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心理干预研究
2014-02-11景丽萍
景丽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干预措施是全方位的,其中心理干预是有效干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采用文献资料与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特征基础上,提出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多元化途径,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促进他们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质健康 体育兴趣
一、前言
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滑,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呈现出相同趋势。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1]。体育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目标,并在练习中得到落实,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体育热情,实现其运动需求[2]。通过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育兴趣的培养为高职院校学生投身体育实践,提升身体素质、促进体质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论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机需要、目标管理、成功体育、快乐体育、教法艺术、竞赛游戏等多元化途径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由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而养成体育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现状与问题及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索。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阅读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著作。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文献检索手段,查阅大量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等文献资料,为研究获取理论基础及依据。
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相关人员设计了相应的访谈提纲,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以及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等系列问题,为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材料。
三、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特征
(一)体育兴趣的倾向性
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不同爱好,学生通过各自爱好的体育运动实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直接兴趣倾向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同样也有学生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方法,形成体育兴趣,从而终身受益,这是间接形成的兴趣倾向。
直接兴趣倾向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在直接兴倾向的驱使下,积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参与并获得体育运动的成就感,然而直接兴趣倾向存在主动性以个人兴致好坏转移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心理活动波动程度相应较大,也存在部分体育项目使他们感到枯燥的情况。间接兴趣倾向的建立虽然存在一个过程,相对较慢,但是较为稳定,不易改变。
(二)体育兴趣的广泛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但兴趣的广度与深度因人而异。广泛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也是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锻炼普及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体育兴趣广泛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学生出于自身兴趣,选择各自喜爱的体育活动,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心情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3]。而这种心理满足,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和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达到积极的效果。
(三)体育兴趣的动力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对体育毫无兴趣的人主动投身体育活动实践的现象,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活动同样是在其兴趣的支配下进行的。兴趣对于学生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动因就是其自身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动力性是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最真实表现,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兴趣的诱导下,积极参加体育运行,强身健体,不仅能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生活实践起到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也能为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体育兴趣的情绪性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具有较强的情绪性特点,这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其情绪的表达更加直白,也更加偏激[4]。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时,即使过程艰难甚至存在危险,也会感到身心的愉悦与满足。反之,被动地参与自己毫无兴趣的体育活动,会使其产生压抑、厌倦甚至反感的情绪。体育兴趣的情绪性,决定了学生进一步参加体育运动的态度。
四、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途径
(一)通过动机需要,刺激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首先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的动机,据调查,学生的健康动机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还存在着减肥塑身的动机、交友动机、能力显示动机、评奖动机等。针对上述动机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动机需求,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形成并刺激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并适时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共同实现。通过课堂练习的途径,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其形成进一步积极参加体育课程的动因,在振奋其精神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目标管理,引导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应促使学生的兴趣与其理想、目标达成一致,帮助学生发展长久的体育兴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其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习惯。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塑型期,学校教育会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5]。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令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和对未来人生的影响。通过目标管理,令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活动,促使其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进一步引导形成学生的体育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进行过程中,要逐步实现对学生体育目标的养成与人生目标的渗透,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引导。
(三)通过成功体育,促进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在进行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在某项体育活动中获取成功,能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关注并参与该活动[6]。获得成功是培养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必然途径。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成功的关系密不可分,成功的获取能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体育兴趣的养成能促进学生更多体育活动的进行,从而使其获得进一步成功。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年龄较小,较为敏感和情绪化,对于他们更要及时给予评价,并以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女生和“差生”。恰当地提出表扬和鼓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收获提高的喜悦。学生通过在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不断获得成功,激发并延续体育兴趣,从而保证学生乐于锻炼,勤于锻炼。通过不断看到或体验成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生成。
(四)通过快乐体育,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培养体育兴趣。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宽松的学习环境[7]。令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学习情绪,提升学生的坚强品质,增加勇气。学生愉快学习要求保证课堂中教学的过程的愉悦性,教师通过课堂体育教学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让学生愉悦的体验教学过程,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从而更进一步达到愉快教学、养成兴趣的目的。在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趋乐避苦的心理现象的存在,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需要与心理变化,尊重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以乐趣体育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五)通过教法艺术,维持学生体育兴趣
课堂体育教学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实现学生兴趣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从心理、生理等不同维度安排自身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贯彻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应在教学教法上注重创新意识,教材内容安排新颖[8]。通过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体育课程活动身体、娱乐心灵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逐步发展和维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充满创新精神的校园体育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促进学生不断创新,并享受到创新体育活动的乐趣,进一步维持体育兴趣。
(六)通过竞赛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表现自己。通过竞赛的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创造竞争情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激发并培养其学习兴趣。然而竞赛的组织要合理,要正确运用比赛规则,合理规划竞赛的内容。竞赛结束之后,教师不能忽视小结和讲评的重要作用。对获胜者的表扬能维持其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失败者总结经验,鼓励其争取再次比赛的成功。竞赛的选择要谨慎进行,令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胜利,以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因多次失败而丧失信心的现象。通过多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竞赛的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促进并激发体育兴趣的形成。
五、结语
面对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滑的现状,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心理角度对学生课内外体育生活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手段,通过动机需要、目标管理、成功体育、快乐体育、教法艺术和竞赛游戏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实践的意识,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令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运动,培养其终身体育的优良习惯,积极自主地提升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曾小玲.体育兴趣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3):48-50.
[3] 刘雪勇.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5.2:60-61.
[4] 于海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4):67-69.
[5] 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1):68-71.
[6] 张卫平.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128.
[7] 庞毓恩,董必凯.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128-130.
[8] 翟向阳.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