显祖剧作主题的连贯性和思想的延续性。人生与时间的关系是汤显祖关注的重要问题,时间的紧迫、短暂与爱情的欢愉、人生的虚无构成对立关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一贯思考的命题,汤显祖在自己的5部戏剧里也分别展示了他对此类问题的不同态度与立场。夏志清的研究方法与角度富有启发性。他反对把作者生平、剧作中的片言只语与当时的时代生硬挂钩,强行得出结论的做法;他主张把各个剧作融会贯通,从具有统一性的切入点入手对作者思想及创作进行把握。这种方法显示了海外研究者不受国内当下意识形态影响的较为自由、灵活的研究路径,无疑,它对于中国大陆20世纪70年代的学术研究而言,其先进性是巨大的、显著的。

后文作者将汤显祖剧作放置在晚明文化思潮的背景中进行思考,梳理了明清文学对“情”这一丰富复杂议题的不同处理,并指出汤显祖剧作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包含该文的著作《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于1993年出版。该文与夏志清的研究较为接近,都是从作品的母题入手,这种研究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大陆流行起来,因而,其研究方法在当时仍具有相当的领先意义。

该书选文第二组为关于汤显祖与《金瓶梅》作者问题的,共2篇,分别为芮效卫的《汤显祖创作<金瓶梅>考》和雷威安的《汤显祖和小说<金瓶梅>的作者身份》。这两篇文章以前一篇分量为重。芮效卫的文章发表于1986年,他用较为严谨可靠的方式考证了汤显祖与小说《金瓶梅》的关系。雷威安的论文(2001年)支持了芮效卫的观点,并为其提供了新的佐证。虽然小说《金瓶梅》的作者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但作为西方学者能够以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中国文学研究,则显示了其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深度掌握,令人敬佩。

该书选文第三组为《牡丹亭》研究,共9篇,反映了海外研究者对汤显祖代表作的充分重视。伊维德《睡情谁见?——汤显祖对本事材料的转化》(2003年)是一篇比较故事学论文,他把《牡丹亭》的故事及其本事与欧洲睡美人故事进行对比,以显其异同,充分利用了作者对欧美文学充分了解的优势。该文从同与异两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学中对同类故事的不同处理方式,此研究从总体范畴来讲仍属于主题学或者母题学研究,这是海外汉学较为常用的方式。

袁书菲《文本、塾师与父亲——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教学与迂儒》(2005年)探讨了汤显祖《牡丹亭》通过文本语言与故事、塾师与父亲形象塑造等多个角度对复古派给予的嘲讽,从而表现出反对复古派的立场与思想。该文能够在众多的研究中独辟蹊径,通过对晚明社会思潮的洞悉与对文本的细读,把握作者的创作心理,做出有效阐释,实属难能可贵。

吕立亭《情人的梦》节选自其199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该博士论文2001年作为专著出版。该文通过各种西方理论范畴与话语,分析《牡丹亭》的梦,此为典型的借用西方理论的阐释研究。使用该方式令作者得出了一些传统研究方法不易得出的结论,因而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

蔡九迪《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考释》(1994年)是一篇关于《牡丹亭》评点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为充分倚重资料和推理分析的考证法和阐释法。其学术创新性体现在研究对象的发现与选择。该文正文及插图部分23页,注释部分16页,显示出扎实的考证功夫和严肃的治学态度。

华玮《“牡丹”能有多危险?——文本空间、<才子牡丹亭>与情色天然》(2006年)是一篇考论兼备的文章。首先华玮考证了一个特殊的《牡丹亭》评点本——《才子牡丹亭》,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该评点将《牡丹亭》做了色情化注解。在此基础上,华玮讨论了色情化解读对于晚明社会思潮的意义,最后,作者重新论证古代“评点”的功能和意义,从而拓宽了人们对中国古代“评点”本体内涵和功用的理解。华玮的治学既有中国传统版本学、文献学的功夫,又有西方理论视野、思辨能力,因而,能够做到考论结合,考证扎实,论述新颖。

白之《<牡丹亭>英译第二版前言》一文全面、简洁地概括了《牡丹亭》的创作概况、作品内涵、演出特点与方式等方面的情况,论述深刻而到位。最后,该文还介绍了译者白之翻译《牡丹亭》的缘起,透露出对这部作品强烈的喜爱和肯定。白之《牡丹亭》英译本出版于1980年,第二版出版于2002年。此前言写于2001年。

王靖宇《姹紫嫣红——<牡丹亭·惊梦>三家英译评点》一文发表于2013年,是一篇翻译研究成果。该文将张心沧、白之、宇文所安等三人英译的《惊梦》曲辞,按曲牌先后,逐曲比较。作者比较了三种翻译的得失,再次确认了翻译的有限性,并肯定了各个译本对跨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陆大伟《陈士争版<牡丹亭>的传统与革新》(2002年)一文对陈士争于1999年,在美国林肯中心导演的全本55出《牡丹亭》进行评价。

史恺悌《<牡丹亭>与昆曲戏剧文化》(1990年)考察了《牡丹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演变情况,指出其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体现了编演主体不同的思想旨趣和曲学主张。该文为史恺悌著作的导论,故而所谈较为宽泛。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的第四组论文为沈静《<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改写》(2010年)和容世诚《<邯郸记>的表演场合》(1992年)等两篇。它们关注汤显祖代表作之外的单部作品。前者论证《紫钗记》在故事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对唐传奇《霍小玉传》进行了改写,并论述了其改写意义。后者探讨《邯郸记》的演出风貌及其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

统观全书所选的15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们互不重复,角度各异。夏志清发表于1970年的论文是英语世界汤显祖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除了高水准的学术价值,方法视野的启发意义,它还是英语世界汤显祖研究的开路先锋,引领着后来者不断前进、开拓。而其他的各篇论文或者在研究方法上或者在资料来源上,或者在研究视角方面,都为汤显祖研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因而,我们认为该书的选文是成功的。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在研究路径上侧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重视包含母题与民间故事在内的主题学研究。其次,重视以西方理论和观念对汤显祖做出重新的解读和阐释,令人一新耳目。第三,西方学者的学术考证不仅注重材料的发现与解读,而且注重用新的观念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因而,可视为对传统考据学的继承和发展。第四,注重与翻译相关的研究成果。论文中有的是译者翻译后的序跋,这些序跋具有较为全面、综合的概括,有利于读者把握原作。有的论文则是对不同译本的比较分析,具有鲜明的译介学特征。以上研究重点正是利用了研究者的学术优势,可与国内研究形成互补,共同推进汤显祖研究的拓展。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不仅在汤显祖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海外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译介与批评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该书前言中总结性回顾了汤显祖在英语世界中的研究史、翻译史、演出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利于其他研究者全面把握汤显祖研究的相关动态。此外,海外学者对中国戏剧的研究已蔚为大观,而对这些研究的总结、概括、译介、评价也在不断进行。这些译介与评价让国内学者了解海外研究,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我们知道,各种国外汉学研究著作中常常含有中国戏剧研究的内容。另外,1990年花城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其中也含有不少中国戏剧在国外的相关内容。2000年孙歌、陈燕谷、李逸津合著《国外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世界丛书之一。2004年,翁敏华所著《中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钱林森著《法国汉学家论中国文学——古典戏剧和小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郭英德在《文艺研究》上发表长文《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2010年,他在《戏剧艺术》上发表专文《“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201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曹广涛所著《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与翻译》。除了以上成果外,我们还有不少相关论文和论著未列在此处。

总结我国对海外中国戏剧研究的译介的规律,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对海外中国戏剧研究越来越重视,其译介与批评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细化。这表现为由笼统介绍到国别研究区分,到艺术形式研究区分,时代研究区分,作家研究区分,说明了我们对于国外中国戏剧研究的译介与批评越来越走向深入。中国本土学者与海外汉学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动越来越即时,这也反映了我们在网络时代的学术研究特点。随着新一代国内学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国外研究者汉语能力的普及,信息交流的途径越来越便捷、直接,全球同步的研究时代应该为时不远了吧!

猜你喜欢

汤显祖牡丹亭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戏剧类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