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的领军高校研究

2014-02-10李迎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言学外语国家

李迎迎

(天津外国语大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204)

一、引言

全球化时代外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资源,在国家处理和解决国际间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国家战略性外语人才已成为世界大国外语教育的核心任务。俄罗斯高校外语教育历史悠久,培养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优秀外语人才的高校遍布全国各地,且各具特色,优势突出。运用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国家外语能力理论”框架(文秋芳、苏静、监艳红,2011:6),将开设语种在50门以上的3所外语教育领军高校①(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圣大、莫大、国关)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考察俄罗斯高校外语资源的种类和质量,分析俄罗斯高校外语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我国国家外语能力提出积极的建议。

二、高校外语资源种类状况

“国家外语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运用外语处理事件的能力”,衡量它的根本标准是一个国家能够使用的外语资源的种类与质量。外语资源种类分为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自然资源是无需经过政府投入额外资金进行培育而存在的资源”,如移民,“人造资源是指通过系统教育产生的资源”,如外语专业毕业生(文秋芳、苏静、监艳红,2011:6)。由此可见,高校是人造外语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圣大、莫大、国关作为俄罗斯外语教育的核心高校群,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国际化拔尖创新外语人才。

俄罗斯人造外语资源种类多样,著名学府圣大建于1744年,目前开设外语124种,是全俄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其中东方系教授99种现代及古代亚非国家语言文字,语文系教授25种欧洲语言。世界名校莫大创建于1755年,目前开设87种外语,包括9种古代语言和78种现代外语,其中亚非学院开设49种外语,语文系开设29种外语。国关创建于1944年,隶属于俄罗斯外交部,是一所专门培养外交官、国际关系方面人才的专业学校,在俄罗斯享有很高声誉,堪称国家外交精英人才的摇篮。学校目前教授53种外语,其中亚非语言27种,欧洲语言26种,是全球公认的顶级创新语言教育中心。

通过对三所院校开设的外语种类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三所高校开设外语的种类总计达到145种,涉及9大语系②,语种使用范围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区和国家,其中古代语言42种,现代语言103种,其中包括亚洲语言53种,非洲语言19种,欧洲语言31种。

作为国家外语能力构成要素的外语资源种类又可分为单语人才资源和复语人才资源,其中,复语指掌握两种或者多种外语的人才资源(同上)。俄罗斯高校复语人才资源丰富。圣大东方系学生必须至少学习3种语言(两种东方语言、一种或者几种西方语言、目的语国家的古代语言或者中世纪语言)。莫大语文系现代西欧语言与文学教学部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两门外语,还要学习拉丁语、哥特语、古代语言等必修课程。理论与应用语言学教学部的学生学习现代西欧语言、拉丁语和古斯拉夫语以及日语、汉语和巴斯克语。侦查语言学部要求学生掌握3门外语,第一外语是欧洲语言(英语、法语、德语),第二外语为突厥语系的一支,第三外语为芬兰乌戈尔语系的一支。亚非学院的学生需要学习一种或两种东方语言和一种西欧语言。高翻学院培养俄汉、俄韩、俄英、俄法、俄希、俄德高级口笔译人才。此外,外语与区域学系、新闻系、经济系、历史系、国家管理系、世界政治系、全球化进程系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门外语,以世界政治系为例,该系开设10门欧洲和亚洲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和瑞典语)供学生选择。国关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两门外语,其中第一外语通常是英语。通过对这三所院校的单复语资源考察不难看出,其培养的外语人才皆为专业复语“双料”人才。

三、高校外语资源质量分析

国家外语能力理论框架提出,外语资源的质量可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评价,深度指的是外语资源掌握某种外语的水平,广度指的是外语资源涉及的语域数量、语体范围和方言种类(同上)。

1 外语资源质量的深度

高校外语资源质量的深度可包括学历外语教育水平(本科、硕士、博士)和外语等级测试水平(初级、中级、高级或者国际外语等级测试,如TOEFL,GRE,IELTS,HSK,CEFR等)。为推进高校学生的国际间无障碍交流学习,提高外语教育的国际化程度,2002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博洛尼亚进程,大部分高校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开始实施学士和硕士两级大学教育体制,博士阶段属于大学后教育。当然,也有部分高校采用原有教学体制,即专家、副博士和博士教育,或者实施新旧双轨教育体制。目前,三所高校都设有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外语学历教育,按照《俄罗斯联邦高校外语教育标准(本科和硕士阶段)》进行外语的教授和考核评价。2010年7月俄罗斯发布联邦第二代高校外语教育标准,各高校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特色在《标准》允许的框架内开展个性化灵活特色教学。

俄罗斯国内没有类似于我国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大英四六级、法语专业四八级和国外ILR,CLB,ISLPR,ALTE等外语等级考试,主要采用目的语国家的外语等级测试标准,学校提供目的语国家等级测试培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例如汉语的HSK等级测试等。欧盟教育一体化使得俄罗斯部分高校开始按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评测》的测试标准检测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国关为例,该校要求学生第一外语(通常为英语)水平不低于C1等级,第二外语不低于B2等级,此外,每年近500名学生选修第三外语,并自愿参加目的语国家外语等级考试。该校外语课时占总学时的1/3以上,一外 (东方语言)每周10学时,二外每周6学时,一年级一外(东方语言)每周12学时。莫大国际政策系低年级每周36学时的课程中,外语课时不低于16学时,其中一外10学时,二外6学时。外语教学班全部采用小班授课,每班6~9人,保障了高质量的外语教学工作。

2 外语资源质量的广度

高校外语资源质量的广度主要体现在语域数量这一重要维度上。语域数量是指某外语人才能在多少个领域(如外交、新闻、法律、军事、商贸、国际关系等)内工作(同上:6),应该说,俄罗斯高校外语资源语域覆盖面大,18世纪初彼得一世“全盘西化”的改革奠定了国家外语教学重视目的语国家的军事、科技、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宗教、哲学等各领域的讲授和研究的基础。自1725年建立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就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

目前,圣大东方系设有14个涉及语言、文学、历史、政治及经济领域的教研室③。东方系本科阶段设有东方学和非洲学、旅游两个学科门类,以东方学和非洲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分为亚非国家语文、历史、国别区域学三个专业,具体又分为非洲学、近东国家语言文学与历史(包括阿拉伯学、伊朗学、阿富汗学、突厥学等)、印度学、蒙古学与藏学、中亚与高加索国家历史研究、东南亚与远东国家语文和历史研究④6个方向,硕士阶段设有亚非国家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宗教、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关系及穆斯林法律8个研究方向,博士专业设亚非国家语言、文学、历史3个研究方向。此外,作为综合型大学,学校新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文化、艺术、教育、旅游、心理等多个专业重视专业外语的教学,培养多领域国际化人才。

莫大亚非学院设有18个教研室⑤和3个实验室⑥。本科阶段设有东方学与非洲学学科门类,下设历史、语言和社会经济3个专业方向。学生除专业外语学习外,需要深入了解当代亚非各个国家的国情、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硕士阶段设亚非国家历史、语言、文学、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发展与国际关系专业。博士阶段设有世界经济、语文学、历史和政治学4大学科门类。外语与区域学系培养社会上急需的国际交流方面专业人才,学生需要深入且全面地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该系设有语言学、区域学和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3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欧和北美。据统计,该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能够在国际新闻、国际关系、经济、外交、政治、国际商务、文化、历史、宗教、区域学、法律、军事、侦查、管理、社会、生物工程等多个语域内工作。

国关共设有6个学院(国际管理学院、欧洲法学院、国际能源政策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与管理学院、欧洲学院、补充职业教育学院)、8个系(国际关系、政治学、国际法、国际新闻、国际经济关系、应用经济与贸易、国际商业活动与商务管理、大学预科培训系)和76个教研室,学校主要设有国际关系、政治学、区域学、世界经济、法律、管理、新闻与公共关系等学科门类,本科阶段设有20个专业,硕士阶段设有国际关系、政治学、国外区域学、经济学、管理学、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法律、教育、语言、新闻、社会学、社会文化活动等12个专业,下设43个研究方向。副博士(博士)阶段设有28个⑦研究方向,语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学校外语教育课程国际化程度高,例如,2007-2008学年开设17门专业课程(全英语授课),8门专业小语种课程(目的语授课)。

3 俄高校外语资源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研究表明,俄罗斯高校外语资源的培养在构建语言强国,提升国家外语能力,应对全球化给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1 重视非通用语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俄罗斯外语资源种类丰富,目前三所高校共教授145种外语,其中42种古代语言,103种现代语言 (53种亚洲语言,19种非洲语言,31种欧洲语言),除独联体国家语言外,其他语言的开设集中在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同俄罗斯相比,我国外语种类不够丰富,目前外语类高校中只有北外和上外的语种较多,分别为54种和20种,而其他外语类高校一般只有10个左右的语种。以非洲和印度为例,我国开设的印度语言只有印地语,其他各个邦的语言我们都不掌握,非洲语言只开设斯瓦西里语和豪萨语,无法满足新时期国家利益拓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数非通用语种的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1984年,外语语种数量为28个。2004-2010年增加了18个语种,仅2009年,新增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和马耳他语等6个语种(杨学义,2011)。

俄罗斯高校重视非通用语人才储备和早期培养工作,例如莫大亚非学院设有少年东方学家学校,由教授定期为中小学生免费开设亚非国家语言、历史、文化、国情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国家储备小语种人才打下基础。此外,高校服务国家安全需要,为国家培养特殊性外语人才,如莫大侦查语言学专业为俄罗斯内务部机构的鉴定中心、验声实验室、法院、检察机关和律师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国关军事教研室为军队培养了数百名高级军事特工翻译。

我国高校迄今为止仍未将对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五国的国家语言列为高校非通用语建设的内容。这种语言教学的滞后显然已经不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张西平,2012:28)。因此,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特别是非通用语能力,重在国家层面对外语资源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布局,重在国家战略性关键外语人才的培养。

3.2 拓展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各类国际化拔尖人才

俄罗斯人才培养规格高,知识储备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历史底蕴。语言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国际新闻、国际关系、国际信息、经济、外交、政治、国际商务、管理、文化、艺术、历史、宗教、哲学、区域学、法律、旅游、心理、教育、军事、侦查、航空航天、工程、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高校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不断增设新专业,例如,2002年莫大新增全球化进程专业。

俄罗斯坚持精英教育,在保持传统的语言学教学研究基础上,注重各类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其主要培养模式是:外语(一门或者多门外语)+专业、专业+外语(至少两门外语)、复语(两门非通用语+英语)、专业文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双语或多语专业翻译人才。俄罗斯东方学研究传统悠久,人才储备丰富,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研究亚非国家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人才。

相比之下,我国在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规格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专业+英语、复语(非通用语+英语)和翻译(母语和外语),且懂专业通晓英语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需求依然旺盛。非通用语教学以语言文学为主,语言应用领域十分有限,人才匮乏,例如,近些年来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天津泰达集团承办的发展中国家(阿语国家、非洲法语国家、俄语国家等)政府官员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的援外培训项目中非通用语专业翻译人才凤毛麟角。因此,必须从国家顶层规划设计,突破关键外语人才短缺的瓶颈。

3.3 注重高水平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

俄罗斯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年的培养、积淀和传承使得这三所高校外语师资力量雄厚,成为俄罗斯高校外语教育的主力军。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现有170名教师,其中2名院士、33名教授和56名副教授。莫大亚非学院现有250名教师,其中40名教授,75名副教授。语文系设有12个教学部⑧和4个教研室,现有教师350多人,其中博士100多人,副博士240多人,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批俄罗斯和国外科学院的院士及通讯院士。此外,新闻系、经济系等都设有自己的外语教研室,拥有自己的专业外语师资。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现有教师1 000多人,其中122名博士和教授,400多名副博士和副教授,大约20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和功勋科学家。学校设有20个外语教研室⑨,阵容强大,仅专业英语就设有8个教研室,教师国际化程度高,全部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机构的语言实践工作经验。而我们的软肋则是高水平专业英语师资不足,非通用语教师极度匮乏,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俄罗斯高校外语教育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齐发展的传统,高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研中心。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在对古现代东方国家语言、文学、历史、文化以及俄罗斯同亚非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莫大亚非学院是俄罗斯培养东方学家和研究亚非世界专业人才的中心,国关则是俄罗斯政府国际战略研究的智库。三所高校都拥有各自特色学术研究机构,例如,莫大亚非学院设有韩国国情国际研究中心,阿拉伯国情学与伊斯兰研究中心,高加索及中亚研究中心,印度与佛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对比研究中心,宗教学研究中心,高校校际中文系,越南国情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研究协会,中小学日语教学研究协会和非洲学研究协会;国关设有20个科研机构,圣大设有10多个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学术成果非常丰富,科研驱动外语资源建设的成效显著。我国的短板是,高校外语专业在国际区域与国别研究方面相对滞后,研究水平和研究规模还比较薄弱,许多非通用语刚刚建设,主要还停留在语言教学上,尚无法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此外,一个国家的外语能力在学术上的重要标志就是对人类文明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语言有发言权,对全球多样文明的研究有所贡献。俄罗斯高校始终把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等作为外语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反观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我国,北外作为全国外语语种最多的院校至今没有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南亚和东南亚研究与教学中也没有梵语和巴利文教学。这些说明,如果从学术角度来衡量我们所拥有的外语语种,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的国家外语能力,它是和一个一流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张西平,2012:29),因此需要尽快解决外语教学科研中的这种短视现象。

四、结语

俄罗斯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传统语言教育大国,其高校在提升国家外语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外语资源种类丰富,质量高,拔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高端翻译人才国际竞争力强、外语优势突出,语域数量大。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三所综合院校外,俄罗斯还有多所特色的语言教学科研机构,以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⑩为例,该所云集稀有语种科教精英,学术队伍力量雄厚,研究的世界语言超过200种(不包括东方学研究所研究的语言),长期聘有多名外国语言学家,研究团队体现了科研无国界的强强合作特点。目前合作开发的多卷本《世界语言百科辞典》 和相关世界语言地图,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世界近千种语言的历史、文字、方言、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内部结构进行描述,具有历时和共时研究的结构特点,是语言类型研究、对比研究的大型数据库,为世界语言的发展、古现代文明的对话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开设30多种外语的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是国家高端翻译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翻译系开设19种欧洲和亚洲语言,培养至少掌握两种外语的一流专业翻译人才。该校军事教育系还为军队培养8个语种的高水平军事技术翻译人才,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两门外语;国际关系与社会政治学院学生需学习3门外语。皮亚季戈尔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是俄罗斯南部最大的语言类院校,该校翻译系主要培养英法、英德、英西、英汉、英阿高级翻译人才,多语言教学部设有四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方向,培养通晓多语种的师资和高水平文学翻译人才。

随着俄罗斯的入世,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俄罗斯作为崛起的强国立足于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提高俄罗斯教育竞争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广博知识、精通多种外语的高素质跨文化人才,进一步提升国家外语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彰显大国综合实力。俄罗斯国家外语教育策略值得我国借鉴。

注释:

① 三所高校开设的外语种类等相关数据均为笔者根据三所学校官方网站的信息统计所得,参见莫大官网:http://www.msu.ru/,国关官网:http://www.mgimo.ru/,圣大官网:http://www.spbu.ru/,2013年10月27日。

② 印欧语系(含9个语族)、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卡特维尔语系、汉藏语系、闪语语系、东南亚-亚细亚语系、阿布哈兹-阿迪格语系、纳荷-达吉斯坦语系。

③ 阿拉伯语、印度语、伊朗语、汉语、蒙古语与藏语、突厥语、日语、闪语和现代希伯来语教研室、古代东方史、远东国家史、东南亚和朝鲜、非洲学、中亚和高加索、亚非国家社会发展理论、亚非语言文化教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

④ 中国学、日本学、朝鲜学、越南学、缅甸学、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的语文和历史。

⑤ 中东和近东历史、南亚历史、中国历史、远东与东南亚历史、日本文化与历史、非洲学、犹太学、阿拉伯语言学、伊朗语言学、印度语言学、汉语言学、日本语言学、东南亚国家语言、朝鲜和蒙古语语言学、西欧语言学、国际经济关系、经济与经济地理、东方国家政治学教研室。

⑥ 中亚和高加索地区问题实验室、语音学实验室和东方文化生态研究实验室。

⑦ 世界通史,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史,经济理论,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金融、货币流通和信贷;世界经济;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日耳曼语;罗曼语;欧洲、亚洲、非洲民族语言和美洲、澳洲土著民族语言;法律与国家史论、法律与国家学说史;宪法法律、宪法诉讼、地方自治法;民法、企业法、家庭法、国际私法;金融法、税法、预算法;刑事法和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刑事诉讼;国际法、欧洲法;刑事侦察学、司法鉴定活动、侦查活动;信息法;行政法、行政进程;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理论、方法论与社会学史;政治社会学;管理社会学;政治理论与哲学、政治科学史与方法论;政治体制、进程与工艺;国际关系、全球与区域发展政治研究;文化理论与文化史。

⑧ 俄语语言与文学教学部、对外俄语教学部、现代西欧语言与文学教学部、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部、古希腊罗马语文教学部、拜占庭和现代希腊语文教学部、斯拉夫语文教学部、理论与应用语言学教学部、公关语言学教学部、媒体语言学教学部、侦查语言学教学部、函授部。

⑨ 8个英语教研室,2个法语教研室,西班牙语教研室,罗曼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拉丁语)教研室,德语教研室,斯堪的纳维亚语教研室,芬兰语、荷兰语、希腊语教研室,中欧和东南欧语言教研室,近东和中东语言教研室,汉语、越南语、老挝语、泰语教研室,日语、韩语、蒙古语、菲律宾语、印尼语教研室。

⑩ 该所1950年成立,设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乌拉尔-阿尔泰语言、高加索语言、印欧语言、非洲语

言、类型语言学和区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东亚与东南亚语言、言语实验研究等10个研究部、民族语言关系科研中心、外语教研室和博士研究生班,招收和培养博士外语人才。该所现有院士5人、博士和副博士各50人。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民族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世界语言描述、区域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言史、词典学、语言逻辑分析、翻译理论、实验语音学和语义学等。定期出版《语言学研究》、《语言同源研究》、《非洲语言研究》、《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法》、《高加索研究》、《乌拉尔-阿尔泰研究》、《心理语言学》等10余种学术期刊。参见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官网:http://iling-ran.ru/beta/2013年10月27日。

⑪ 语言所《世界语言百科辞典》项目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93-2010年已出版《世界语言百科辞典》16卷,包括乌拉尔语言,突厥语言,蒙古语言、通古斯-满语、日语、朝鲜语;古亚洲语言;3卷伊朗语言(伊朗西南部语言、西北部语言、东部语言);达尔德诸语言、努里斯坦语言;高加索语言;日耳曼语言、凯尔特语言;罗曼语言;古代和中世纪印度—雅利安语;斯拉夫语言;波罗的诸语言;闪语言、阿卡德语言、西北闪语言;小亚细亚的古代遗迹语言。目前准备出版10卷,包括闪语言第2卷,埃塞俄比亚闪语言,闪语言第3卷,阿拉伯语、阿拉伯南部语言,小亚细亚的古代印欧遗迹语言;欧洲遗迹语言、古代欧洲语言;欧洲印欧遗迹语言;印度—雅利安语;澳斯特罗—亚细亚语言;曼德语言;汉藏语言。参见俄罗斯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官网:http://iling-ran.ru/langworld/2013年10月27日查阅。

[1]文秋芳,苏静,监艳红. 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J]. 中国外语,2011, (3).

[2]杨学义,李茂林. 国内外语类高校的建立和发展之路[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10).

[3]张西平. 中国国家利益的扩展急需国家外语能力的扩展[J]. 科学中国人,2012 ,(3).

猜你喜欢

语言学外语国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大山教你学外语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大山教你学外语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