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

2014-02-08刘永兵姚德雯褚清泉余海志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慢性病次数

刘永兵,梁 杰,姚德雯,褚清泉,姚 华,余海志,马 静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健康素养可以用来预测人群健康状况[2-3],其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与健康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健康知识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自身健康状况及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在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善人口健康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本研究通过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对健康状况、健康服务利用的影响,为维护老年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方法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9月—2012年6月,对乌鲁木齐市27所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即从200人以上、100~200人、100人以下3种不同规模的养老机构中各随机抽取5所,共计抽取15所。以这15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2)意识清楚、有阅读及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3)自愿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认知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实际调查老年人328例,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为96.7%。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有:(1)健康素养量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5],包括健康信念、知识、行为、技能四个维度共98个条目,合计196分;分数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该问卷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04,信度较高,且有较好的内容效度,能很好反映我国居民目前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2)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服务的利用等。由调查员采用询问的方式获取信息。

2 结果

2.1 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老年人群年龄为60~99岁,平均年龄为(78±9)岁,其中75~84岁占50.8%;男性占44.5%,女性占55.5%;汉族占90.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9.5%;平均健康素养得分为(73±31)分。对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及曾经从事职业8个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受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的老年人在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Table1 The relation between health literacy an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ed

人口学特征例数健康素养得分检验统计量值P值年龄(岁)0 284 0 837 <652872±29 65~746176±32 75~8416173±31 ≥856770±32性别1 881∗0 060 男14177±32 女17670±31民族3 190∗0 001 汉族28774±31 少数民族3057±28受教育水平19 609 0 000 小学及以下15761±28 初中4975±32 高中及中专6683±26 大学及以上4595±33家庭收入(元/月)2 209 0 068 <5002256±30 500~2068±29 1000~8073±36 2000~15675±28 ≥50003979±33家庭人口数0 301 0 740 1~3676±38 3~18573±29 ≥69671±33婚姻状况0 273 0 845 未婚1073±31 已婚9275±32 丧偶20272±31 离异1377±31曾经从事职业 单位管理者7586±329 777 0 000 一般业务人员3263±34 专业技术人员6282±28 服务业员工2554±23 生产人员6473±31 农民5958±25

注:*为t值,余检验统计量值为F值

2.2 老年人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6.2%(210/317),其中高血压为49.5%,冠心病为22.4%,糖尿病为18.3%,呼吸道疾病为7.9%,脑卒中为6.0%(见表2)。在健康状况中,仅生活是否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在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 老年人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 在健康服务利用中,不同门诊次数、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健康教育的老年人在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探讨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对养老机构调查对象的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健康服务利用为自变量,将健康素养总得分作为应变量,各变量的赋值情况见表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健康教育、民族、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曾经从事职业、住院次数、门诊次数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6)。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6%~63%[6],即约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本研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66.2%,高于平均患病率,以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较为多见,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是一个更加脆弱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表2 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表3 老年人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分)

注:*为t值,余检验统计量值为F值

目前我国健康素养研究中调查对象最大年龄一般为60~69岁,对大于该年龄段的老年人研究较少,而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几乎没有。一项关于湖南居民的研究显示,65~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分为(94.88±29.54)分[5],而本研究中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总分为(73±31)分,与之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水平、健康教育、民族、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曾经从事职业、住院次数、门诊次数。本研究显示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关系,考虑与该人群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导致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不明显有关。本研究表明社会人口学特征中受教育水平、民族、曾经从事职业为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与赵利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汉族及受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层次高的老年人,其健康素养水平较高。

研究证明,健康素养是影响医疗结果和医疗费用的决定因素[8]。由于低健康素养者往往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了解,对疾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差[9],很少积极进行常规门诊随访[10],也很少利用预防性服务[11],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机,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如更多的慢性病并发症、死亡率[12]等),而且会导致患者住院率、急诊利用率、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增加[13-14]。本研究发现,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的利用相关。健康素养低的老年人,住院次数增多。按时到门诊随访及定期进行体检的老年人,能有意识到医院获取健康信息与服务,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其健康素养得分高。经常能够得到健康知识教育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高。另外,本研究发现,经常能够得到健康知识教育的老年人达33.4%,超过国内杨支兰[15]报道社区老年人的21.8%,这与部分养老机构医疗体系设置完备,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及其他相关健康工作有关。如今后政府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养老机构医疗体系的建设,能够使更多的养老机构与医院老年科或社区医院进行合作,形成合作单位,一方面可以减少养老机构重复设置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尤其是价格高昂的仪器设备,减轻国家、社会、养老机构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完备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查房、随访,提供规范、全面、先进、优质、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及康复服务,为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提供完善的保障。

Table4 The relation of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of the aged

例数健康素养得分F值P值住院次数(次/年) 2 413 0 092 09569±31 110578±34 25474±31 ≥36366±32门诊次数(次/年) 3 142 0 026 06762±30 16772±38 26476±29 ≥311976±30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年)12 3140 000 119178±33 26971±28 ≥35755±28健康教育∗16 1310 000 经常10684±30 较少15670±32 没有5556±27

注:*健康教育:经常:每月≥3~4次;较少:每年≥3~4次;没有:基本无该项活动

表5 变量名称及赋值情况

表6 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Table6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alth literacy

变量名称因素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偏回归系数t值P值X4受教育水平7 3671 4130 2645 2150 000X15健康教育10 4312 1730 2334 7990 000X3民族-21 2395 156-0 194-4 1190 000X14距离上次体检时间-7 2612 029-0 179-3 5780 000X8-1单位管理者17 2743 9540 2364 3690 000X8-3专业技术人员17 5564 1790 2224 2010 000X8-5生产人员12 5964 0430 1613 1150 002X12住院次数-5 0211 646-0 174-3 0500 002X13门诊次数4 2661 5380 1582 7740 006

因此,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使其主动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增强其定期到医院随访及体检的意识,有效利用健康服务资源,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出现,从而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White S,Chen J,Atchison R.Relationship of preventive health practices and health literacy:A national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2008,32(3):227-242.

2 Parker RM,Ratzan SC,Lurie N.Health literacy:A policy challenge for advancing high-quality health care[J].Health Aff (Millwood),2003,22(4):147-153.

3 Schillinger D,Grumbach K,Piette J,et al.Association of health literacy with diabetes outcomes[J].JAMA,2002,288(4):475-482.

4 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李忠民.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1-113.

6 任树生,金国健.防治老年慢性病,促进健康老龄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97-99.

7 赵利,孙振球,谢冬华,等.湖南省中老年人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69-72.

8 Dewalt DA,Berkman ND,Sheridan S,et al.Literacy and health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Gen Intern Med,2004,19(12):1228-1239.

9 许乐为,熊丽.2012年江西省某城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3225.

10 Baker DW,Gazmararian JA,Williams MV,et al.Health literacy and use of outpatient physician services by Medicare managed care enrollees[J].J Gen Intern Med,2004,19(3):215-220.

11 von Wagner C,Knight K,Steptoe A,et al.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British adults[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07,61(12):1086-1090.

12 Baker,Wolf DV,Feinglass MS,et al.Health literacy and mortality among elderly persons[J].Arch Intern Med,2007,167(14):1503-1509.

13 Howard DH,Gazmararian J,Parker RM.The impact of low health literacy on the medical costs of Medicare managed care enrollees[J].Am J Med,2005,118(4):371-377.

14 Pawlak R.Economic considerations of health literacy[J].Nurs Econ,2005,23(4):173-180.

15 杨支兰.汾阳市城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7:1-39.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慢性病次数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