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14-02-09冯翠钗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探究式引导

冯翠钗

摘 要:“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知识的探究学习,重点阐明了化学课堂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引导—探究式;化学课堂;建构;实践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此形势下,构建化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引导—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只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能干预太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追求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学习内容的扩展

“引导—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创新教育,它要求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

3.以点带面实现教学的多元目标

引导—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选择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探究的本质。我的具体建构策略是:

1.有层次地、多角度地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变式训练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断进行分析、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把0.55 g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能生成多少克白色沉淀?这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依据CO2+Ca(OH)2=CaCO3↓+H2O很快可计算出为1.25 g。

变式1:把0.55 g二氧化碳通入含0.74 g氢氧化钙的澄清石灰水中,能生成多少克白色沉淀?这就变成了过量计算题,赋予了跟原题不同的新意。

变式2:把二氧化碳通入含0.74 g氢氧化钙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0.75 g白色沉淀,计算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这种变化,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会全面分析问题都有很大的启示。

变式3:把a mol二氧化碳通入含b mol氢氧化钙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可生成白色沉淀多少克?本题把两个反应物的数字抽象化了,这需要分别考虑几种不同情况,方能全面作答。这种变化还训练了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质疑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使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从而达到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例如,学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时,提出问题:“BaSO4不溶于水,水溶液导电性弱,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这句话对吗?”问题一提出,认为对的学生力争:因为BaSO4溶液导电性弱,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认为错的学生则认为:强酸、强碱、大多数的盐是强电解质,因为BaSO4是盐,所以是强电解质。我进而反问:“强电解质的概念是什么?”这时立即就有学生提出:虽然BaSO4溶解得很少,但溶解的少量BaSO4如果是全部电离,那么BaSO4就是强电解质,反之则反。此时我马上指出这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我们经常说什么物质可溶、什么物质不可溶,都是相对而言的,难溶物并不是一点也不溶,而是溶解的比较少。这样的质疑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深了对事物相对性的认识。

3.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探究实验。

例如,学习Cl2的性质时,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验证。

实验:1.在几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①AgNO3溶液和稀HNO3;②NaHCO3溶液;③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

3.将纯净干燥的Cl2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最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瓶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得出结论: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溶解于水中的Cl2一部分与水反应产生Cl-、H+、HClO。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热情,增强自信,激活创新能力。

4.通过课堂上“过程—探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探究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完硝酸的性质后,把铁放入浓硝酸中,不易观察到明显现象,这时我们就说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了。但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没有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铁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了。

方案1:Fe+浓HNO3混合—加水稀释(有少量气泡)—取其中少许溶液加铁屑(反应剧烈)。

方案2:铁片插入浓HNO3—取出洗净,再插入CuSO4溶液—取出觀察—用小刀划几条痕迹再插入CuSO4溶液—取出观察。

方案3:Fe—Sn—FeCl3原电池;钝化的Fe—Sn—FeCl3原电池,比较两者电流的偏转方向。

总之,“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在实施课堂自主探究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补优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01.

[2]王祖浩,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誗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探究式引导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