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造船 创新驱动发展
——同方江新造船逆势而上,新签“双高”船舶订单4亿元
2014-02-09
科技引领造船 创新驱动发展
——同方江新造船逆势而上,新签“双高”船舶订单4亿元
■ 陈庆华 杨章跃
争当江西船舶行业的“排头兵”
近日,从江西重点船厂——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从国内众多一流船厂竞争中脱颖而出,首次与中海油服(COSL)成功签订了一艘8缆三维物探采集作业震源船——“海洋石油751”高端海工船建造合同。至此,该公司今年以来在前4个月内就新签“双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合同达4亿多元,创下江西船舶行业承揽“双高”船舶订单历史之最。
进入2014年以来,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已签下3型5艘“双高”船舶建造合同订单,分别是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2艘南海深水物探采集作业支持船——“海洋石油770/海洋石油771”建造合同,与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联合签订的2艘某型边防艇建造合同,以及最近签订的1艘8缆三维物探采集作业震源船——“海洋石油751”建造合同。目前,该公司手持船舶订单达13型18艘,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正式开建的国内目前最大最先进多功能溢油回收船——“中油应急103”船和即将开建的多艘“双高”船舶产品,该公司在制船舶产品生产建造计划已排至2016年。
正如江西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建华所说,在船市持续低迷和行业重新“洗牌”的严峻挑战形势下,同方江新造船按照“军品优先、民品优选”的生产经营方针,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在船舶市场上实行错位竞争的发展战略,注重船型经营优势,寻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有效突破;在机制结构调整、资源优化整合、人才竞争战略、推进现代造船模式、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科技驱动创新步伐,占领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制高点,在新的一轮船市竞争格局重构中赢得了主动权。正是在当前船市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坚持科技引领,注重自主创新,一举签下4亿多元的“双高”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达13型18艘,在制船舶产品生产计划已排至2016年,昂首跨入全省船舶工业行业的“排头兵”行列,一跃成为江西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领航者。
不断推进现代造船模式见成效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重点打造的中小船舶制造基地和我省国防工业重点军工企业。该公司致力于结构调整,致力于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做精做强核心产业,谋求长远发展。近年来,以精度造船为主要标志的壳舾涂一体化的现代造船模式,在该公司得到了有效运用和推广。由此成功向美国、德国、丹麦等欧美国家批量交付了由世界顶尖的德国劳氏船级社监造、从1.2万吨级到1.9万吨级十几艘多用途重吊船,在江西造船史上创造了多项技术第一。
同方江新造船注重转换造船模式,采用总装造船工艺,按区域组织生产,推行“壳、舾、涂”一体化,推行“设计、建造、管理”一体化,深度推广精度造船和无余量搭载,实施了岛式建造法(两岛及三岛),集装箱箱脚及二甲板等大型舾装100%成功,分段总组大型化和近300吨的上建总体吊装,无余量上船台率大于90%。大力推广模块化及单元组装工艺,提高预舾装率,分段预装率大于90%,提高船舶下水前的完整状态,不断缩短交船周期,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建快速、敏捷、低耗、优质、高效的造船模式。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码头繁忙生产场景(鸟瞰)
“通过几年时间大力推进现代造船模式转型,与原有传统造船方式相比,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造船工艺流程,可以做到像‘搭积木’一样,将船舶产品分段建造,在分段内将设备吊装、管系安装、电缆拉放、舾件预装、喷砂油漆等工序尽可能做到位。”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道艳介绍说,“公司现在已经实现所有分段上船台前,把所有分段余量精确切割到超过90%以上,再严丝合缝地卡进去;同时,在制船舶下水前的预舾装率均超过85%以上。目前,国内成功实施精度造船这项成熟工艺的船厂不超过10家。”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曾先后为国家水利部、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为我国多个港口和航运公司,为海洋石油、海洋环保和海洋工程,成功建造了几十艘多种类型的公务执法船、三用工作船、平台供应船等高技术含量精品船;设计并制造了几十艘全回转拖轮、汽车滚装船、金枪渔船、玻璃钢游艇等,代表“江西制造”的各类型船舶产品质量,获得了德国GL、美国ABS、日本NK、法国BV、中国CCS等船级社的认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造船模式的成功推广和企业不断自主创新,让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真正尝到了“甜头”。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以及研制的船舶产品,历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质产品奖”、“江西省新产品奖”、“江西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单位”、“九江市工业企业规模奖”等多项荣誉和社会口碑,以此为典型示范的“江西制造”中小型船舶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
2010年7至8月,该公司首次建成的“海洋石油252、253”新型海上油田环保船,在紧急驰援大连“7•16”事故清理海面溢油过程中大显身手,首次出色“亮剑”就赢得了大连市委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2011年10月,同方江新圆满完成了我国政府援助圭亚那2艘渡船的生产建造任务,多艘出口新加坡的平台供应船、三用工作船等海工船如期交付船东使用。2012年6月,该公司精心建造的辽宁300吨渔政船“中国渔政21002”如期交付,获得了船东和相关方的一致好评。2013年“国庆”期间,我国县级渔政系统首艘500吨级渔政船“中国渔政33010”在浙江省嵊泗县如期交付。2013年12月,同方江新为交通部辽宁、河北、山东海事局批量建造的江西造船史上3艘最大海事执法船——60米级B型海事船顺利交付,并获得船东和使用方的一致好评。
向科学管理和人才发展战略要效益
“当前船舶行业仍处在一个低谷,是造船业的‘冬天’,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改变不了船市周期性规律趋势,但可以改进企业自身的管理。面对行业的‘严冬’,要两条腿走路,做好‘加法’和‘减法’,外争市场,内抓管理。”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秋平如是说。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近年来,该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层次推进,降本增效,厉行节约,严控并堵塞“人、机、料、法、环”以及其他漏洞和薄弱环节,精细管理创效益,多起精细化管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公司全力推进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编制完成了22个一级流程、65个二级流程、46个三级流程以及51个专项制度。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以规章管人,以制度管事,实施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的精细化科学管理体系。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孙水明表示,公司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凝聚正能量,塑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业;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实惠,干好事的给地位。公司上下逆势求进调结构,转型升级求发展,将“团结、诚信、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永不言败的军工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其中。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和归属感不断提升。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和人才竞争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经营管理、研发设计、市场开拓和良好技能的员工团队。该公司选送了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到清华大学学习深造;利用互联网开办了“在线商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在企业内部开办了成人本科班和专科班,以提升造船工艺水平,储备造船技术人才。2013年12月,该公司现代造船技术领军人物陶秋琨被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九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是全市3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在我省船舶制造总装企业中的唯一代表。
同方江新造船以组建高端院士工作站为抓手,引进高科技项目和高端智力人才,孵化培育企业本土创新性人才;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载体作用和人才集聚效应,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使人才真正成为强企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在新的历史挑战和发展机遇面前,在九江市委、市科协和省市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推动下,江西省船舶行业首家高端院士工作站——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应运而生。
2013年6日6日,经九江市委人才办、九江市科协批准,江西省船舶工业首家高端院士工作站——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造船专家沈闻孙担任首席科学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高层次造船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推广作用。2013年底,同方江新院士工作站一次性顺利通过了江西省委人才办、省科协的现场审核验收,被评定为江西省级院士工作站。
同方江新建造0522海巡船下水仪式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率先组建成立首家院士工作站,在全省船舶行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占得了市场先机,为同方江新和江西内地造船迎来了市场竞争发展机遇。正是在不断推进科技驱动创新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同方江新造船人迎难而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不断拓展船舶细分市场生产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双高”船舶订单有效突破的不俗业绩。
院士工作站为江西船企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引领、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现代造船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成立的高端院士工作站,为同方江新造船乃至江西船舶工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根据相关项目合作协议,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工作项目专家团队,对现代造船模式的造船设计和生产管理科学技术展开研究,对企业产品开发及发展方向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定位,对造船业的前沿科技进行探讨和运用先进科学生产力,优化船体薄板焊接、分段焊接组装、无余量上船台等重大关键技术工艺流程。还将安排若干名科研人员,从事现代造船技术项目课题研究,并将取得的造船科研技术成果优先在同方江新造船公司进行转化。
期间,从我国著名造船专家、工程院院士沈闻孙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一行5人,与江西省船舶工业系统的近10家主要船企的造船技术专家代表,有关高校、研究所和中国船检的教授和专家学者,在江西省船舶行业协会主办的“现代造船工艺技术”专题学术沙龙中,分别从船体薄板变形控制、低磁钢焊接公差、拉锚试验样台模拟、无余量精度下料、分段轴系预装可行性、铝合金上建美观造船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梁纯平表示,通过本次高水准“学术沙龙”探讨出的现代造船工艺技术创新想法和成果建议,将为江西船企和当地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建言献策依据。
据介绍,按照九江市委、市科协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要求,双方还共同协商建立长期的企、研、产、学一体化科技合作机制,将用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工作思路,重点在造船科研设计、建造及安装工艺关键技术等方面,拓展造船科技合作领域,搭建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相关方将进一步把院士专家的咨询服务、成果转化活动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科学技术战略合作联盟,使院士专家的科技活动常态化、科技服务长效化、科技合作规范化。
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
同方江新造船院士工作站是助推江西造船工业实施科技造船、绿色造船的良好开端,是企业科技助推赶超、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院士工作站作为科技驱动创新的有效载体,已融入我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同方江新造船技术在推进现代造船模式、自主创新过程中取得的喜人成果和不俗业绩:
2010年,该公司承造的我国新型海上油田首制环保船——“海洋石油252”,船台建造周期创下最短纪录并提前48天离厂启航。2011年,我省最大吨位的1.7万吨多用途船,仅用二个月总装时间就实现船坞总组下水,创我省万吨级多用途船的船坞建造周期最短记录;同时,该船仅用不到2天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航行试验关键项目——海试。我国政府2艘“援圭亚那渡船”,该公司仅用10个月的生产周期即完工交付。自重达1900余吨的望东长江大桥主墩钢围堰,仅用60余天有效作业时间,就完成了正常水平需6个月的钢材加工量。
2013年,该公司为我国北方三省海事局建造的省内最大海事执法船——60米级B型海巡船首制船(“海巡0302”),仅用297天的建造合同总周期,实现了同类型在制船舶最快下水新纪录。
同方江新造船公司生产设计和成功建造的“三峡清漂船”和“多用途环保工作船”,已通过了江西省重点新产品项目现场鉴定并被推荐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三峡清漂1号”通过2014年江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多用途环保工作船”被评为2013年度江西省科技奖励项目。
同方江新建造0522海巡船
打造江西船舶工业制造“升级版”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据统计,在国民经济135个产业中,船舶工业和其中113个直接相关,对钢铁、石化、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当前,船舶工业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如产业集中度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无序、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和挑战。
2013年7月,国务院权威发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该《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等七项主要任务。江西省也相应颁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发布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2014年4月30日,一场由江西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组织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解读的精彩报告会,在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举行。
来自江西船舶工业的主要船厂、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和中国船级社(CCS)驻九江办事处等各方面的50多名领导和造船专家,兴致勃勃地听取了该《规范条件》起草编审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友良研究员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评审细则的权威解读。宋友良研究员结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强调了船舶建造技术能力的“硬件”要求,建模、精细化、准时化、信息化、数控化、自动化率等“软实力”以及质量安全环保健康体系、企业技术创新等要求,为我省符合条件的骨干船厂申请加入工信部“白名单”提供了最新政策解读和操作指南。
“为什么有的骨干企业承接了许多高技术船舶,订单生产任务饱满,而一些船厂却面临‘船台晒太阳’的经营困境,甚至出现停工停产企业关闭的情况。这其中就体现了结构性问题。”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越是市场低迷的时候,技术因素就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当前的造船市场竞争完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推动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说,在船舶科技创新方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承担的军民共用技术9型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均提前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闻孙牵头的15万、20万、30万吨级油船无压载水研究项目取得重大成果,30万吨级VCLL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后压载水量可减少一半,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压载水处理量,目前,应用该技术的新船型已获得了订单。
500吨级渔政船“中国渔政33010”
中国工程院院士、造船专家沈闻孙在解读该方案时指出:“船企要利用这次行业调整的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做好下一代造船技术储备,加快转型升级,力争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领军人。”
由沈闻孙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成功组建和项目合作,是我省科技引领、推进现代造船模式和驱动创新的最好注解,为江西船企现阶段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科学发展新“坐标”。
从江西省科技厅了解到,自2013年起我省将启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到2017年,推动建设50个企业、军民、公共协同创新平台,努力造就50个以上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同时,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及其产业链延伸方向,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100个具有创新点、增长点、制高点的协同创新项目;培育50个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使之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示范区。
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金诚指出:“围绕企业的科技创新,我们省里的大型骨干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要普遍建立我们的技术研发中心,特别是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来建立这个大平台。”日前,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正在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已完成各项前期技术准备并通过了初审程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的率先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的全面升级,推动“江西制造”与“江西创造”比翼齐飞。九江市委人才办、市科协负责人表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决战万亿,做大九江,开创双核发展新征程”奋斗目标,用战略眼光推进战略合作,通过做大做强实质性合作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找准工作着力点,创新机制和体制,全力推进包括船舶工业在内的“江西制造”科学发展,努力培育出江西中部地区崛起的新兴支柱产业。要以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总体布局为指引,强工兴城,打造“双核”,不断加快科技驱动创新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在更高的起点上共同打造我省船舶工业“江西制造”和“江西创造”的“升级版”。
杨章跃,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新闻宣传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