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14-02-09贺小燕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校企实训

贺小燕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2]。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福建江夏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物业管理专业采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培养目标,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

我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流程

1.从学生角度考量

首先,该模式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学生参与工作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再次,该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2.从企业角度考量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节省企业人力成本;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3.从学校角度考量

第一,通过与企业广泛地合作,有利于学校直接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需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的调整和专业的改造,实现以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以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第二,能够培养双师型的教师;第三,利用企业的有利条件,开展科技合作,有利于学校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第四,发展同企业的亲密关系,取得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办学的支持,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我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容详见表1。

表1 我院校企合作人才模式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双轨制管理模式

1.教学管理

教学指导委员由分管院长和企业高管共同组成。在学院教务处、实验技术中心及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下,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协调有关事宜。成立以主管教学副院长和集团高管为组长,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专业系(部)人员参与的领导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各相关专业系(部)成立分专业的工作小组,各专业教研室、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据学科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大纲等要求,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

2.师资建设

(1)建立一个“优秀专职教师+优秀行业兼职教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一方面鼓励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参与集团公司管理、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2)建立并实施“教师进企业,经理进课堂”制度。“教师进企业”,即每年安排4~6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提高和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经理进课堂”,即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践课目的培训,另外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则聘请培训师、职业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授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学院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相应的实训实验室,目前校内有4个专业实验室:建筑制图实验室、房地产模拟沙盘实验室、物业智能化实验室和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

我院与相关的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们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与伯恩(福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就开始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经过7年的发展,合作专业扩展到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或与估价、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本、专科专业。

实践教育基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诚信相待的原则,在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并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的、更多互动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2015年,努力将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基础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践、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管理模式如图2。

图2 工商管理学院校企合作双轨制管理模式流程

(二)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1.依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学院围绕工程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与包括福州市建筑业人才市场、相关的房地产与物业管理企业共同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构架“通识+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完成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修订。集团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订。例如,作为我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的伯恩物业管理公司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定期对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进行审核与修改,特别是对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建设性意见。该专业开设的《岗前实习》已成为专业特色课程,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将在校所学课程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提高了专业技能。

2.独立实践教学,构建“双元”体系

将实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构成与理论教学并列的“双元”体系。按职业技能主导的原则设计实训内容与形式,每个专业都设计了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构建的“双元”体系如图3所示。

3.合作开发课程,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

(1)实训课程开发合作。以课程开发合作为中心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包含学习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条件等,建设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课程,达到“做学合一、情境学习”的目的。如:物业管理专业的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把它分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我校教师上理论部分,专门聘请了三盛-伯恩物业公司的企业培训师给学生们上实践部分。这样,弥补了教师实践性的不足,且企业丰富的实践案例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校企合作的最初方式是人才培养,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到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和理论研究合作,学生全程参与。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企业不断吸收新的设计理念,充实开发力量。校企联合创建“工程咨询服务与培训中心”、“管理培训学院”等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发挥企业实战项目和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双方优势,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提升学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4.参与本科专业建设

学院广泛调研市场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了解岗位用人需求,邀请各企业职能部门专家指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严密的论证,确定我院与行业和海西区发展紧密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本科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专业建设,构成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工程与管理类专业体系。

5.共同实施考核,设立奖励机制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遵守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学院对学生实习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学院定期和实习公司交换意见,鉴定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于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表彰,对于违纪学生给予相应处分。同时,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习总结,使学生通过实习总结得到再一次升华。学生实习结束后,学院都要通过座谈会形式认真进行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伯恩物业为学生设立了物业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贫困学生助学金,提高了公司和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师及学生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设立以应用化为主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实训课主要有课堂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双证书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职业需求,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该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该模式于2005年在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开始应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一)人才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整体上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2007年就业率为 80%,2012年就业率上升到95%。

(二)实践基地资源共享,经验推广

实践基地建成后,接受的专业学生可扩展到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或与估价、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本、专科专业,每年可服务的学生实训人时数达1 500以上。

(三)“双师型”教师数量增长

一方面鼓励在职专业教师通过参与集团公司管理、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从集团公司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使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在2015年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90%。

(四)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开放共享

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提供平台,逐步采取与行业主管部门三方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其他高校及企业开放,根据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学习,共同为地方经济服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基本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1] 边凌涛,高艳宏.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途径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3(1).

[2] 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3] 代金平.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3):127-131.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校企实训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八易其稿为立法:新修《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背后的故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